留言反馈| 投稿专区| 加入收藏| 注册会员|
热门搜索:小麦粮食视频

提示

您还未开通数字报,数字报会员可免费查看!

让小杂粮长成大产业

2024/5/23 16:11:27粮油市场报收藏

□郁静娴

“小满暖洋洋,锄麦种杂粮。”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今年将利用谷子种植区与富硒资源优势开展新品种、新技术集成示范;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新一季青稞已经播下,良种覆盖率达到97%以上……每年收获的粮食作物里,除了人们熟悉的三大主粮品种以及大豆外,还包括谷子、高粱、绿豆、马铃薯等谷物、杂豆和薯类,也就是俗称的粗粮。它们的作用不容小觑。

作为重要的杂粮主产国,我国杂粮种类繁多、种植历史悠久,多个品种产量均居世界前列。前不久印发的《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2024—2030年)》明确,按照“巩固提升口粮、主攻玉米大豆、兼顾薯类杂粮”的思路,因地制宜发展马铃薯、杂粮杂豆等品种,根据市场需求优产稳供。近年来,我国通过财政拨款、保险保费补贴等方式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山西、河北等省份建设以杂粮为主导产业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小小杂粮已成为许多地方的特色名片。

杂粮虽是小宗粮食作物,但在生产上有其独特地位和作用。种类繁多的杂粮,是轮作倒茬、救灾补种的主要作物品种。在同产量下,谷子的需水量只有小麦的1/2、玉米的2/3。一些相对不适合大宗农作物生长的旱作农业区,往往是杂粮的“黄金产区”。在一轮轮种植结构调整中,杂粮的腾挪空间也很大。

在消费层面,杂粮对改善居民膳食结构、增加多元化食物供给有重要价值。从市场趋势看,目前我国主食消费仍以精细加工产品为主,特色杂粮及全谷物消费不足。随着农产品消费向多样化转型升级,杂粮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推动小杂粮长成大产业,需要瞄准市场需求精准发力。这些年,不少杂粮主产区积极延长产业链条,拓宽消费场景。比如,针对儿童、孕妇、老年人等不同消费群体,开发出小米锅巴、燕麦巧克力、谷物饮品等杂粮主食产品、功能性食品和休闲食品;结合康养产业,开发荞壳枕、苦荞茶、保健品等精深开发产品。面对饲用消费缺口,有的地方还通过种植粮饲兼用或专门饲用品种,对接大型牧场,促进杂粮“转肉”“转奶”。

也应看到,对于各类杂粮杂豆,市场认知度参差不齐,而规模以上杂粮加工企业中,一半以上依然是以制粉、碾米等为主的初加工企业。要想更有效地开拓杂粮市场,还需进一步理顺全产业链条。在生产环节,可通过完善订单生产等机制,优化品种布局,提高原粮质量效益;在加工环节,应加快推动初加工技术标准化和装备现代化,促进杂粮全营养利用与高附加值转化;在经营环节,可探索以销定产,并强化品牌意识,让更多特色杂粮打出知名度。同时,针对地方杂粮品种在抗性、营养等指标上的优良性状,也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从源头上促进生产提质增效。


责任编辑:周静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

粮油市场报微信公众号

粮油市场报新媒体产品群

回复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