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反馈| 投稿专区| 加入收藏| 注册会员|
热门搜索:小麦粮食视频

提示

您还未开通数字报,数字报会员可免费查看!

德惠市岔路口镇:稻渔综合种养受青睐

2024/6/4 16:01:22粮油市场报收藏

□赵猛佳田欣可武彦汝!!!!!!!

又是一年稻田水满插秧时。5月23日,清晨一阵风雨过后,德惠市岔路口镇的天空露出了蓝色。“时候到了。”位于岔路口镇河北村的一处水田里,漂浮着一簇簇苗盘,4名村民将苗盘装到手扶步进式插秧机上,从这边的田埂缓缓向对面的田埂行进,人机过处留下4行稳稳插在水里的青苗,整齐地随风摇摆。一会儿的工夫,一个地块就完成了插秧工作,秧苗绿油油的,像染色般映衬着放晴的天空。

这片地是吉林省蟹稻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水稻综合种养基地,负责人叫李长义。他笑呵呵地蹲在田边的池埂上,同笔者聊起了今年的打算。“今年80公顷地还是全部采用稻蟹混养的种植模式。插秧讲究时节,今天是我们特意挑选的日子,两三天就可以完成插秧,7天~10天后就可以放蟹苗了。”稻蟹共生能够充分利用两者的生态关系,螃蟹的粪便是非常好的有机生物肥,螃蟹游动时蟹爪还能起到松土的作用……稻蟹共生作为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之一,其意义不仅在于产业本身,更关乎岔路口镇的粮食稳产增收及“鱼米之乡”的品牌效应。

李长义算了一笔账:去年每公顷稻田蟹收入在8000元以上,而蟹田稻大米因为有着绿色无公害的品质,其价格也高于普通大米,每公顷水稻可增收6000元以上。在他的带动下,今年又有40多户稻农加入到这个种植模式中。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是我镇大力推广的一种现代大农业生产方式,与传统单纯种植水稻相比,肥料及农药的使用量大幅减少,既降低了成本支出,又促进了农业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德惠市岔路口镇党委书记曲守宝介绍说,岔路口镇全力以赴调优产业结构,通过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济组织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今年在德惠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在全镇范围内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种养面积达到30980亩。

被誉为“中国水稻第一镇”的岔路口镇,目前水稻种植已形成一定规模,水田规模化经营比例超过75%。同时,岔路口镇积极推进机械化种植,水稻插秧机械化超过95%,基本实现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生产、数字化管理、智能化灌溉,良种良法、农机农艺、信息和水利设施配套相对齐全。“机械插秧与人工插秧相比,不仅效率提高了,而且插苗的间距也能够精准控制。”李长义说。

在插秧现场看到,临近木栈道有3个水池,李长义介绍说,这是另一种新尝试———“稻田+农文旅”。

“儿童节快到了,我们特意打造了一块小天地,让孩子们在这里体验抓鱼、抓蟹、插秧。”这是他从去年“稻田里钓螃蟹”的体验中得到的启示,今年打算进一步延伸产业链。

如今,“岔路口大米”畅销全国各地,并出口到韩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2023年,松江佰顺、金顺米业两家当地的龙头企业,以每斤高于市场价0.1元~0.2元的价格收购农户种植的水稻,农户增收超过200万元。“企业经营好了,大米收购的价格也就提升了,乡亲们去年有了不错的收入。”曲守宝高兴地说。

近年来,岔路口镇按照做优一产、做大二产、做强三产的发展思路,依托水稻产业、稻蟹共生等资源优势,充分发挥节点镇作用,打造“岔路口大米”品牌,建强稻米产业链条,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今年,岔路口镇水稻种植面积达25万亩以上,占全镇耕地面积的93%,占德惠市全域水稻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

稻畦插遍青如染,满望今年倍有秋。望着青青的禾苗,辛勤的农人们似乎已经听到了秋天庆祝丰收的锣鼓声。


责任编辑:周静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

粮油市场报微信公众号

粮油市场报新媒体产品群

回复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