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反馈| 投稿专区| 加入收藏| 注册会员|
热门搜索:小麦粮食视频

提示

您还未开通数字报,数字报会员可免费查看!

胭脂稻———饭熟香起莲瓣红

2019/1/3 12:37:52粮油市场报网收藏

水稻.jpg

每临初秋时节,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王兰庄镇“营田石碑”遗迹附近,紫云翠华笼罩下的稻田煞是好看。这里历史上出产一种“胭脂稻”,《红楼梦》对此稻米也曾有过提及。其外观形似旱粳子,有芒,属于粳米。因“色微红而粒长,气香而味腴”被称做御田胭脂米,民间则称之为红稻米。  

据《丰润县志》等文献记载,此地栽培胭脂稻始于乾隆元年(1660年),距今350多年,地点在镇北菱角泊附近,因有官兵驻扎而被百姓称为“营田”或“官稻地”,系旱直播,面积曾达850亩,在玉田县亮甲店镇小泉村也有更早种植,后因多种原因各地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甚至一度绝迹。如今,在玉田和丰南、曹妃甸等有限地块恢复种植,让这一古老品种焕发了新的生机。  

胭脂稻因身份特殊而闻名遐迩,曾经是雍正五年到道光十一年的贡米。据说此米熟后有特殊清香,食后余香满口,回锅3次色香犹存、米质不散,每一次回锅,米粒都能伸长一段。所以,农人又叫它“三伸腰”。清代谢墉在《食味杂咏》中赞叹道:“京畿嘉谷万邦崇,玉种先宜首善丰。近纳神仓供玉食,全收地宝冠田功。泉溲色发兰苕绿,饭熟香起莲瓣红。人识昆仑在天上,青精不与下方同。”这里的兰苕绿是碧粳米的颜色,而莲瓣红则指的是胭脂稻。  

在《红楼梦》第五十三回中,过年前各庄子向贾府进献的礼单上即有:御田胭脂米二石,碧糯五十斛,白糯五十斛,粉粳五十斛,杂色粱谷各五十斛,下用常米一千石……按照一斛60斤换算,这3种特种稻各是3000斤,排在首位的“御田胭脂米”却仅有两石,不过240斤而已。而“下用常米”却是“一千石”,足见胭脂米产量之低,价值之贵。  

红学大师周汝昌1953年著述《红楼梦新证》,专门写了“胭脂米”一节,确证了胭脂稻的存在。毛主席在读此书时,对“胭脂米”的考证文字一一作了圈划。此后,毛主席要农业部查证胭脂稻的具体产地,在得到胭脂稻是河北省唐山市独有的特种水稻的答复后,便给河北省委写了一封信:“唐山专区丰南县有一个王兰庄营田,种一种特种水稻,可否由粮食部门收购一部分,以供中央招待国际友人。”丰南粮食局当即收购了10万斤胭脂稻,送往北京。  

据说,尼克松、西哈努克、田中角荣等均品尝过此米。田中角荣访华于贵宾间吃到此米,十分激动,因其战时曾在中国得尝此味,于是便坚持用3辆当时最好的三菱越野车换了部分胭脂米种子。但此种对土质等自然环境的依存度较高,引种日本后发生了新的形状变化。  

胭脂米最早见诸于笔端是在康熙时期的《玉田县志》。1715年苏州制造李煦、江宁织造曹頫奉旨向南方引种。曹、李两家在雍正时代被抄家籍没,李煦所存1600石8斗“早熟红稻”按时价变卖,未曾留种。乾隆时期,为开拓皇家的贡米种植基地,清朝通永镇总兵在现今丰南王兰庄和曹妃甸等多地引种。  

1962年,农业部曾征集该品种标本,送全国农业展览馆展出。“文革”时期,王兰庄营田石碑被毁,后因胭脂稻产量低,当地大量推广高产作物栽培,丰南胭脂稻退出田间,仅一位叫李明的农民零星植存于沟渠道边。而更早种植的玉田胭脂稻产地,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因水源枯竭断植绝种。  

近年来,唐山市丰南区经深入挖掘,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攻关,使丰南胭脂稻得以重新面世。2010年,玉田人赵文广在亮甲店胭脂稻旧产地引进300斤稻种,并聘请李明为技术顾问,在60亩的培育基地上进行播种,使玉田胭脂稻重获生机。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粮食局  


责任编辑:职钊立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

粮油市场报新媒体产品群

回复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