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反馈| 投稿专区| 加入收藏| 注册会员|
热门搜索:小麦粮食视频

提示

您还未开通数字报,数字报会员可免费查看!

越王勾践 奉粮食为社稷重器

2023/6/15 10:35:00粮油市场报收藏

勾践(约前520~前464),也作“句践”,姒姓,春秋时期越国君主,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曾被拘于吴国,返越后卧薪尝胆,经“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于前473年灭吴。《史记》有《越王句践世家》。

汉词粮食,博大精深,最早出现在西周。西周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在他所著的《周礼•地官•廪人》中说:“凡邦有会同师役之事,则治其粮与其食。”国家遇到重大的祭祀、战争、重要工程等,就要准备干粮和饭食。古代“行道曰粮,谓糒(bèi)也;止居曰食,谓米也。”“粮”指行旅时的干粮、行军时的军粮;“食”指居家生活所吃的饭食。

早在春秋时期,“浙江人”就奉粮食为社稷重器,越王勾践可算代表人物。

公元前494年,越国在夫椒之战中被吴国打败,元气大伤,为避免亡国,勾践只能带着妻子、大夫范蠡等到吴国给吴王夫差当仆人。忍辱负重三年,终于得到了夫差的信任,在吴国权臣伯嚭的帮助下,三年后被放回越国。

勾践返越后,心里倍感屈辱,一直咽不下这口气,就暗中准备对付吴国,报仇雪恨。可报仇雪恨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好在身边有范蠡、文种、计倪(计然)一众谋士甘愿为他献计献策,助力灭吴兴越的战略决策。

勾践急功近利,一心想速战速决,谋士们则谏劝勾践,国力不逮,心急吃不得热粥,越国除了在表面上要继续臣服吴国,不修西北城墙,对吴国不设防,以此来麻痹吴国,同时结齐(国),亲楚(国),附晋(国)外,关键还必须广积粮富民殷众,才能集聚力量与吴国决战。

当时的越国,“西则迫江,东则薄海”,粮食资源不是一般的紧缺。大夫计倪献计说:“兴师者必先蓄积食、钱、布、帛。”如果“不先蓄积”贸然伐吴,越国的士兵就要受饥挨饿,部队肯定会败退,最终士兵倒地死去。越国一旦失败亡国,就再也没有翻盘的机会了。

勾践也担心军粮不足:“野无积庾,廪粮则不属,无所安取?恐津梁之不通,劳军纡吾粮道。”露天野外没有积聚粮食,仅仅动用仓库里的储备粮供应伐吴的军队肯定不够,前线军队到哪里去获取粮食呢?而且还担心桥梁中断,送粮的车队不得不迂回绕远路,倍增辛劳又贻误戎机。

最终,勾践采纳了谋士们的建议,把粮食生产作为第一个恢复经济的产业,进而发展经济、备战兴国。

于是,“大夫种为越王垦草创邑,辟地殖。”勾践自己则开启“卧薪尝胆”模式,躬身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勾践亲民的君王形象包装得非常成功,大大感动了越国人民,至此,粮食为战略物资的理念,在越国君臣、君民间形成共识,越国慢慢开始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

吴越两国山水相依,地理位置上几乎在一块地上刨食,百姓的生活、饮食习惯大同小异,即使两国敌对,经济往来也无法断然分开,漫长的边界线犬牙交错,粮食交易一直没有中断过,这就给越国打粮食战有了可乘之机。《越绝书》等典籍记载,越大夫文种有“伐吴九术”(一为七术),其中一术就是“贵籴粟囊,以虚其积聚”,越国通过贸易,高价收购吴国的粮食,造成吴国内部粮价过高,囤粮减少,战略物资储备骤降。这还不够,即使国力已趋强盛,大战即将到来时,大夫文种认为还要确认一下吴王的态度,就向勾践建议:“臣观吴王政骄矣,请试尝之贷粟,以卜其事。”看看吴王到底是不是对越国放松了警惕,肯不肯把粮食借给越国。勾践就派文种出使吴国借粮。

文种来到吴国,辞令非常谦恭:“越国洿下,水旱不调,年谷不登,人民饥乏,道荐饥馁。愿从大王请粜,来岁即复太仓,惟大王救其穷窘。”

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想不到对于越国的印象,吴王夫差一直停留在胜利者的层面,丝毫没有觉察越国的剑拔弩张,看看赧颜求助的越国大臣文种,就居高临下回答说:“越王信诚守道,不怀二心。今穷归愬,吾岂爱惜财宝,夺其所愿。”于是不顾伍子胥等大臣的竭力反对,将一万石粟借给了越国。

粟,古时泛指谷物,吴国借给越国的粮食正是稻谷。到第二年,“越王粟稔,拣择精粟而蒸,还于吴。”吴王顿时沉浸于自己的正确判断中,沾沾自喜,感慨万分,兴奋之余还不忘吩咐手下说“越地肥沃,其种甚嘉,可留使吾民植之”。

经过高温蒸熟的死种子,不可能再生根发芽。结果“粟种杀而无生者,吴民大饥”。越国的手法有点类似于今天的卖假种子,卖假种子是为了赚黑心钱,但越国是要让吴国断粮。吴国颗粒未收,战端未开,败局先定了一半,粮食成了越国打败吴国的“重武器”。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经过二十多年的励精图治,越国早已“民俱有三年之食”,而且还利用河海之利,因地制宜发展渔牧,发展“大粮食”,取得“三年治鱼三万”的成绩,不仅改善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而且鱼作为食物,也充实了战备物资。公元前482年,在外交、军事、经济各方条件一应俱全的条件下,越王勾践终于迎来了报仇复国的时机,亲率“习流”两千、精兵四万,兵分两路伐吴,最终在前473年攻入吴都,吴王夫差求和不成自杀身亡,吴国灭亡。

此后,勾践奉粮食为社稷重器、战略物资的做法一直为后世所效仿,类似于越国的“粮食战争”也不断被复制。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展开战略决战。曹军长途奔袭,一把火烧掉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奠定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明初谋士朱升向朱元璋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三策,襄助朱元璋建立明朝……战争时期,粮食成为克敌制胜的法宝,和平年代,粮食成为治国安邦的国之大者,越王勾践奉粮食为社稷重器的理念,长久影响着后世。(朱晓平)


责任编辑:莉莉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

粮油市场报微信公众号

粮油市场报新媒体产品群

回复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