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岭逶迤薯相连
2017/10/19 10:46:15粮油市场报网收藏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是红薯养育了五岭山地的民众。夸张点说,有清一代所谓的“康乾盛世”,实赖这种耐旱、耐贫瘠,不挑土壤,生长期短、收获快且高产作物的推广,“康乾盛世”实为红薯之盛世。
湘赣与粤桂间的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和大庾岭,古称五岭。屈大均在其《广东新语·山语》中将湖南、江西与两广间的山地皆纳入五岭之范围,说“五岭之外,其高而横绝南北者皆五岭”。周去非《岭外代答》说:“自秦世有‘五岭’之说,皆指山名之。考之,乃入岭之途五耳,非必山也。自福建之汀,入广东之循、梅,一也;自江西之南安,踰大庾入南雄,二也;自湖南之郴入连,三也;自道入广西之贺,四也;自全入静江,五也。”我依周去非说,将绵延湘赣粤桂闽5省这片广袤山地概称为五岭。红薯的种植源起,众说纷纭,但归结起来无外乎“本土说”和“外来说”两说,无论持哪种说法,都与五岭山地息息相关。毛主席说“五岭逶迤腾细浪”,愚袭其说,作五岭逶迤薯相连。
红薯盛世
明中叶以降,绵延湘赣粤桂闽数省的五岭山地里,无论是“旧巢遗种”,还是“流移杂处”之民,皆恃红薯为生。“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是红薯养育了五岭山地里的民众。夸张点说,有清一代所谓的“康乾盛世”,实赖这种耐旱、耐贫瘠,不挑土壤,生长期短、收获快且高产作物的推广,“康乾盛世”实为红薯之盛世。
东北—西南走向之五岭山脉,横绝南北,向为“中国”出岭外的天然屏障,在地理上兼具“天地所以隔内外”和“百粤数千里咽喉”之双重标志,这片南北分属长江中游区域与岭南区域、东西连接东南沿海与云贵高原的山地,虽然早在秦皇汉武时即已纳入帝国版图,但直到明清依然还是王朝“政教不及、人迹罕至”的地区。居于山地之苗、瑶、僮、僚、俚诸“南蛮”民众,亦大都不在王朝政权统治下的国家编户之内,即便是原为王朝编户内的人口,一旦进入这片山地,也就意味着逃离了王朝国家的统治,逃脱了苛捐杂税和徭役。“士之子恒为士,农之子恒为农”。元、明时,军户亦实行世袭制度,一旦著了军籍,成为军户,则世代为业,须父死子替,兄亡弟代,世代相袭。据族谱,我陈家迁郴始祖彦千公即为元末镇守衡州府的一员参将,为逃脱军籍,携妻挈子举家避走五岭山谷,垦殖山地,耕作梯田梯土,树艺五谷,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在种植的作物中,红薯为大宗。
山民种薯、食薯,待客以薯,馈礼以薯。当年,我祖母就是担着刚掘挖的百余斤鲜薯,行十多里山路馈送我外祖母家,以作迎娶我母亲的聘礼。海外引种
红薯为十字旋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因是海外引种之物,又名番薯;因其味甘而甜,亦名甘薯。福建人感念巡抚金学曾推广种植以救荒活命之功,直呼其为金薯。此外,尚有红苕、线苕,山药、地瓜,红玉、白芋,朱薯、枕薯,红皮番薯和萌番薯等10余种别名。明代著名科学家徐光启因其不择土宜、易栽易活产丰而作《甘薯疏》,予以推广。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清廷颁布诏令,令全国百姓“广栽种,以为救荒之备”。从此,岭南岭北、江南江北、河南河北的山地上得以广种此物。红薯的传入,对明清中国社会的粮食种植、饮食结构、商品经济、赈灾救荒等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于我国人,功实大矣。
“薯”虽是个后起字,不见于许慎《说文解字》,然华夏民族认识、食用以及栽培驯化薯类作物的历史却可追溯到先秦时代。《山海经·北山经》里说:“景山……上多草、藷藇。
晋·郭璞为其作注说,藷根似羊蹄,
可食。“曙预”二音,今江南单呼为“藷”,音储,也作“藷芋”。
在古人的记述中,薯是一种亦蔬亦食亦药的植物,是贫民救荒疗饥之粮。费锡章《琉球纪事一百韵》有句云“薯蓣贫家糗,凫茨野处粮”;杜甫说“充肠多薯蓣”;苏轼亦说“土人顿顿食薯芋”。近人杨无恙在《避难雅言别桠溪虞家庄作》中说:“急难造淳俗,动觉民物良。番薯足果腹,采榈陟寒罔。”生活在五岭山地里的瑶民,“椎结跣足,随山岭处,刀耕火种,采实猎毛,食尽一山则他徙”,靠着一把锄头在五岭山地河谷间挖掘野生蕨根、薯蓣为食,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后来,又学会了培植栽种,将野生薯蓣予以驯化,使其成为农业作物品种。
山民半年粮
持红薯外来说者认为,红薯传入我国的途径有二:一是由海路传入东南沿海的福建、广东;一是由陆路传入西南边疆的云南。无论是由海路还是由陆路传入,向东伸展与武夷相接,向西接云贵高原,向南延绵与九连山一体,向北与罗霄山脉相连的五岭山地都是十分重要的栽种地。
地处五岭腹地的湘南地区(郴州、永州、衡阳)是湖南、湖北引种红薯最早的地区。明万历四年(1576年)刊刻的《郴州志》即有栽种红薯的记述,清嘉庆《郴州总志·物产》卷详述薯曰:红薯、白薯,郴属多种,六七月间截苗为秧,作沟横列,以上浮壅,不劳人力灌溉而自生,根下结实累累。十月掘,亩可数石,可以作饭,可以酿酒。为菜,叶亦甘脆可茹。其利甚薄。光绪三年(1906年)刊刻的《郴州直隶州乡土志·物产》篇说:红薯,郴境最多,亩可掘数石。可以作饭,可酿酒,其叶可以饲猪。土人常恃为数月粮。清同治《桂阳直隶州志》说“州(桂阳)居山谷间,民倚山为粮”“蓝山多稻田,州人率一岁三月食麦薯包苽,入谷卖钱,不以田为食”。民国《宜章县志》说“宜章本山国,谷不足以供民食,率佐以薯芋杂粮”“乡农恃薯为食,有‘红薯半年粮’之谚。”道光《永州府志·食货志》说:永州山民皆以甘藷为粮。其种有红白之异。乾隆《衡州府志·物产》卷记薯有大薯、小薯、番薯之别,“番薯有红、白二种,穷民以当餐”。
这里,我有打油诗咏红薯:当年救荒草,如今席上珍。
古名称藷蓣,先民驯化成。
海外引良种,自是呼番薯。
疏食亦当药,果腹可疗饥。
山民半年粮,不在五谷中。
作者单位:湖南省郴州市粮食局
责任编辑:万佩琪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正式启动2021/6/21 16:04:20
- “闽”见湘滋味 湖南好粮油飘香福州2021/6/21 14:50:36
- 优质粮食工程答卷优异优粮增加超5000万吨2021/6/21 11:33:04
- 北京20万亩小麦开镰收割2021/6/21 11:32:21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启动2021/6/21 11:31:44
- 护航产业发展棕榈油期权在大商所上市2021/6/21 11:30:56
- 山东省长李干杰到潍坊调研小麦收割粮食收储及燃气安全管理等工作2021/6/21 9:45:54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