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里的植物:禾成在秋
2017/11/13 10:24:17王丽芳收藏
转眼立冬。在草木最后的狂欢中,寒兰悄无声息地开放了,王菲《幽兰操》的歌声适时传来,我想到了韩愈,他五十二岁那年,因上《谏迎佛骨表》而被唐玄宗贬至潮州,失意的他闻到了开于幽谷的兰花香,遂作《猗兰操》。
禾成在秋,这个时节,在“江南香格里拉”浙江仙居公盂,成熟的稻香也正抓着季节的尾巴璀璨着———它们是在跟兰草竞赛吗?完全不同与兰花的素净内敛,成熟的稻禾在阳光下完全坦露着自己的身躯,一如种植它们的农人们质朴、率真的脾性。
3000年前的《诗经》年代,应该是劳动最光荣的时代。劳动之于那时的人们不仅是维系生活的必要手段,也是向往美好未来、开创生命奇迹的升华。已经掌握了松土、播种、培育、防害等农业生产程序的他们在劳动中,忘却了辛劳,忘却了奴隶的身份,念出了最美好的诗篇。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砍伐檀树声坎坎啊,我要亲手把它们一棵棵运到河边。河水清澈,微波荡漾,大自然实在太美了!可是,我们却身负沉重压迫与剥削的枷锁,成天从事繁重的劳动,还没有一点自由,不仅要伐木造车,还要替剥削者种庄稼和打猎。苍天呀,大地呀,那些老爷君子不播种不收割,却独占我们辛苦种植收获的禾,贪得无厌地侵吞我们狩猎来的猎物。
这不公平的日子何时是个头呀!《伐檀》中提到的禾,即嘉谷。出自《广雅·释草》,二月开始生长,八月成孰,处四季之中,得阴阳之和,所以称它为禾(和)。“禾”字是象形字,像垂穗的禾本科农作物,故从“禾”的字多与农作物有关。比如,禾粟即谷粟,禾畴就是种植禾谷的田野,禾颖指的是带芒的谷穗,禾稿是连茎带穗的谷类收获物,禾菽是谷类和豆类……当然了,还有禾苗。所不同的是,禾苗不仅仅指水稻苗,所有谷物类种子的幼苗都叫禾苗。这里单讲下“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豳风·七月》)中的禾苗,也就是成熟在深秋的稻谷的禾苗。
水稻最初未插入大田时叫“秧苗”,插入大田后叫“禾苗”,结穗成熟后便叫做稻谷了。
这种人类最主要的口粮,在植物学上属禾本科稻属普通栽培稻亚属中的普通稻亚种,是一种50~130厘米高的年生性植物,按品种有粳稻、籼稻之分,也可按成熟时间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等。稻作文化源远流长,它已成为中华农耕文化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当先民们的农事活动总结以诗歌形式流传下来时,我们不能不为诗中浓厚的田园情怀、所散发的泥土芬芳,还有对劳动的赞美所感动。
感动之余,让我们再读读那首《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时,已是满腔的悲悯。也正是缘于对禾的怜爱,我甚至差点将女儿的名字叫作禾了。
禾,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所挚爱。他曾有一个禾下乘凉梦:梦到水稻比高粱还高,稻穗比扫帚还长,稻谷像花生米那样大,他和助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正是这个梦想,开启了袁老的摩登时代———他的“东方魔稻”旋风席卷全世界;在很多人眼里,某种程度上,袁隆平就等于丰衣足食。
禾,还为作家杨沫先生所爱。她在《我爱北京》中写道:我的心灵就像得到了阳光、雨露和禾苗,浮荡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在这里,禾苗是积极向上的力量,更是未来,是希望。
禾,还是嘉兴市的简称。嘉兴最早出现在史书上是春秋时期,那时它叫槜李,为吴越争霸战场,未有城池。话说三国吴国黄龙元年,槜李的禾苗长势喜人,于是政府便建城于此并取名为禾兴,后又叫嘉禾。后因吴国太子叫孙和,为了避讳再改为嘉兴。之后又有不少变更,如秀州等。建国后又叫回嘉兴,但上述这些古称包括禾城,都成为了嘉兴的别称而流传下来。
看来,成在深秋的禾,不仅是嘉谷,也是一种极好的意象呢。如果你正在为孩子取啥名而苦恼,不妨想想“禾”吧。
责任编辑:万佩琪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正式启动2021/6/21 16:04:20
- “闽”见湘滋味 湖南好粮油飘香福州2021/6/21 14:50:36
- 优质粮食工程答卷优异优粮增加超5000万吨2021/6/21 11:33:04
- 北京20万亩小麦开镰收割2021/6/21 11:32:21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启动2021/6/21 11:31:44
- 护航产业发展棕榈油期权在大商所上市2021/6/21 11:30:56
- 山东省长李干杰到潍坊调研小麦收割粮食收储及燃气安全管理等工作2021/6/21 9:45:54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