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反馈| 投稿专区| 加入收藏| 注册会员|
热门搜索:小麦粮食视频

提示

您还未开通数字报,数字报会员可免费查看!

由一粒米看黑土地稻作文化

2018/4/19 11:24:20粮油市场报网收藏

2018中国粮食市场发展报告

52.00

1.jpg

我的家乡吉林省,位于东北松辽平原腹地,地处全球三大黑土区之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素有“黄金玉米带”“黄金水稻带”“天下粮仓”的美誉,是“中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18岁那年,我从吉林省农安县实验中学考入南京粮食经济学院,4年后回到家乡,先后在吉林省粮食局、吉林粮食批发中心市场、中国储备粮吉林分公司从事粮食市场信息工作。由于工作的关系,我经常下乡调研粮情,与土地和农民打交道特别多,我的工作也随着粮食的春播秋收、旱涝丰歉、价格涨跌周而复始地变化着,可以说在不知不觉中我对土地、粮食和农民有着无法言表的深情,我把这种感情比作“金玉粮缘”。不知不觉间,我已经迈入“老粮食人”行列,但与吉林省数百年的粮食发展史相比如沧海一粟。此刻,心念的思潮逆流而上,穿越历史时空,吉林稻作的壮美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  

卢城之稻  

吉林省地处东北亚地理中心,东西长769.62公里,南北宽606.57公里,土地面积18.7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在东北四省区中排名第三位。雄伟神奇的长白山脉,奔涌不息的松花江、嫩江、东辽河众多水系,肥沃广袤的黑土地,孕育了吉林省独特的风光和灿烂的农耕文明。  

吉林省水稻种植历史悠久。唐朝武则天时期,少数民族大祚荣就在这里建立了渤海国,唐渤海国和高句丽一样是东北的一个地方政权,按规定每年都要向唐王朝朝贡。史书记载,在渤海国进贡给唐王朝的贡品之中,有“太白之鹿、率滨之马、卢城之稻、北海之鳍”的描述。其中所指的神秘的“卢城”并不是指一座具体的城池,而是指现在吉林省延边至公主岭一带。史书中对“卢城之稻”也有这样色香味俱全的记录:“重如沙,亮如玉,汤如乳,溢馨香。”“卢城之稻”之所以好吃,主要原因是它生长的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也是东北大米高产而优质的奥秘。由于地壳运动,火山爆发出的岩浆凝结成了火山岩台地,台地上日积月累积聚了一层厚厚的腐殖土,土质松软肥沃,加之海兰江、松花江水源充足,能够满足大米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光照、温度、水分、空气四大要素。据现代设备检测,吉林省稻谷平均出糙率78%,二等以上高达80%,整精米率64%,直链淀粉18%,品尝评分值84分以上。  

御用粮田  

顺治四年(1647年),大清朝廷在吉林乌拉城设置打牲乌拉总管衙门,专门负责进贡吉林产优质稻米等东北特产,当时就有“南有江南织造,北有打牲乌拉”之说。顺治十年(1653年),清政府设置宁古塔昂邦章京。  

1664年,多尔衮下令严禁汉人进入满洲“龙兴之地”垦殖。光绪八年(1882年),首先在吉林招垦,设立珲春招垦总局。1907年清廷撤宁古塔将军,改置吉林省,设巡抚,在这里建吉林乌拉城,吉林省由此得名,简称“吉”。屈指一算,吉林省建置至今已经有近370年的历史。  

相传康熙、乾隆二帝都曾多次御驾亲临吉林乌拉城,康熙二十一年三月,康熙皇帝御驾东巡至吉林乌拉城,食用吉林打牲乌拉总管衙门准备的吉林大米后,但觉其米入口软糯,香气四溢,赋诗一首赞赏:“山连江城清水停,稻花香遍百里营。粗碗白饭仙家味,在之禾中享安宁。”乾隆皇帝也曾两次东巡吉林乌拉城,至今民间还流传乾隆帝题诗赞吉林朝贡大米的佳句:“松江万里稻兴滔,碎碾珠玉降琼瑶。绵香宜腹还添力,慰我黎庶尽辛劳。”吉林大米是清朝历代皇室指定的御用贡米,吉林省延边被封为水稻专垦区,甚至伪满洲国傀儡皇帝溥仪,都曾在延边开辟“御粮田”。  

白金名片  

新中国成立后,吉林大米多次调进北京作为人代会和国宴专用米。1958年,周恩来总理为吉林通化西江贡米作业区亲笔签署了“全国水稻优质先进作业区”奖状。2013年和2015年,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分别授予吉林省吉林市“中国粳稻贡米之乡”和长春市“优质粳米制度”称号。在中日大米食味评选中,吉粳511品种获得“食味最优秀奖”,吉林粳稻播种面积1200万亩以上,年产粳稻近600万吨,商品量450万吨,每年有200多万吨吉林大米销往省外。吉林省主推的水稻品种有吉粳系列,九稻系列,长白系列,通育、通禾系列,吉农大系列,秋田小町,稻花香2号等数十个。用吉林大米做出的米饭松软细腻、润滑香糯,清莹剔透,入口香绵。每年9月中旬之后,采购吉林大米的南方客商就会从全国各地奔向吉林省各大优质水稻主产县,吉林、长春、伊通、永吉、舒兰、桦甸、延吉、珲春、辉南、磐石、松原、前郭、白城……于是,优质吉林大米就会坐着火车、汽车、轮船和飞机源源不断地抵达全国各地。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今日的吉林大米,不再是封建帝王的“堂前燕”和“贡品米”,而成为了寻常百姓桌上餐。习总书记视察吉林时的“粮食也要打出品牌,这样才能价格好、效益好”的话语,激励着勤劳善良的吉林人民。如今,吉林省委、省政府正全面推进大米品牌建设“五个一”工程,塑造“吉林大米”核心品牌,构建吉林大米产业联盟,搭建吉林大米直营销售网络,吉林大米已然成为吉林粮食的白金名片。  

从唐代渤海国的“卢城之稻”到清代龙兴之地的“贡米”;从御用粮田到天下粮仓到食源基地;从走上百姓餐桌到打造粮食白金名片……在一粒大米“结水为璧”的过程中,可以看到黑土地上农耕文明的发展和社会历史的变迁。  

(作者:中储粮吉林分公司曲小丰)


责任编辑:职钊立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

粮油市场报微信公众号

粮油市场报新媒体产品群

回复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