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南山台
2018/8/2 15:15:03粮油市场报网收藏
北京的五棵松,现如今也是京城一处热闹所在。301医院北边有一个下沉文化广场,其中有各样文创小店、特色美食,据说是年轻人扮文艺、装小资、玩深沉的地方,尽管离家很近,但我等老朽并不常去。周末晚上,女儿请我们到那里就餐,欣然前往,但排队竟需等一两个小时,建议换一家,女儿说各家都差不多。好在等待的过程并不寂寞,店家备有凳子、书刊,也可四周逛逛小店,看看汽车销售,欣赏街头表演。走进宜家,所有陈列沙发都被客人占领,床上有小孩子恣意翻滚,还真像在自己家的样子。
踱进一家书店,信手翻书,看到一本《万物有灵———诗经里的草木鸟兽鱼虫》,图文并茂。图画是日本江户时代儒学家细井徇所绘诗经名物彩色图谱,配以简要注解和名物出处的《诗经》篇目。翻到其中一页,见到这样的文字:台,通“薹”,莎草,又名香附子、蓑衣草等。茎三棱形,为常见多年生杂草,可制蓑衣。多生于潮湿地区或河边沙地,在我国分布范围极广。可入药。出自《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台,北山有莱。乐之君子,邦家之基……”《南山有台》读过多次,只知道台是一种草,一直不明白它长什么样子。看了图画,恍然大悟,竟然是乡下常见草类。将图画拿给妻子看,问她是否认识。她瞄了一眼,脱口就说:“这不是老家的三棱草吗!”闻此言,不禁会心一笑,心生“他乡遇故知”之欢喜。
看到“台”又称蓑衣草,用于制作蓑衣。
模糊记得小时候家里是有一件蓑衣的,下雨天爷爷会披着它下地。后来有了塑料布、塑料雨衣,蓑衣就不见了。现在50岁以下的人怕是没有人记得蓑衣长什么样子了,只能在古典诗词中想像古人那一袭蓑衣在身的模样了。“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自庇一身青蒻笠,相随到处绿蓑衣”“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斜拽蓑衣遮盖后,空余明月满江湖”,各样的意境,都自有一番美好吧。
晚上回家,意犹未尽,继续查阅资料,探究这位“故知”的前世今生,发现它还有一个奇怪的名字叫“拔心草”。唐朝有一位史学家、不太出名的诗人李百药,在《途中述怀》诗中写道:“拔心悲岸草,半死落岩桐。”据考证,其中拔心即是莎草。因其根系强大,用手拔时,心叶总在近地面的最幼嫩处断裂,拔不出它的地下茎根来。即使被连续多次从地面铲除,也会很快有新叶从地下长出。其如壁虎断尾般的生存策略、顽强的生命力令人赞叹,诗人遂借以咏志,表达自己虽被贬官,但依然保持拔心而不死的志向。无独有偶,唐朝大诗人、诗鬼李贺在《七月一日晓入太行山》诗中有句“石气何凄凄,老莎如短镞”。意思是说太行山上的莎草虽长得不如平地里那般高,却叶如针刺、果穗如箭镞,异常的老成健壮,借以抒发虽因病辞官,但情绪开朗、雄心不死的情怀。
出人意料的是,药方子中经常见到的一味中药香附,竟然就是三棱草的干燥根茎。
秋季挖出来,用火燎去毛须,放进沸水中略煮或者蒸透后晒干,也可火燎后直接晒干,即可入药。香附入药,最早见于《名医别录》,列为中品,到《唐本草》始称香附子,《本草纲目》中称作莎草香附子。其味甘微寒无毒,主除胸中热,充皮毛,久服利人,益气,长须眉,号称“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在妇科领域更易显其作为,可理气解郁、调经止痛,用于治疗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月经不调,寒疝腹痛,乳房胀痛等。
作者单位: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责任编辑:职钊立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正式启动2021/6/21 16:04:20
- “闽”见湘滋味 湖南好粮油飘香福州2021/6/21 14:50:36
- 优质粮食工程答卷优异优粮增加超5000万吨2021/6/21 11:33:04
- 北京20万亩小麦开镰收割2021/6/21 11:32:21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启动2021/6/21 11:31:44
- 护航产业发展棕榈油期权在大商所上市2021/6/21 11:30:56
- 山东省长李干杰到潍坊调研小麦收割粮食收储及燃气安全管理等工作2021/6/21 9:45:54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