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反馈| 投稿专区| 加入收藏| 注册会员|
热门搜索:小麦粮食视频

提示

您还未开通数字报,数字报会员可免费查看!

在金色麦浪中寻找太空留下的“特殊信号”——山南太空青稞首次采收

2025/9/4 21:01:39粮油市场报收藏

□杨宇航

9月1日,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农科所科研育种基地迎来收获———今年4月播种的“藏青2000”“山青9号”“山油2号”“山油4号”等5个空间搭载诱变品种,首次采收。

“与普通作物测产为重不同,针对这批经太空诱变的种子(M1代),我们的核心任务是通过精细的变异观察与单株采收,为后续选育工作积累关键数据。”山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科所)高级农艺师扎西次仁说,“你们看这株的株型,比旁边几株明显更紧凑,芒长也短一些,这就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变异特征。”

他一边说,一边示意助理用卷尺测量株高,自己则掏出笔记本快速标注。“单株采收时,要像这样把每一个细微的差异都记下来,哪怕是叶片颜色深一点、株高高一点,都可能是太空诱变留下的‘信号’。”

扎西次仁介绍,此次航天育种诱变材料的收获严格遵循农作物育种后代选择科学流程。采用点播方式种植的材料,成熟后全部实行单株采收,科研人员记录每一株的株型、株高、穗型、抗逆性等性状,对表现出明显变异特征的植株单独标记,再分类捆扎打包、单株单穗脱粒。

“这一步不是为了测产量,而是找‘潜力股’。”扎西次仁解释道,太空环境引发的基因变异具有随机性,M1代时变异表现出的表型差异不太明显,真正有价值的可遗传变异,需要通过明年的种植(M2代)进一步分离筛选。

明年,科研团队将用M1代收获的种子,单株单穗进行稀播,通过与没有搭载的材料进行对比,持续观察株高、穗长、株型等性状分离情况,根据育种目标开展选择,逐步形成群体并开展小区试验。

“要培育出稳定高产的新品种并完成产量测定,至少需要4到5年时间。”扎西次仁说。

在同期收获的航天育种油菜材料种植区,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杨涛正和工作人员一起收割。“我们提前对油菜单株进行套袋隔离,确保每株种子的纯度。”杨涛介绍,单株采收后,会重点筛选具有抗性强、株型紧凑、品质优良等优良变异特征的材料。航天育种技术不仅拓宽了油菜品种改良的路径,更为油料作物提质增效提供了新的科学技术手段。


责任编辑:莉莉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

粮油市场报微信公众号

粮油市场报新媒体产品群

回复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