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非遗保护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7/9/19 10:01:15粮油市场报网收藏
摘要:沿着生产性保护思路前行,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本真性、原生态保护的同时,积极寻求新时代背景下非遗的生存发展空间,必会对非遗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非遗保护的研究中,生产性保护方式多次被提及。记者在参加“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采访活动时在贵州发现,黔东南州通过手工艺专业合作社,把非遗传承人的特殊技艺转化为产品,在带活地方文化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彰显了合作经济组织强大的传承能力。
据了解,黔东南州现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3个保护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3项72个保护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92项242个保护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54项300个保护点,其国家级项目总数位列同级地州市第一,是全国名副其实的非遗大州。
农民专业合作社应成为非遗保护的生力军
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让黔东南州迅速崛起了一批以“非遗”技艺为支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非遗合作社,通过专业设计、集中培训、分散生产、统一收购销售的方式,带动了数万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如今,手工艺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黔东南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黔东南州合作社参与非遗保护的鲜活模式,不仅解决了部分人的生计问题,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地方特色文化在新时代的内涵和外延,有效实现了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市场对接。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关键是将文化保护与市场推动相结合。目前,在政府的力量和非遗传承人个体保护之间,留下了一片宽广的空白地带,亟待社会组织的更多参与。
在农村乡民社会里,非遗和农民合作社之间有天然的共性,合作社理应成非遗生产性保护和产业化探索的主要载体。毕竟,在农耕文化为基础的非遗保护中,村民才是参与传统村落和文化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借助合作社”自愿、平等、互助”的运营机制,可以更好地激发民众保护非遗的内生力量和文化自觉意识,激活非遗文化的多样性和生命力。
甚至还可以尝试成立跨区域的同类非遗文化合作社联合社,以共同的文化基因为纽带,合力打造非遗文化品牌。同时,还可以鼓励大学毕业生领办非遗合作社,用网络思维带动非遗品牌,用足国家对专业合作社的税收、贷款等各项扶持政策。
时下,非遗保护,正当其时。沿着生产性保护思路前行,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本真性、原生态保护的同时,积极寻求新时代背景下非遗的生存发展空间,必会对非遗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来自:央广网
原标题:农民专业合作社应成为非遗保护的生力军
责任编辑:武洋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正式启动2021/6/21 16:04:20
- “闽”见湘滋味 湖南好粮油飘香福州2021/6/21 14:50:36
- 优质粮食工程答卷优异优粮增加超5000万吨2021/6/21 11:33:04
- 北京20万亩小麦开镰收割2021/6/21 11:32:21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启动2021/6/21 11:31:44
- 护航产业发展棕榈油期权在大商所上市2021/6/21 11:30:56
- 山东省长李干杰到潍坊调研小麦收割粮食收储及燃气安全管理等工作2021/6/21 9:45:54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