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反馈| 投稿专区| 加入收藏| 注册会员|
热门搜索:小麦粮食视频

提示

您还未开通数字报,数字报会员可免费查看!

石粮走笔:野生稻文化

2017/9/30 9:30:37石少龙收藏

2018中国粮食市场发展报告

52.00

  

中国野生稻的取名,关联文化。药用野生稻对许多常见病害及逆境具有抗性和耐受性,很少发病,但本身无药用价值。疣粒野生稻也叫瘤粒野稻,听起来有点费解,但若了解其特征则好理解,主要是颖壳无毛,有不规则疣粒突起,即表面具不规则小疣点。正好像斑竹,因竹竿上点缀着紫褐色斑块与斑点,而成为观赏竹。至于在南方分布较广、杂交结实率高的野生稻,就叫普通野生稻。  

多本专著研究了野生稻。较早的有中国科技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吴妙燊的《野生稻资源研究论文选编》,该书精选1977~1990年有代表性的论文41篇,包括野生稻资源、普查、考察、搜集、鉴定评价及开发利用。作者主持的“广西野生稻资源普查考察搜集”项目,曾获农业部技术进步一等奖。有1991年农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的《中国稻种资源目录(野生稻种)》。  

广西科技出版社出版的著作较多,2002年有庞汉华的《中国野生稻资源》,2012年有陈成斌的《广西野生稻考察收集与保护》,2013年有梁世春的《广西野生稻原生境彩色图谱》。  

其他省份,2000年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伏军的《中国野生稻与稻的远缘杂交》,2004年气象出版社出版杨庆文等编的《中国野生稻研究与利用:第一届全国野生稻大会论文集》(收录论文40篇),2006年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陈成斌等的《野生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2007年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宋东海的《利用野生稻培育丝苗米品种的研究》,2010年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出版孙希平的《中国野生稻的保护与利用》,2016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程在全等编著的《云南野生稻遗传特性与保护》。  

游修龄编著的《中国稻作史》、应存山主编的《中国稻种资源》等,有章节涉及野生稻。  

央视《走遍中国———走进株洲》第5集是《神奇的野生稻》,2011年播出前的节目预告说,从野生稻当中提取优良基因育种栽培,农科界从未停止过脚步。如果栽培稻像野生稻一样成为多年生水稻,无虫无害,那么粮食不会再有危机。  

中国对于野生稻的保护是一个国家命题,更是放眼世界的紧迫使命。  

2012年,央视“农广天地”播出《探寻“植物大熊猫”———野生稻》,告诉人们一棵野生稻会带来无尽的收获,而在它宝贵的基因背后,有很多至今仍然未被人们完全认识的科学秘密,将为人类未来解决粮食问题提供无限的可能。  

野生稻驯化成栽培稻,历经漫长年代。即使开始食用采集来的野生稻米之时,尚不能证明开始农业种植。2016年,我国首部稻作文化纪录片《稻之道》在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第一集《稻之源》以考古为依据,说到人类在一万年几千年前开始将野生稻驯化为栽培稻,证实了中国是现代栽培稻的起源中心。第四集《稻之人》讲述一株不起眼的野生稻成功打开杂交水稻研究大门的故事。第六集《稻之恒》的看点是野生稻资源保护。  

2009年上映的电影《袁隆平》,也讲述了从寻找野生稻到野生稻和栽培稻杂交成功的故事。  

有的地方打野生稻旅游牌,也有效果。广州市首个集保护与观赏旅游于一体的野生稻自然保护区在增城市建成,引来游客观光。  


责任编辑:万佩琪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

粮油市场报微信公众号

粮油市场报新媒体产品群

回复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