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镰战金秋
2017/9/8 9:41:24粮油市场报网收藏
开镰收割前,每人会分到了一小块灰色的磨刀石。试验镰刀是否锋利,最直接的方法是将刀刃搭在大姆指甲上而刀头不掉下来为最佳。
十月的盘锦大地,稻浪起伏,金黄一片。
地里的水早已排完,经晾晒多日变得干爽。黄灿灿的稻田,令人心醉。收割大会战如期而至。当时没有稻子收割机,全靠人工用镰刀收割。
镰刀是否合适,决定着收割的效率。
镰刀溯源
镰刀的历史可追溯到史前时代。那时候镰刀由石头打磨而成,故被称为石镰。通过文物考察,科学家们发现起初的镰刀是用动物的口部牙齿骨骼制作的,正是这样的启发,才让后来的石镰带有了锯齿。一直到战国时代,铁的大量出现与应用,开始有了铁制镰刀。后来随着冶炼和锻造技术的不断提高,镰刀采用钢而变得锋利耐用,一直沿用至今。
镰刀手柄长短按多数人习惯,一般在50厘米左右。最重要的是磨刀。磨刀石分粗磨石、细磨石。一般磨刀石要提前放在水里泡,这样磨出来的刀更好用。粗磨石用于开刃,细磨石在开刃的基础上将刃口磨得锋利。
开镰收割前,每人会分到了一小块灰色的磨刀石,每个人的镰刀沾着水噌噌地磨着。试验镰刀是否锋利,最直接的方法是将刀刃搭在大姆指甲上而刀头不掉下来为最佳。镰刀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收割工具,大多数镰刀都由一个略带弧度的刀刃和一个直的木柄构成,木柄和刀刃呈“7”字形。而且,镰刀的刀刃方向和刀柄走向并不在一个平面上,这样可以保证人在收割时只需弯腰即可。镰刀的使用方法也非常奇特,常见刀具的用法一般是往外或往下挥舞,或者是绕着身体做圆周挥舞,而镰刀却是要把刀刃向身体内侧挥舞的。
收割大会战
全队的知青手持镰刀来到地里。千余亩稻田,金灿灿一片,风吹着起伏的稻浪送来阵阵稻香。为了加快进度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队里决定采用承包的方法,即每个人独自在一格地里收割,按亩数记工分。
每一格都在一二亩之间,一般由老农队长或知青连长进行分配。他们用步子丈量,难免会有差异,但大体上相差不多,知青们也不爱计较。全连人排成长长的队伍在田埂上行进,队长在最前头,走到一格地,叫他身后的一人下到地里,后面的人接着下到另一格地。知青们都喜欢地干爽且稻子长得稀,这样便于收割。最怕的是低洼泥泞稻子倒伏,不仅要穿靴子而且要用镰刀将倒伏的稻子挑起才能去割,不仅影响速度,在地里行走也十分不便。
作为收割工具,镰刀的“7”字形设计和由外向里挥舞的使用方法很符合力学原理,可使收割好的水稻被快速整理成跺堆放在一边,人们可以不断前进,继续收割。但因为构造和使用方法特殊,要用好镰刀是需要极高技巧的。刚开始使用镰刀的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在弯着腰向内挥舞镰刀时割到自己的小腿上,还有就是因割稻时左手要搂住稻子,右手挥镰,如果两手配合不好,极容易割到手。初次收割时稍不留神就会割到手或小腿上。
收割水稻时,先割下一绺稻子,在穗头处打一结,将稻秆一分为二,放到地上,作为捆扎稻子的腰子。随后一只手耧住地上的一捆水稻,另一只手握着镰刀,贴根部从外向里一挥一拉,这捆稻子就被齐刷刷割下,用镰刀头一耧放到地上的腰子上,再向前迈步重复上述动作,待凑够一捆,便用腰子将其捆上。一般人一天能割一亩多,最快的能割两亩多。
当时听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收割麦子全靠收割机,像康拜因那样的大家伙在地里一过,横扫麦田好不威武。盘锦什么时候能用上稻子收割机呢?想过之后,还得继续挥镰。碰上泥洼之地,稻子倒伏割起来效率很低,还得坚持。这样经过20多天的奋战才能全部割完。
搬稻进场院
收割大会战结束没几天,又开始了搬运大会战,要将立在地里的稻捆运到好几里远的场院。于是全连上下,男的用扁担挑,女的用肩背,组成了浩浩荡荡的搬运大军。
女知青每人背三四捆稻子,个子小的女知青背着稻子拖到地上,一步步向前蹭,从后面望去不见人影,只有稻捆缓缓向前移动。
那大扁担有两米多长,男知青领到后,为了增加弹性都要将新扁担的两头用刨子刨薄一些,这样挑起稻子走路扁担一颤一颤的,比那没弹性的厚扁担用起来要轻松一些。有时挑得多了能把扁担压折,再一看那肩膀的肉早磨成了厚厚的茧子。女知青背稻子也极其辛苦,麻绳几乎勒到了肩头里。
稻子终于被全部搬进了场院,此时已进入冬季。接下来,就要进行脱谷打场了。
责任编辑:万佩琪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正式启动2021/6/21 16:04:20
- “闽”见湘滋味 湖南好粮油飘香福州2021/6/21 14:50:36
- 优质粮食工程答卷优异优粮增加超5000万吨2021/6/21 11:33:04
- 北京20万亩小麦开镰收割2021/6/21 11:32:21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启动2021/6/21 11:31:44
- 护航产业发展棕榈油期权在大商所上市2021/6/21 11:30:56
- 山东省长李干杰到潍坊调研小麦收割粮食收储及燃气安全管理等工作2021/6/21 9:45:54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