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玉芬:民忧积压粮食何处销?
2017/6/15 15:09:05匿名收藏
年关将至,村子里囤积的数万吨玉米也迎来了销售旺季。6.3角/斤的价格让农民大跌眼镜,处于观望状态的居多。一天过去,降至6角/斤,农民们开始忐忑不安,大部分人选择售卖,少部分仍处于观望中,期待年后价格会有所好转。农民们开始计算,一亩地最多收1000斤玉米,成本是500元左右,合计一亩地最多收入100元,还不算上投入的人力。以目前的价格基本不获益,人们抱怨还不如让地荒废着,更加忧愁的是下一年种植什么。种地维艰,该何去何处?
提升玉米销量与价格,去库存是关键。据统计,我国临储玉米的总量已达2.6亿吨,远超国内玉米一年的消费量。及时消化越来越多的玉米库存,才能更快地吸收国内新玉米。目前最有发展潜力的是新能源燃料的应用。乙醇燃料将成为玉米加工的重要去向,在之前发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到,至2020年燃料乙醇年利用量达到1000万吨。而目前的实际利用量为250吨,与目标数据仍有较大差距。政府相关部门应大力推动未来乙醇燃料新能源的发展,让这种清洁能源走向大众视野并广泛应用。
保障农民收入来源,相关部门推进种植适宜农作物是保障。玉米的跌势状态,促使农民在一段时间内不会再选择种植,那应该种什么?这成为一个棘手问题。根据地区气候、土壤因素,采取“家庭农场”、规模种植等形式,种植适宜的农作物,如树木、蔬菜、水果,目前有两种新型销售方式。一种是“土地块式承包”销售模式,即将土地划分成块状,承包给客人,给他们提供蔬菜种子,帮助他们管理,成熟后可以自由采摘,确保他们吃上新鲜、无污染、无农药的绿色蔬菜。另一种是“农家乐”采摘园销售模式,水果、蔬菜对顾客开放,自由采摘,让顾客体会到采摘的乐趣,根据采摘的重量收费。两种方式都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规划与推动,形成规模性,走出特色农村发展方向。
提升农民收入,“互联网+”农业是发展趋势。电商平台以势不可挡的趋势席卷生活方方面面,水果、蔬菜的网上销售更是屡见不鲜。淘宝平台上,通过直播方式向顾客展示采摘、装箱过程,直播过程中,大众可以进行下单购买,农民们封装发货。打造一个良好的农业电商生态圈,政府相关部门协同相关企业通过政策、技术、销售、物流等各模块支持,推动农产品转型升级,提升影响力,大力推广农业电商合作平台,让农民视野更开阔,销售渠道更广。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抓住农民当前最关心的粮食问题,做好“政府-企业-农民”三者联动,齐心协力,共同度过粮食积压难关。坚持解决好农民面临的难题,保障农民收入,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责任编辑:wuyang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正式启动2021/6/21 16:04:20
- “闽”见湘滋味 湖南好粮油飘香福州2021/6/21 14:50:36
- 优质粮食工程答卷优异优粮增加超5000万吨2021/6/21 11:33:04
- 北京20万亩小麦开镰收割2021/6/21 11:32:21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启动2021/6/21 11:31:44
- 护航产业发展棕榈油期权在大商所上市2021/6/21 11:30:56
- 山东省长李干杰到潍坊调研小麦收割粮食收储及燃气安全管理等工作2021/6/21 9:45:54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