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反馈| 投稿专区| 加入收藏| 注册会员|
热门搜索:小麦粮食视频

提示

您还未开通数字报,数字报会员可免费查看!

期货衍生品市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8/4/23 10:15:43张建光收藏

2018中国粮食市场发展报告

52.00

1.jpg

本报讯(记者张建光)第十二届中国期货分析师暨场外衍生品论坛于2018年4月20日至21日在杭州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以“新时代新价值新作为——期货衍生品市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大宗商品、“保险+期货”、期现结合、资产管理等业务领域,认真总结服务实体经济的经验与模式,深入探讨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期货及衍生品行业立足服务实体经济,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相结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浙江省副省长朱从玖、证监会期货监管部巡视员鲁东升和中国期货业协会会长王明伟为本次大会主论坛致辞。来自国内外期现货及相关行业的专家、分析师逾1000人莅临盛会。  

浙江省副省长朱从玖对分析师大会连续12届在杭州举办表示祝贺。他说,浙江经济近几年的高质量发展,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的大力推进;分析师大会丰富了杭州的金融活动,展现了浙江省的金融发展成果;期货业的发展应着眼国际化和服务实体经济,通过创新和改革深化来服务实体经济。  

证监会期货监管部巡视员鲁东升回顾期货市场近30年的发展历程,指出早在市场启动之初,期货市场即被赋予服务实体经济的使命。他说,期货市场是价格发现的市场,是套期保值的市场,最终是风险管理的市场。要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和能力,就要不断从期货产品的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从供给端看,不断丰富我国期货市场品种,提升期货交易持续活跃度,提高已上市品种的运行质量;从需求端看,推进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在利用期货市场安排生产经营活动和进行套期保值。他表示,下一步要继续加强监管,发挥五位一体监管优势,引导期货市场健康发展,从市场监管和公司监管两个方面,继续强化市场管理责任,把握好审慎监管和合规监管的大方向,强化期货公司资管业务和风险子公司监管,确保各项业务的健康规范发展。  

中国期货业协会会长王明伟主持了大会主论坛,他说,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也为期货及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第十二届中国期货分析师暨场外衍生品论坛的召开将为期货行业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促进期货及场外衍生品市场发展、提高期货分析师人才专业素养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他在致辞中说,中国期货业协会作为行业自律组织,在服务实体经济这一目标下,其功能和作用也在不断丰富:一是积极引导期货经营机构回归金融本源、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二是全面加强期货行业风险防范,优化改革发展制度环境,推进期货监管重点工作;三是夯实行业发展基础,做好会员服务。他指出,期货行业正站在改革、开放、发展的新起点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货经营机构要围绕服务实体经济不断创新业务模式,立足风险管理、资产定价基础服务,建立健全衍生品服务体系;要防控风险强化合规理念,进一步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坚持合规经营、规范发展;要高度重视行业人才的培养,加强产学结合,加大人才引进,切实提升期货行业人才数量和质量,为行业创新发展提供核心竞争力,以此推动期货市场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郑州商品交易所副总经理王晓明在“期现结合”分论坛上表示,期货市场应牢牢把握服务实体经济根本宗旨,努力为相关产业提供优质服务,助力实体经济稳健运行。2017年在支农扶贫方面,郑州商品交易所围绕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投入2000万元建设24个棉花、白糖试点项目,保险白糖10.4万吨、棉花1.22万吨,试点惠及14个国家级贫困县。  

王晓明表示,期货品种的扩容对拓展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和深度具有重要意义,商品期权能够为产业企业提供更为多样化、精细化、个性化的风险管理工具,农产品期权还可以为我国农产品价格市场化改革提供新思路。2018年,郑商所将继续积极研发期货、期权新品种,持续丰富衍生品种、工具,不断拓展和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领域和能力。  

同时,努力做精做细做实现有品种。完善期货合约连续活跃方案,并在条件成熟时推广到其他品种,进一步提高功能发挥较好品种的市场运行质量;完善强麦、棉纱等品种合约规则,强化市场培育和推广,激活功能发挥一般的品种;密切关注普麦、稻谷价格的国家政策,加强与主产区政府、相关部委的沟通,提出改革思路和建议,推动功能受限品种行业政策变化。  

2018年,郑商所将总结“保险+期货”试点经验,完善“保险+期货”试点工作。稳步扩大现有品种“保险+期货”试点,并在具备相关条件的基础上开展苹果等其他品种“保险+期货”试点。根据品种产业政策差异,鼓励试行“订单农业+保险+期货(期权)”模式,探索“双向承保”,推动“保险+期货”试点精细化开展。加强对中小企业、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期货服务,支持相关产业企业利用场外期权管理风险、稳定生产经营。  

大连商品交易所副总经理朱丽红在“保险+期货”分论坛上致辞,她表示,在中国证监会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大商所“保险+期货”试点已经进行了近三年,是多年来努力探索服务三农的有效模式的累计的成果。“保险+期货”需要保险公司和期货公司能够站在国家的高度,对农业农事农民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以及较高的专业水平。今年一号文件里提到的探索“订单农业+保险+期货(权)”试点,是期货交易所、期货公司、龙头企业的主战场。为此,大商所也将不断丰富工具,加快场内期权的上市,同时在市场的运作机制上、交割机制上不断完善制度,对“保险+期货”、“场外+期权”的试点项目提高效率,为中国的三农问题、为扶贫攻坚发挥期货市场的积极作用。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张峭作《美国农业风险管理政策体系现状、演变及借鉴》主题演讲,详细介绍了美国农业风险管理政策体系现状、美国农业风险管理政策体系演进、演变过程当中的原由以及对中国启示和借鉴。他介绍,美国农业风险管理政策体系的演化主要是从政府主导直接干预向政府引导、兜底,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演变;从管理工具各自为战向注重风险管理工具协作及组合转变;从单一风险管理对象向综合风险管理转变。原因和经济发展环境、和农业产业发展不同阶段、以及农产品贸易环境变化有关。对于中国的借鉴,加强顶层设计,提升农业管理的综合性,要借鉴中美国综合的风险管理,成立专门的政府风险管理托管机构来综合协调;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分工,注重市场机机制的发挥;第三转变农业风险管理的方式,变直接补贴为间接补贴。  

本次主论坛安排了两个主题讨论。在以“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圆桌讨论中,来自行业协会、保险、高校、期货、风险管理、资管等领域的专家,围绕“期货+保险”试点推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价格风险管理、期货衍生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高端期货应用型人才培养、场外衍生品服务实体经济、和期现结合业务中的风险问题等话题展开讨论。在以“风险管理的工具创新与服务推广”为主题的圆桌讨论中,来自期货交易所、期货公司、商贸企业等领域的专家,围绕大宗商品风险特点、大宗掉期合约开发应用、基差交易、场外期权的风险应对、仓单质押业务实操、期权工具风险管理等话题展开讨论。讨论嘉宾表示,在监管部门、自律组织、期货经营机构及广大投资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期货及衍生品市场必将发挥应有功能,更好更快地发展。  

同时,本届论坛还举办了“重研究讲实效”、“报价驱动服务市场”、“全面开放共商共享”、“王牌对王牌”等四场专题活动,以及“大宗商品”、“保险+期货”、“期现结合”、“资产管理”等四个专题分论坛。各场活动中,与会人员围绕会议主题,热烈讨论了大宗商品市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所出现的价格变化新特点,探索在金融业融合发展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面对创新驱动经济新动能下实体企业及市场主体日益增长的风险管理需求,期货及衍生品市场如何通过风险管理新工具、新模式的组合与应用,提供专业化服务的新思路。  

本次论坛由中国期货业协会主办,四家期货交易所、浙江期货行业协会协办,由南华期货、永安期货、中信期货、浙商期货、交通银行、华泰期货、徽商期货及鲁证期货等8家机构承办,另有多家国内机构及4家境外交易所参与协办、赞助。论坛和专场活动主题丰富、大咖云集,现场“科技交易体验区”、“研发投资智慧书库”等展览展示活动也异彩纷呈,吸引了观众的目光。


责任编辑:职钊立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

粮油市场报微信公众号

粮油市场报新媒体产品群

回复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