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业发展先导区“三变”
2019/8/6 10:08:51粮油市场报收藏
盛夏时节,走进坐落于吉林省吉林市的万昌现代农业发展先导区,翠绿的稻浪一眼望不到边。近年来,吉林以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万昌大米”为依托,建设万昌现代农业发展先导区。
变高效:高标准农田成“标配”。
在万昌镇的农田里,组合式轨道田埂延伸向前,能走人,能运输,还能灌溉。地块边上,小型气象站实时监测着稻田小气候,每隔一段还有视频监控系统,24小时运转监控着稻田的生长状况。
目前,万昌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4.1万亩,路相通、沟相连、渠成网……在这张标准的“棋盘”上,农业机械、灌溉系统各司其职,既能实现机械化、智能化运送秧苗、肥料,又能进行病虫害药物喷洒机械化作业,每亩能多收益300多元。
田间地头的背后,是一整套现代化种植生产体系。吉林市鼓励合作社、家庭农场流转土地,实行规模化生产;出台优质稻米质量标准、种植规范、加工工艺流程;集中打造“粳稻贡米”等品牌,打破品牌小散乱的局面……简单粗放的模式被标准高效的种植模式取代。
变精致:现代技术为种地带来更多可能。
万昌成为农业新技术的“实验田”。这里建起水稻品种试验站,从1700多个品系中优选出适合本地土壤和气候的品种,智能化水稻育苗工厂每年产出12万盘优质秧苗,飞机航化作业面积达到18万亩,有效防治稻瘟病、纹枯病,几年间为各经营主体节约资金近1500万元。
农田里,监控器密布,温度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气象数据,插秧、收割、打捆全程机械化作业;农场监控室,一台对讲机就能遥控指挥在地里作业的农民,电子屏幕上显示着地块情况、生产数据;半空中,无人机来回飞行,喷洒植保药物;更高的高空,借助“吉林一号”卫星的遥感数据,田地病害情况一览无余……依托完善的农业技术体系,吉林市建立可视农业联盟,发展“可视农品”,消费者可以远程观看稻田种植景象,全年的生产数据都能“一码通查”。市面上,普通大米三四元一斤,万昌大米十几元一斤不愁卖。
变洋气:三产融合让农业发挥最大价值。
距离主城区近、土壤地力肥沃、温泉资源丰富,在政府支持下,当地建采摘园、温泉度假宾馆,搞起稻田画……打优质农业牌,唱三产融合戏,成为当地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抓手。
宇丰米业是万昌镇的大米加工龙头企业。在企业车间里,董事长杨宇峰指着从瑞士引进的封装设备说:“全自动无菌,一天可以封装400吨。”为把好米卖出好价,杨宇峰花了很大精力。
为拓展收入渠道,宇丰米业建起芦笋生产基地,冰鲜芦笋远销海外,并筹备生产芦笋罐头等深加工产品,推进产业升级。距离芦笋基地十几公里的卓远植物工厂内,无土栽培的小番茄、水果辣椒长势喜人。
依托乡村优势建立的各大企业,每年能解决1万多名村民的就业,人均增收5000多元。
责任编辑:宋立夏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正式启动2021/6/21 16:04:20
- “闽”见湘滋味 湖南好粮油飘香福州2021/6/21 14:50:36
- 优质粮食工程答卷优异优粮增加超5000万吨2021/6/21 11:33:04
- 北京20万亩小麦开镰收割2021/6/21 11:32:21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启动2021/6/21 11:31:44
- 护航产业发展棕榈油期权在大商所上市2021/6/21 11:30:56
- 山东省长李干杰到潍坊调研小麦收割粮食收储及燃气安全管理等工作2021/6/21 9:45:54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