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反馈| 投稿专区| 加入收藏| 注册会员|
热门搜索:小麦粮食视频

提示

您还未开通数字报,数字报会员可免费查看!

金穗 银仓 玉膳———首农食品集团用心守护首都“餐桌”

2025/6/24 11:05:54王影影收藏

□本报记者 王影影

清晨的北京,早餐店里热气腾腾的包子、金黄酥脆的油条、清香四溢的米粥,构成了这座城市最温暖的晨间图景。在这看似平常的早餐背后,是一场关乎2000多万首都市民主食需求的产业变革。在这座超大型都市,首农食品集团正以科技与责任为翼,全链重塑“从田间到餐桌”这条“生命线”。

科技驱动土地增产让“餐桌”更丰盛

6月18日,在北京大兴区新村路旁的麦田里,联合收割机轰鸣着在麦浪中穿梭,饱满的麦粒被分离入仓,粉碎的麦秆则均匀地撒回田间。首农旗下南郊农场农管公司种植负责人褚银枝站在田埂上,望着刚刚出炉的测产数据,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是科技带来的丰收麦!今年这块复耕复垦地的小麦亩产比往年高了539斤!”褚银枝告诉记者,这块108亩的土地5年前还是拆除建筑后的废弃地,如今已焕发新生。南郊农场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市耕保中心合作开展复耕复垦地小麦高产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通过品种筛选、精播增密、水肥精准调控、无人机植保等技术,不仅推动单产大幅提升,还改善了土壤结构,成为优质强筋小麦“京优368”新品系种植推广示范田。

长阳农场的复耕复垦田也传来捷报———经测产,300亩小麦亩产高达1018斤,远超2024年北京小麦平均亩产755斤的水平。长阳农场生态农业分公司副经理卞政武向记者介绍:“我们创新采用固碳保氮膜堆肥技术,将牛粪和农林废弃物转化为优质肥料,让曾经的‘低产田’蜕变为‘高产田’。”据了解,北京市现有复耕复垦土地25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近15%。若综合实验技术得到推广,这些土地每亩增产10公斤,北京市就可年增产小麦2500吨,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而在千里之外的首农旗下黑龙江双河农场,又是另一番景象。松嫩平原上,田成方、渠相连,40万亩高标准农田一望无际。

2012年以来,首农投入近10亿元,实施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升级等16项工程,仅农田道路就修建了450公里。如今的双河农场已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控,粮食亩产提高15%,年产玉米、大豆、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超20万吨,成为名副其实的北京“绿色大粮仓”。

打造智能仓储体系筑牢应急保障线

在北京南六环外的首农食品应急保障中心,一栋栋楼房仓、成品库、生产车间整齐排列,生产现场一片繁忙。这个占地300多亩的现代化园区,凭借区位优势,已成为北京市粮油食品应急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项目。

提高粮食储备能力,是给“米袋子”增容的重要一环。园区内原有的上个世纪建设的单层房式仓和砖圆仓,已无法满足超大城市需求。经过近年来的升级改造,一批高水平、高标准的现代化仓储设备已经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其中,最亮眼的是4栋34米的新型楼房仓。“这是国内第三例采用这种设计的粮仓项目。”首农食品应急保障中心负责人齐金红告诉记者,楼房仓创新采用三层立体仓储设计,可实现数万吨粮食“上楼”储存。

另外,园区还有5栋层高5.8米的成品粮库与原油储备罐,通过串列式与围合式的布局规划,并采用先进仓储结构和方式,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共同构建起20万吨原粮、5万吨成品粮、5.8万吨原油的综合储备能力。

为保障粮油食品储备加工的高效有序运行,8万平方米的综合服务区构建起智能化管理体系,通过关键信息实时上传、精准定位、全程追溯、预警应对,保障储粮数量与质量安全,实现绿色储备、品质保粮、数字管粮。凭借强大的储备能力与高效调配机制,京粮集团食品应急保障中心既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又能有力应对紧急情况,成为首都粮油食品应急保障的重要一环。

创新赋能品质升级打造营养供给链

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粮食的生产加工环节必不可少。

坐落在首农食品应急保障中心内的京粮集团所属古船食品公司,承担着由“粮”转换到“食”的重要角色。走进智能化面粉车间,两条日加工小麦1200吨的生产线发出有节奏的轰鸣声,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麦香。在包装车间,自动化包装线正在快速运转。只见一袋袋面粉在流水线上完成自动称重、装袋、封口、贴标的全过程,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引入智能识别技术后,机器人能够自动识别不同规格的面粉袋,确保每一袋面粉都能准确无误地送达指定位置,并在出库时实现先进先出,减少损耗。”

在京粮集团谷物营养研发中心,科研人员正在实验室里忙碌着。“我们已承担完成国家级、市级重大科技项目十余项。”据京粮集团品牌市场部部长张颖介绍,他们已经参与制定了1项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为粮油食品安全奠定了技术基石。

在大米加工领域,古船米业公司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精选4个国家地理标识产区、3个特需渠道和1个乡村振兴产品,打造原粮可控、工艺管控、质量严控、锁鲜掌控的全链条控制体系。产品线不仅包括五常稻花香、盘锦蟹田米等传统品种,还开发了响水石板米、优糖米等10余款中高端新品,年触达消费者超3000万人次。

在杂粮产品线上,京粮集团整合内蒙古、山西等主产区优质原料,开发出50余款“古船”精品杂粮及杂粮粉产品。所有产品均通过ISO9000和HACCP双重认证,确保从原料到成品的全程品质可控。

从“吃得饱”向“吃得好”的升级跨越中,首农这场始于田间终于餐桌的全链条产业变革,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贡献着不可或缺的“主食力量”,牢牢守护着首都市民的“米袋子”。

责任编辑:国庆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

粮油市场报微信公众号

粮油市场报新媒体产品群

回复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