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田野:“机器换人”给传统农业带来深刻变革
2018/6/13 9:11:27粮油市场报网收藏
6月,正值“三夏”农忙时节,荆楚田野上,鲜见低头劳作的农民,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轰鸣的农用机械。从种植到收获,从粮油到菜果,农业生产全过程“机器换人”革命加速推进。
70万台“铁牛”抢收抢种
刚刚过去的一个月,枝江市信达合作社农机手易青林成了大忙人,他每天驾着“铁牛”,穿梭于田间地头,为农户耕种抢收。
进入5月以来,湖北省1625万亩油菜、1681万亩小麦等夏收作物陆续成熟,2000多万亩中稻等夏种作物播栽在即。然而,天公不作美,在此期间,湖北省多地遭遇连阴雨,给夏收夏种带来严峻挑战。
抢晴天、战阴雨,与时间赛跑,保颗粒归仓,湖北省加速“机器换人”步伐———耕田有旋耕机,育秧有育秧机,收割有收割机,烘干有烘干机,在夏收夏种的各个环节,农机大显身手。
“正常情况下,一人一台收割机1小时可以完成3至5亩,较人工收割效率提高30倍左右。”易青林所在的信达合作社,提供代耕、代种、代管、代收、统一防治、统一配方施肥等服务,辐射带动面积达3万多亩。
在湖北省,像“信达”这样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遍地开花,数量达7800多家,从业人员12万人,承担了全省一半以上的农机作业量。
日渐健全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让农机走进更多农户家中。
农忙时节,服务主体数量多、农户需求急,信息如何有效对接?智慧农机信息服务平台应运而生,农机手只要打开装有APP的手机,哪里有作业需求、需要什么机械一目了然。
今年“三夏”期间,湖北省发布跨区作业信息100多万条,接待河南、安徽、江苏等省跨区机收机械3000余台,组织联合收割机、粮食烘干机、插秧机、耕整机等各类农业机械近70万台套,基本满足了全省夏收夏种需求。
机器代替人工,抢抓了农时,提升了效率。
湖北省农业厅提供的数据显示,预计6月10日前,全省油菜、小麦收割全部结束,小麦机收率达95.5%、油菜机收率与中稻机插(播)率超50%,均将创出历史新高。
全新“农业革命”正掀起
千百年来,传统农业沿袭手工劳动的作业方式,插秧、耘田、收割“三弯腰”曾是农民辛苦劳作的真实写照。如今,科技化、智能化、集约化的农机装备,正改变这一状况。
据湖北省农机局介绍,全省八大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8.12%,高于全国2.2个百分点,农业生产全面步入以机械作业为主的新时代。
机械“当家”,种田更轻松。年过六旬的监利农民左铁生,以前全家劳动力只能种3亩地,如今他一口气承包了30亩地,耕、种、收全交农机完成,从“田苦力”摇身变成“田老板”。
种粮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兴起,对新型实用农机需求更加旺盛。农民购买农机具,可享受30%以上的政策补贴,在补贴政策的激励下,“购机热”高涨。据统计,今年前5个月,湖北省新增插秧机近2000台。
总量在增加,结构也在优化。每年秋收时节,襄阳市襄州区163台装有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土地深松机陆续下田,农机手悠闲地坐在驾驶室,不用操控方向盘,农机自动耕整。
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在农机上的广泛应用,让大面积、精准化作业不再遥远。目前湖北省安装北斗监测终端的农机达3537台(套),作业效率提高50%以上,农作物产量提高5%。
随着精密导航、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普及,农机装备科技化、智能化、集约化水平将不断提升,一场全新的“农业革命”已经到来。
责任编辑:万佩琪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正式启动2021/6/21 16:04:20
- “闽”见湘滋味 湖南好粮油飘香福州2021/6/21 14:50:36
- 优质粮食工程答卷优异优粮增加超5000万吨2021/6/21 11:33:04
- 北京20万亩小麦开镰收割2021/6/21 11:32:21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启动2021/6/21 11:31:44
- 护航产业发展棕榈油期权在大商所上市2021/6/21 11:30:56
- 山东省长李干杰到潍坊调研小麦收割粮食收储及燃气安全管理等工作2021/6/21 9:45:54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