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反馈| 投稿专区| 加入收藏| 注册会员|
热门搜索:小麦粮食视频

提示

您还未开通数字报,数字报会员可免费查看!

吉林农业发展先导区“三变”

2019/8/6 10:08:51粮油市场报收藏

  46.jpg

盛夏时节,走进坐落于吉林省吉林市的万昌现代农业发展先导区,翠绿的稻浪一眼望不到边。近年来,吉林以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万昌大米”为依托,建设万昌现代农业发展先导区。  

变高效:高标准农田成“标配”。  

在万昌镇的农田里,组合式轨道田埂延伸向前,能走人,能运输,还能灌溉。地块边上,小型气象站实时监测着稻田小气候,每隔一段还有视频监控系统,24小时运转监控着稻田的生长状况。  

目前,万昌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4.1万亩,路相通、沟相连、渠成网……在这张标准的“棋盘”上,农业机械、灌溉系统各司其职,既能实现机械化、智能化运送秧苗、肥料,又能进行病虫害药物喷洒机械化作业,每亩能多收益300多元。  

田间地头的背后,是一整套现代化种植生产体系。吉林市鼓励合作社、家庭农场流转土地,实行规模化生产;出台优质稻米质量标准、种植规范、加工工艺流程;集中打造“粳稻贡米”等品牌,打破品牌小散乱的局面……简单粗放的模式被标准高效的种植模式取代。  

变精致:现代技术为种地带来更多可能。  

万昌成为农业新技术的“实验田”。这里建起水稻品种试验站,从1700多个品系中优选出适合本地土壤和气候的品种,智能化水稻育苗工厂每年产出12万盘优质秧苗,飞机航化作业面积达到18万亩,有效防治稻瘟病、纹枯病,几年间为各经营主体节约资金近1500万元。  

农田里,监控器密布,温度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气象数据,插秧、收割、打捆全程机械化作业;农场监控室,一台对讲机就能遥控指挥在地里作业的农民,电子屏幕上显示着地块情况、生产数据;半空中,无人机来回飞行,喷洒植保药物;更高的高空,借助“吉林一号”卫星的遥感数据,田地病害情况一览无余……依托完善的农业技术体系,吉林市建立可视农业联盟,发展“可视农品”,消费者可以远程观看稻田种植景象,全年的生产数据都能“一码通查”。市面上,普通大米三四元一斤,万昌大米十几元一斤不愁卖。  

变洋气:三产融合让农业发挥最大价值。  

距离主城区近、土壤地力肥沃、温泉资源丰富,在政府支持下,当地建采摘园、温泉度假宾馆,搞起稻田画……打优质农业牌,唱三产融合戏,成为当地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抓手。  

宇丰米业是万昌镇的大米加工龙头企业。在企业车间里,董事长杨宇峰指着从瑞士引进的封装设备说:“全自动无菌,一天可以封装400吨。”为把好米卖出好价,杨宇峰花了很大精力。  

为拓展收入渠道,宇丰米业建起芦笋生产基地,冰鲜芦笋远销海外,并筹备生产芦笋罐头等深加工产品,推进产业升级。距离芦笋基地十几公里的卓远植物工厂内,无土栽培的小番茄、水果辣椒长势喜人。  

依托乡村优势建立的各大企业,每年能解决1万多名村民的就业,人均增收5000多元。  


责任编辑:宋立夏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

粮油市场报微信公众号

粮油市场报新媒体产品群

回复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