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疲态或延续后市看涨缺理由
2018/8/8 10:32:09粮油市场报网收藏
当前,沿淮地区及东北产区仍有一定数量的剩余陈豆,而食用大豆需求进一步下降,近期豆市依然看不出上涨理由,后市仍将延续当前的疲软态势,建议经营主体把握行情,谨慎操作。
从去年新季大豆上市以来,国内豆市始终处于低迷状态,许多本该体现的“利好”被市场冲淡,而演变成“利空”。2017/2018年度豆市已过去10个多月,目前距新季大豆全面上市不足两个月时间,中美贸易战的延续能否拉动国内豆市大幅上涨,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湖北早豆已上市半个月,本周末各地上市量将明显扩大,下周末中熟品种将小范围上市,而需求难与供应扩增合拍,导致行情相互“拉扯”的可能性较大,近期产区大豆多变的气候因素尚需进一步观察。
沿淮及东北产区不同类型的陈豆仍有一定数量滞留,食用大豆需求进一步下降。国储陈豆拍卖在经历成交率多轮下降后,本周仍有拍卖专场,但投拍量大幅下调。
豆市疲态依旧未来“涨潮”难现
中美贸易摩擦曾拉动许多人士对未来豆市看涨的心理,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大豆需求悄然改变,对后市过分看好的经营商会有些失望。
去年东北产区新豆上市初期,由于面积、单产、总产三增,加上质量较好,产区因缺失政策导向,价格失去支撑。就在产区迷茫之际,国储轮换启动,以高于市场价入市收购,导致大连期货豆一、豆二价格上行,产区贸易商“跟风”明显,而市场“不买账”,出现商品豆价低于国储收购价的局面。而后,国储收收停停,且出现“翻脸”,收购价由3800元/吨下调至3600元/吨。
此时沿淮大豆产区因灾减产,出现大批赌市群体,受囤积助推,豆价由初期的3800元/吨装车,不足1个月上涨到4500元/吨,价格与质量背离明显,导致市场转向,产区库存释放缓慢。
上周,东北部分豆区受泄洪影响,江滩及河流低洼地带田块遭到水毁,其余均长势喜人。当然,后期天气仍存在多变性,值得关注。
但市场总体仍会延续当前的趋势,因此,近期豆市依然看不出有上涨理由,建议经营主体适当把握。
湖北新豆遇“冷”市场不再抢鲜
湖北新豆自7月中下旬上市以来,受沿淮及外围陈豆难以脱节和低廉价格冲击,市场多年来的那种“喜新厌旧”的模式,在新、陈价差较大的今年,明显遭遇冷眼。市场的零星采购和产区小面积收获对行情短暂给予支持,大面积收获会在8月10日后陆续展开,加上中熟豆在8月20日后与其交织入市,上市量集中或对价格形成压制。因此,目前产区收购商均不敢增加库存,市场零星采购的货源也会迅速送入加工网点。
湖北大豆产区早熟豆多分布在潜江、仙桃、洪湖、天门、钟祥境内,江陵、公安、石首等地仅有零星种植,中晚熟品种约占总面积的70%。上市最早的多为蔬菜茬,而油菜和大麦茬播种的早熟豆多在8月10日后集中上市;小麦茬播种的多为中熟品种。由于品种和茬口不同,上市时间差距较大。因此,湖北豆区的收获期需70天时间,一般8月15日至9月15日是上市高峰期。
湖北产区大豆在集中收获期间,多受华西气候影响,属多雨带区域,“立秋”后更加明显,当前的天气条件有利于大豆后期生长。
上周末,早熟豆由初期的装车价5600元/吨调整到5300元/吨,而市场的心理价位多在4700~4800元/吨之间净粮装车。
据调查,今年湖北大豆播种面积比去年增加,2017/2018年度生产的陈豆还有少量剩余,2800~3000元/吨仍难寻找销路,去年存豆亏损较大已在产区形成阴影。因此,新季大豆集中上市后,许多收购商将谨慎收购,不会盲目提价入仓。许多收购商放弃了抛筛设备,增添了比重机械,将明显提升大豆的质量。
责任编辑:戚燕娣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正式启动2021/6/21 16:04:20
- “闽”见湘滋味 湖南好粮油飘香福州2021/6/21 14:50:36
- 优质粮食工程答卷优异优粮增加超5000万吨2021/6/21 11:33:04
- 北京20万亩小麦开镰收割2021/6/21 11:32:21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启动2021/6/21 11:31:44
- 护航产业发展棕榈油期权在大商所上市2021/6/21 11:30:56
- 山东省长李干杰到潍坊调研小麦收割粮食收储及燃气安全管理等工作2021/6/21 9:45:54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