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鸣:中国粮食总量供需缺口中长期内仍会存在
2019/11/6 9:35:20粮油市场报网收藏
近年来,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积极应对风险挑战,巩固农业农村发展好形势,特别是稳定粮食生产、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11月3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在2019(第六届)中国粮食与食品安全战略峰会上表示:从中长期看,中国粮食总量供需缺口仍会存在,供求的结构性矛盾会进一步凸显。
王一鸣表示,中国用全球10%的耕地、6%的淡水养活了全世界20%的人口,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目前,中国谷物自给率已经在95%以上,口粮产需有余,城乡居民粮食可获得性、可及性大大改善,不仅显著提升了14亿人的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也为全球的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
然而,随着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升级,对农产品质量要求提高,国内资源环境硬约束强化,供需结构性矛盾凸显,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交互影响增强,中国粮食安全面临新的挑战。从中长期看,中国粮食总量供需缺口仍会存在,供求的结构性矛盾会进一步凸显。
“今年以来,以猪肉价格为主的农产品价格涨幅较大,对农产品保供给、稳物价敲响了警钟,必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全面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粮食供需的动态平衡。”王一鸣说道。
为缓解中国粮食的供需缺口和供求矛盾,王一鸣在峰会上提出四点建议:第一,更加注重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按照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要求,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依靠科技创新挖掘粮食增产潜力等;第二,要更加注重提升品质,让饭碗里装更多的优质粮,适应消费需求结构升级趋势,推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等;第三,更加注重利用国际市场和全球资源,在互利共盈中稳定国际供给;第四,完善粮食宏观调控机制,筑牢粮食安全底线。
王一鸣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粮食生产也要由增加产量为主转向提高质量为主,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推动从粮食生产大国向粮食产业强国迈进。
据了解,本次峰会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主题。围绕“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驱动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立足产业扶贫,助推乡村振兴”、“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等要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此外,本届峰会组委会还为国际农业合作活动搭建了交流平台。来自海内外农业领域的商业领袖和学者就农业科技创新等具体问题深入沟通。峰会也为中外农业企业的深度合作提供了有效平台。(环球网)
责任编辑:宋立夏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正式启动2021/6/21 16:04:20
- “闽”见湘滋味 湖南好粮油飘香福州2021/6/21 14:50:36
- 优质粮食工程答卷优异优粮增加超5000万吨2021/6/21 11:33:04
- 北京20万亩小麦开镰收割2021/6/21 11:32:21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启动2021/6/21 11:31:44
- 护航产业发展棕榈油期权在大商所上市2021/6/21 11:30:56
- 山东省长李干杰到潍坊调研小麦收割粮食收储及燃气安全管理等工作2021/6/21 9:45:54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