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经观察:提质减量 稻谷供求有望改善
2018/5/31 10:01:48裴会永收藏
云南某地大蒜种植户一亩至少亏3000元的消息,再次印证了农产品多了就贱、少了就贵,不是越多越好。今年国家调减水稻面积1000多万亩,减少供给。大幅下调稻谷最低收购价,倒逼调优品质。新修订的托市预案提高收购粮食质量等级,引导地方政府和农户重视粮食质量,促进粮食提等进级。
提质减量,双管齐下,稻米供给侧改革有望取得初步成效。
托市价下调对普通稻种植有抑制作用,倒逼部分农户种植优质稻或其他特色作物。
农户在种植品种的选择上由追求高产转向优质高效。某地调研结果显示,优质品种的种子销量比去年增加25%以上。而新修订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国家级)》也有利于促进优质稻育种。专家预测,今后食用优质稻比重继续提高,加工专用稻以及高抗性淀粉、低谷蛋白等功能保健稻供给增加。
早稻比较效益低,双季稻产区反映“双改单”增多,早稻面积加速减少,中晚稻则稳定或小幅下降。
托市价下调对优质稻产区影响不大。优质稻产区以市场化收购为主,稻谷市场价格比托市价格高,不愁销路。苏北某县预计水稻种植面积与去年基本持平,许多企业与种粮大户已经签订了订单,订单数量比去年多,外来产销对接也比去年多。
“订单粮食”升温。粮食收储向市场化购销转型,意味着种植者要承担更多的市场风险,一些种粮大户开始寻求与企业对接,种植优质稻、订单稻。种业米业一体化进一步加强。在江西宜春,种子企业、大米加工企业与100位种粮大户签订了20万亩优质绿色富硒稻谷回收合同。
稻田综合种养面积扩大。以稻促渔、以渔保稻、稻渔双收,实现了一地双业、一水双用、一田双收,示范效应明显。湖北黄梅县有位种粮大户,流转2000亩土地,利用虾稻共作模式,每年收益30万元左右。种水稻基本保本,主要靠小龙虾赚钱。
租地成本下降。托市价下调,化肥农药等农资涨价,双重挤压下,不少农户更愿意将土地流转出来,种粮大户谈判空间扩大。
一些地方采取与托市价挂钩的弹性地租,租地成本随托市价下调而走低。一些地区则选择农田托管等规模化服务。集约化规模化种植,能够促进降本增效技术的推广。
当然,对于稻谷托市价下调,业内也有各种担忧,担心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进而导致产量下降。但研究表明,随着收入水平提高,无论城镇家庭还是农村家庭,人均直接粮食消费都是下降的,而肉禽蛋奶等间接粮食需求是不断增加的。肉禽蛋奶等动物源食品消费的增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进口大豆及饲粮类谷物等。
专家预测,我国人均稻米需求将出现下降趋势。开放的市场环境下,托市价的制定也要综合考虑市场供求、国内外市场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因素。调低托市价并完善相关机制,有利于边际产能的退出,有利于提升大米品质,有利于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专有品牌的培育,是稻米产业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而国家正将更多的财政支农资金用于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土地整治、农田水利、技术推广、农民培训上,这是更长远的降本增效之策。
本文刊登于5月31日粮油市场报A01版
作者:粮油市场报记者裴会永
责任编辑:宋立夏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正式启动2021/6/21 16:04:20
- “闽”见湘滋味 湖南好粮油飘香福州2021/6/21 14:50:36
- 优质粮食工程答卷优异优粮增加超5000万吨2021/6/21 11:33:04
- 北京20万亩小麦开镰收割2021/6/21 11:32:21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启动2021/6/21 11:31:44
- 护航产业发展棕榈油期权在大商所上市2021/6/21 11:30:56
- 山东省长李干杰到潍坊调研小麦收割粮食收储及燃气安全管理等工作2021/6/21 9:45:54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