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反馈| 投稿专区| 加入收藏| 注册会员|
热门搜索:小麦粮食视频

提示

您还未开通数字报,数字报会员可免费查看!

民俗文化:不时不食

2017/9/21 9:30:29粮油市场报网收藏

2018中国粮食市场发展报告

52.00

  

不时不食,是和季节联系在一起的风俗与民风,是漫长农业时代的一种文化的积淀,是我们民族渗透进肠胃和血液里的隐性密码。  

不时不食,是一句老话,讲的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民俗传统,吃东西要应时令、按季节,到什么时候吃什么东西。最早说这句话的,是开业于明朝天顺二年(1458年)老北京最老的一家叫聚庆斋的糕点铺的掌柜的。那时,聚庆斋恪守这样“不时不食”的规矩卖糕点,老百姓也照这样的讲究吃食物。  

这样说是没有错的,一招一式不能乱,比如,元旦要吃驴肉,谓之“嚼鬼”;立春要吃萝卜,谓之“咬春”;三月要到天坛城根儿采龙须菜吃,图的是沾沾仙气儿;四月要吃京西的大樱桃,谓之尝一岁百果之先;五月不仅要吃粽子,还要吃新玉米,叫做“珍珠笋”;中秋节不仅要吃月饼,还要吃河里肥蟹和湖中莲藕;重阳节吃花糕,过去的竹枝词里说“中秋才过近重阳,又见花糕到处忙”,那是一种双层三层乃至更多层的点心,中间夹着枣栗等果仁,意思是“层层登高步步高升”;到了春节,团圆的饺子之外,荔枝干、龙眼干、栗子、红枣、柿饼等杂拌儿,是不能够不吃的,意思是“百事大吉”……一个民族所有心里的祈祷与祝福,都蕴涵在那随节气变化而变化的吃食之中了。  

再说吃之中的点心,在我们的传统中更是什么时令吃什么,不能乱了套的,比如正月要吃元宵,二月要吃太阳糕,三月开春要吃榆钱糕,四月要吃藤萝糕和玫瑰饼,五月要吃五毒饼,六月入夏要吃绿豆糕、山楂糕、豌豆黄,七月要吃茯苓夹饼,八月要吃月饼,九月十月要吃麒麟酥、蜜麻花,腊月要喝腊八粥,要准备过年吃的年年高升的年糕和为先人和佛祖供奉的蜜供……这可不是穷讲究,不是物质不丰富时节品种的单调,那确实是讲究,每一种食物里都可以讲出一个动人的故事和传说,是和季节联系在一起的风俗与民风,是漫长农业时代的一种文化的积淀,透着现在越发缺少的和泥土和自然相近的亲切感觉,更是我们民族渗透进肠胃和血液里的隐性密码,表达着我们的先辈对于大地的朴素的敬重情感,依此维系着代代相传的胃的感觉和心的依托。无论我们走到这个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这样的饮食习惯和传统,便让我们可以找到我们自己的亲人和伙伴,找到我们民族根性的东西。  

如今,我们想吃什么,随心所欲,吃得是越发花样翻新。但是,我们还是应该讲究一些“不时不食”的传统,不应该乱了方寸,将那几百年乃至上千年老茧一样磨出来的讲究和风俗一起渐渐失落。“不时不食”,联系着每个华夏子孙日常生活的文化根系,由此生长的大树才会随时令不同而丰富多彩,四季缤纷。  


责任编辑:万佩琪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

粮油市场报微信公众号

粮油市场报新媒体产品群

回复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