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反馈| 投稿专区| 加入收藏| 注册会员|
热门搜索:小麦粮食视频

提示

您还未开通数字报,数字报会员可免费查看!

“饭碗”变小了

2024/1/11 14:24:55粮油市场报收藏

近日家中接天然气,需要墙体打洞安装设备,我将橱柜里的碗盘等统统拿了出来。看着这些小时候鄙视的小碗,心中不免哑然失笑。小时候吃饭时最为钟情的蓝边碗,现在是一只也没有了。这真是应了那句“饭碗越来越小,日子越过越好”的俚语。

小时候,同龄的小孩子特别多。到吃饭时,大家穿着家织布衣,总喜欢端着硕大的蓝边碗聚在一起。人们或站或蹲,边吃边说,好不热闹。蓝边碗里一般盛着大麦糁或玉米糁粥,粥上是咸菜、萝卜干。伙伴们还常常客气地夹来夹去。令人记忆犹新的是,当一碗粥吃到底时,一个个还伸出舌头将碗里的粥汤舔得干干净净,有时大家还要比一比谁的碗舔得最干净。那时候,即便碗上有了裂纹或是豁口,大家也不觉得丢人,照样吃得津津有味。

听来自上海、无锡的知青用手比划着讲,他们城里人的饭碗只有这么大时,我们不相信,一个个露出怀疑的眼神。这点饭能将肚子灌饱?我们小孩子尚且要吃上一大碗饭粥,想想真是不可思议。海门来的爷爷说,他以前在上海打工,看到当地人确实是用这么小的碗吃饭。这才让我们有所相信,但心里仍不免嘀咕,这能吃得饱么?

民以食为天。改革开放之初,受当时经济条件限制,正在长身体的我,还没到开饭时间,肚子就开始一个劲儿地咕咕叫。虽然我家有统购粮保障,但还是吃不到月底。为了弥补口粮的不足,母亲在收割时,常常起早带晚到田间去拾稻穗、麦穗。父亲则变着法为我们弄来山芋、芋头、大麦糁子等杂粮,还时不时用拖网到河沟里捕来鱼虾改善伙食。

虽然饭菜质量不是很高,但市场放开后,受经济活跃的影响,我们吃饭用的碗不再是清一色的蓝边碗,那些带有花色的饭碗进入到了我们的生活。蓝边碗我们不端了,口径小了二三公分的中碗样式好看,端起来也洋气。即便是这样的饭碗,在高中或是刚毕业工作时,我们也要吃上二三碗。

工作前后,我们吃的一般是农村市场上用籼稻加工的米,这种米煮起来涨锅,虽然不怎么好吃,但关键是能管饱,价钱也便宜一些。而如果买那些不涨锅但好吃的粳米,钱便会花去不少。在论及管饱还是讲究生活质量的昨天,无疑会选择前者。

1988年那年,父亲因为种了近200亩的麦稻,一举成为农场的首批种粮大户,获得了万元户的美誉。生活条件改善了,粳米自然成为家里的首选。新世纪之初,响应农场的土地租赁政策,我家连续6年承包了140多亩的农田种植麦稻。每次售粮时,家人总要留下七八麻袋粳稻放在仓库里,当做全家一年的口粮。

2008年,我像许多农场职工一样,搬迁到农场场部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的小城镇居住,享受着住在城镇楼房、开车去分场工作的两地生活。望着装修一新的楼房,顿感生活质量提高了一个档次。想吃大米时,则直接到淮海米厂买来一两袋“渠星”牌大米回家。大米口感新鲜,质量还有保障。不知不觉中,自己的饭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慢慢下降,平时参加老寿星宴席的寿碗也成了吃饭时的标配。

想想也是,以前家里招待人是“有啥吃啥”,如今宴请宾客是“吃啥有啥”。这不仅仅是饭菜花样的改变,人们摄入的营养也越来越充足。那些曾经使用的蓝边碗,已经没了踪影,几成古董。当年城里人吃饭用的小碗,也被我们端在了手中。甜美的日子,像“芝麻开花———节节高”。这些变化,既让人愉悦,又令人感慨。(陆军,作者单位:江苏省淮海农场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莉莉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

粮油市场报新媒体产品群

回复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