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反馈| 投稿专区| 加入收藏| 注册会员|
热门搜索:小麦粮食视频

提示

您还未开通数字报,数字报会员可免费查看!

大暑晒瓜酱

2019/8/1 10:55:50粮油市场报收藏

  大暑节气,适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桑拿天”叫我们挥汗如雨,“龌龊热”令我们夏不坐木。这中间的一热一湿,仿佛两头张牙舞爪的猛兽,无情地侵蚀着我们的愉悦和健康。

  我想起了我奶奶,她老人家早年爱在这个时候“晒酱”。闷热的暑天,她挪动着一双小脚,将一粒粒圆润、饱满的大豆从簸箕里挑出,而后煮熟,混上面粉,分成小块在高温的太阳下曝晒,直到晒出长长的“毛毛”,才收拢起来,装入罐中,再加入切碎的西瓜,密封至秋、至冬,调剂着一家人有滋有味的生活……酱,得名于古人云“酱者,百味之将帅,帅百味而行”。据说酱之发明者,乃“商圣”范蠡。早年他在财主家帮厨,由于没经验常将饭菜做多,时间一久,多余的饭菜便发酸发馊。财主发现后,限他十日内把酸馊饭菜变成有用之物。他苦思冥想,先将长了毛的饭菜拿到太阳下晒干,再用锅炒熟,去异味杀细菌,随后加点温水搅拌成面糊喂猪。财主看猪吃得欢也挺高兴。有个小长工与范蠡开玩笑,将这种食物放进面条里给范蠡吃,没想到面条特别有味。小长工道明原委,范蠡受此启发,遂用这种酸馊发毛食物创制出了美味可口的酱。

  晒酱,即晒豆酱、晒瓜酱。豆酱是以大豆和面粉为原料酿造而成的,瓜酱则是在豆酱的基础上加入时鲜的西瓜晒制而成。人们以大豆和面粉作豆酱之原料,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因为大豆富含蛋白质,面粉淀粉较多,蛋白质和淀粉同时存在,极适宜多种有益霉菌的繁殖,菌体会大量产生各种酶,使原材料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充分分解,从而就生成了风味独特的豆酱。

  豆酱是我国传统的特色调味品,主要有黄豆酱、豆瓣酱、豆面酱等类型。我老家河南长垣县城东一带,每逢大暑热季盛行的晒瓜酱,则是被誉为“中国厨师之乡”的长垣民间的一大“递进和升华”。因为豆酱里边添加了西瓜,其味道咸甜适宜,营养更丰富,加之多了西瓜的清香,酱炸熟后味道更加鲜美,是喜欢吃面条的人,做炸酱面和拌面条的首选佳品。

  我母亲每年暑季都要在老家晒一大缸子西瓜豆酱,待冬天进城后,时不时地配上葱花、蒜片、辣椒等,用花生油炒上那么一大盆,蘸馍、调菜、下饭,让我们大快朵颐。

  大暑节气,正是西瓜成熟的旺季,晒瓜酱可供挑选的西瓜也多。下酱时,一定要选用那熟透了的、甜度高的、大红瓤的西瓜,这样晒出来的瓜酱才口味好,不会发酸,颜色也正。遇到好天气,在太阳下一般晒上三四周就能食用了。

  “夏景厌房栊,促席玩花丛。荷阴斜合翠,莲影对分红。”(南朝·徐勉《晚夏》)大暑有大暑的烦恼,大暑也有大暑的乐趣。大暑晒瓜酱,那酱缸岂不像面前多了一株类似玉米、小麦、稻谷,怀中“搂抱着丰硕娃娃”的植物?遐思之下,平添了一份“纳新、尝新、品新”的浪漫心境。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责任编辑:周栋梁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

粮油市场报微信公众号

粮油市场报新媒体产品群

回复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