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反馈| 投稿专区| 加入收藏| 注册会员|
热门搜索:小麦粮食视频

提示

您还未开通数字报,数字报会员可免费查看!

腾冲美食“大救驾”

2017/9/18 9:31:15粮油市场报网收藏

2018中国粮食市场发展报告

52.00

  

云南水稻栽种历史悠久,大米是云南人的主食,用其制作出的饵块民间属“年货”,不论卷形(饵丝)、椭圆形、筒形、饼形都叫“饵”,这“块”云南本地音读为“快”。云南十八怪———粑粑叫饵块,可以说,饵块名字惟云南独有。云南饵块中尤其以腾冲的饵块最负盛名,而昆明烧饵块、巍山耙肉饵丝、玉溪卤饵块等也较为上乘。  

追根溯源,腾冲将当地产的浆米加工为饵块,至少有三五百年历史。腾冲出产的稻米,颗粒饱满,晶莹光亮,粒粒似珍珠,用本地稻米舂出的饵块洁白细腻、筋骨好、清香软糯,吃在嘴里滑润爽口。腾冲饵块尤以城郊洞山胡家湾人做的最为地道,而把腾冲饵块、饵丝这一地方名特食品带出高黎贡山安家落户的,又以腾冲荷花囊木寨人最多。腾冲饵块,又名“大救驾”,这道菜色美诱人,既兼有红、黄、绿、白等四色,又有香糯细软、甜而不腻的极佳口感,可谓云南美馔。  

传说,清初吴三桂率清军打进昆明,明朝永历皇帝朱由榔逃往滇西,清军紧追不舍。农民起义军领袖李定国命大将靳统武护送永历皇帝至腾冲,当时天色已晚,一行人走了一天山路,疲惫不堪,饥饿难耐,找到一百姓家歇脚后,主人就做了盘炒饵块送上。永历皇帝吃后赞不绝口,仰天长叹:“此乃救了朕的大驾。”这便是腾冲炒饵块封号为“大救驾”的由来。从此以后,腾冲饵块身价倍增,更以“大救驾”的美名闻名于世。  

腾冲饵块吃法多样,炒、烤、煮均可。炒吃法是先将卷轴饵块薄片切成三角形或棱形小片,配以鲜肉片、火腿片、鸡蛋、香蕈、西红柿、豌豆尖等辅料及各种香辣作料在锅中爆炒而成,盛入盘中的炒饵块红、  

绿、白、黄相映,五彩斑斓,食之满口流香,滑嫩不腻,进食时伴之喝上几口“青龙过海汤”(酸菜汤),令人食而不知餍足。  

烤吃法是将饵块切成饼状在炭火上烤黄,然后拌入加了草果、八角、芝麻油、辣椒油、芫荽等作料的稀豆粉浆里,叫稀豆粉粑粑或稀豆粉饵丝。或将饼状饵块烤熟后夹上腾冲本地腊腌菜入口而食。  

煮吃法是将饵块切成细丝,用滚水烫熟,放入肉汤或鸡汤中,加上鲜肉丝或酥肉丝,佐以酱油、葱花、芫荽及少许酸菜等即成,亦叫小锅饵丝。腾冲小锅饵丝辅料多达十余种,任食客根据口味随意添加。  

说到腾冲饵块的煮吃法,不能不提久负名盛的“大滚锅”饵丝。这道美食要用到一种特制的大碗叫“大滚锅”,又叫“总理碗”。为什么叫“总理碗”呢?那是2006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来火山热海视察,在“大滚锅食府”吃了一碗饵丝,赞不绝口,并对装饵丝的大碗很感兴趣,食府就把一只大碗赠予总理。此后,总理用过的那种大碗便被称为“总理碗”了。  

如今,腾冲饵块、饵丝除新鲜食材外,还被加工制作成袋装、碗装的干饵丝及快餐饵丝,而“大滚锅”饵丝的盛器,也被精美包装进行售卖。  

这些都成为馈赠亲友的佳品,并远销省内外及出口东南亚国家,为当地居民带来了丰厚的收益,也为云南粮食行业转型升级及主食产业化发展探索出了新路子。  

腾冲饵块,古有皇帝封号,今有总理赞誉,古今两段佳话流传于民间,为“大救驾”增添了传奇色彩。  


责任编辑:万佩琪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

粮油市场报微信公众号

粮油市场报新媒体产品群

回复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