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之都”禹州红薯的“七十二变”
2023/10/24 10:50:20粮油市场报收藏
□杨大勇
当下,正是红薯收获的季节,在“钧瓷之都”河南禹州盛田农业百年粉坊里,工人们正在用红薯加工粉制品。
禹州是中国“五大名瓷”之一的钧瓷产地,也是明清时期全国四大中药材集散地之一,当地钧瓷文化、中药文化源远流长,因此素有“钧都”“药都”之称。
禹州红薯种植有着300多年的历史,红薯加工也有100多年的历史,禹州纯红薯粉条全国闻名,是禹州传统的名特产品。近日,笔者走进了禹州的田间地头、加工车间,探访这里的红薯如何实现“七十二变”。在禹州“中国禹粉文化博物馆”内,陈列的各式各样的粉条、粉面、粉皮加工设备,历史悠久而又令人称奇。
“孙悟空能‘七十二变’,红薯经过各种工序也实现‘七十二变’,变成各种各样的产品,最后到百姓的餐桌。”河南省盛田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禹州粉条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古海潮介绍,禹州粉条制作技艺是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正如古海潮所言,从红薯到粉条,从红薯到粉皮,从红薯到粉面,都要经过选、洗、剁、磨以及漏粉、煮粉、挂杆、冷却等十余项工序,才能成为人们的盘中餐。
禹州市食安办主任顾占勋介绍,禹州粉条色泽黄亮,身干条细,均匀片薄,韧性好,拉力足,食之柔软爽口,深受人们喜爱。纯红薯粉条采用优质鲜红薯淀粉,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不含任何人工色素,属绿色天然食品,营养丰富,久煮不化,宜烹饪、耐保存,素有“人造鱼翅”之美称。如今,在河南禹州,小小红薯通过“七十二变”,不仅变成当地特色产业,还走出国门,鼓起了当地许多百姓的腰包。
“红薯鲜粉条产品已出口到英、美等国家,实现了禹州农产品走出国门零的突破。同时,还与海底捞、锅圈食汇、胖东来等大型连锁企业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古海潮介绍说,盛田公司已经带动周边10多个村的村民发展红薯种植达3万余亩,直接带动农户560户,间接带动农户2800户,户均年增收两万元以上。
此外,盛田公司还打造了百年粉坊产业观光工厂,把禹州红薯粉条作为传承农耕文化、融入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并通过成立禹州市红薯制品生产行业协会、发展产业集群,引导产业发展。
盛田公司只是当地红薯粉条、粉面、粉皮加工企业的代表之一。近年来,禹州市把以红薯为原料的“三粉”加工作为特色农业之一,加大培育和扶持力度,拉长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使之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据悉,禹州“三粉”年产量20.6万吨,产值28.8亿元。顾占勋介绍,目前禹州已上线的追溯体系平台管理系统,将“三粉”生产企业全部纳入,做到产品全程追溯,确保粉丝粉条产品质量安全。
责任编辑:莉莉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正式启动2021/6/21 16:04:20
- “闽”见湘滋味 湖南好粮油飘香福州2021/6/21 14:50:36
- 优质粮食工程答卷优异优粮增加超5000万吨2021/6/21 11:33:04
- 北京20万亩小麦开镰收割2021/6/21 11:32:21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启动2021/6/21 11:31:44
- 护航产业发展棕榈油期权在大商所上市2021/6/21 11:30:56
- 山东省长李干杰到潍坊调研小麦收割粮食收储及燃气安全管理等工作2021/6/21 9:45:54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