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反馈| 投稿专区| 加入收藏| 注册会员|
热门搜索:小麦粮食视频

提示

您还未开通数字报,数字报会员可免费查看!

石粮走笔:古诗咏黍

2017/10/20 10:09:31石少龙收藏

2018中国粮食市场发展报告

52.00

  


黍是古诗中与稻、麦、粟一样出现的高频字。黍,又叫糜子,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淡黄色,故去皮后称黄米,比小米稍大,煮熟后有黏性。专家指出,从有正式文字的商代开始,中原地区的大田作物即以黍、稷占主要地位,到西周春秋时,黍稷仍是最重要的大田作物。  

黍稷并提的诗歌,总有数百首之多。曹操之子曹丕的《于玄武陂作诗》,写有“黍稷何郁郁,流波激悲声”之句,宋代孔平仲《长芦咏蝗》有“稻粱黍稷复何有,田畴已尽腹未充”之句。而有“禾黍”的诗句更是不下千首,如汉乐府《战城南》有“禾黍不获君何食”之句,唐代韦应物《答僩奴重阳二甥》有“有时看禾黍,落日上秋原”之句,宋代王洋《和吉父示送别七言》有“一岁又闻禾黍熟,百年惟喜甲兵休”之句。反过来,也有“稷黍”之说,只是相比“黍稷”少得多,如明代李梦阳《苦雨后篇》有“雨未伤人伤稷黍”。而“黍禾”的说法少之又少,能找到的仅几十首诗词,如明代谢晋《寒鸦图》中有“更愿年年黍禾熟,饮啄飞鸣时往复”。有的置黍、置禾于后,还是出于押韵之需。  

“黍诗”中,描写黍叶加深、长势茂盛的叠词多,如“油油”。先秦无名氏《麦秀歌》写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指禾黍一类粮食作物浓密而饱满润泽。到了唐代,皎然《讲德联句》中有“油油黍稷”,小他16岁的卢殷在《雨霁登北岸》中有“稻黄扑扑黍油油”,明代王恭《赠黄典幕修筑堤防》中有“禾黍油油接桑榆”,清代靳荣藩《咏史》中有“中原已见黍油油”。及至今日,农田仍被形容为“绿油油的”。又如“离离”。魏晋刘琨《答卢谌诗》中有“彼黍离离,彼稷育育。”“离离”“育育”指生长茂盛。  

魏晋潘岳《在怀县作》“稻栽肃芊芊,黍苗何离离。”“芊芊”“离离”,均指刚栽种的稻苗或黍的幼苗成长得茂盛。唐代韦庄《南游富阳江中作》中有“乡园不可问,禾黍正离离”,其诗表达过故园之思,类似的还有“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再如“芃芃”。  

先秦佚名诗《黍苗》的“芃芃黍苗,阴雨膏之”,说的是黍苗青青多么繁茂,滋润它们的自有风调雨顺。还有“森森”。明代郑岳的“林都宪翠庭邀游南山登高陇历诸名胜有作”中,就有“禾黍复森森”之句。  

“黍诗”还有描写用黍待客的情景。黄米饭,常以之待客。唐代孟浩然在《过故人庄》写道:“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鸡黍”指饷客的饭菜。宋有“客至具鸡黍”“客至惟鸡黍”,明有“客到惟鸡黍”“鸡黍堪供客”,清有“鸡黍能留客”“客来具鸡黍”。  

如今,糜子已成小杂粮作物,主要分布在陕北、晋西北、冀北坝上、宁夏、甘肃、内蒙古、东北等地,在一些地区糜子仍是不可替代的作物,近年种植面积在60万公顷左右。  

作者单位:湖南省粮食局


责任编辑:万佩琪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

粮油市场报微信公众号

粮油市场报新媒体产品群

回复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