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炳生:农业农村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变化有哪些?
2017/11/29 9:16:25粮油市场报网收藏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一个重大论断: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作为重中之重的农业农村,理所当然地,也进入了一个新时代。那么,进入了新时代的农业农村,到底有哪些重大变化和重大特征呢?弄清这些,对于推进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的到来,是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独立地看某一年,似乎也没有什么。但是,如果我们把回顾的目光放远一点,例如10年,做一番前后比较,我们就会蓦然发现,原来不知不觉中,已经有了那么多那么大的变化。
首先,就是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前所未有。10多年前,农民缴税是天经地义的事;而现在,农业补贴,已经成为常态,成为理所当然。各种农业补贴政策,五花八门,不断出新,以至于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谈到农业问题,几乎必提补贴建议——补贴成了不言而喻的事。放眼世界,没有哪个发展中国家,有我国这样的农业补贴种类和补贴水平。其实,在某些补贴方面,我们也超过了欧美发达国家。
农业科技,成为主要驱动力量。10年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47%提高到57%。主要作物单产提高幅度是:小麦26%,玉米11%,稻谷10%,棉花31%。水果、蔬菜和畜禽产品,生产效率的提高幅度更高。
农业装备,日益现代化。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显著提高。10年间,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从36%提高到66%。无人机、物联网等引领性的先进技术,也在兴起。这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减少了劳动强度,并且更好地满足了农时要求。
生产集约化程度,显著提升。通过土地流转集中以及各种组织化方式,农地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在畜牧生产方面,集约化的进程更快。最传统的畜禽饲养方式,三两头猪,十几只鸡,已经很难找到。等等。
以上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我国农业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粮食安全在更高水平上获得保障。近10年来,我国人口的增长幅度为5%,而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增长幅度为:粮食28%,油料15%,糖料32%,肉类24%,蛋类23%,奶类36%,水产52%,水果70%。显然,主要农产品生产的增幅,均远远超过人口增长的幅度,是人口增幅的3-14倍。所有主要农产品的人均占有数量,均明显提高。中国人的饭碗问题,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获得了更可靠保障。
农民生活水平,走向富裕。近10年来,农民人均收入,从3587元,提高到12363元。而农民家庭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更为显著。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已经从10年前的43%,下降到去年的32%。根据联合国的划分标准,恩格尔系数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低于30%就属于富裕了,是一般发达国家的水平。从实际消费水平看,2016年,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汽车17辆,计算机28台,电冰箱90台,移动电话241部……所有这些,在10年前,很少有人能够预想预测到。
外出务工,成为农民增收的最主要因素。外出务工人数增多,工资水平提高,两方面的合力,使得务工收入超过农业收入,已经成为农民收入的第一大来源,比重为41%。再加上农村非农产业的收入,非农收入贡献率已经达到了53%。
农业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超过GDP增速。近10年中,全国人均GDP增长了2.2倍,而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了3.0倍。农业劳动力更少了,从3.2亿人减少到2.2亿人,而所创造的农业增加值总量却更多了,是原来的2.7倍。
农村的设施和环境,大为改善。尤其是在道路交通、供电供水等方面,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美丽乡村建设,这方面的理念日益普及,深入人心,涌现出了一批先进榜样。农村义务教育、医疗设施、社会保障制度等,也进入了不断提升质量和水平的阶段。
同时,与上述的重大变化相伴而生,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重大挑战。
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对农业的压力,日益凸显。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必然从两个方向给农业压力:一方面,要占用更多的农业资源;另一方面,对农业生产提出更高要求。两个方面压力加合起来,构成了未来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大挑战:如何用越来越少的农业土地、越来越少的水资源、越来越少并且越来越贵的农业劳动力,生产出更多、更好、更安全的农产品。这需要奇迹发生。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任务,就是要创造这个奇迹。
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升,成为一种必然。劳动力价格昂贵,是发达国家的共同特征,也符合劳动价值论;现代化的过程,必然是劳动者收入不断提高的过程。我国农产品进口保护程度普遍较低,进口产品的低价格,将构成我国农业劳动成本上升的天花板。低价进口的压力来源,既有劳动生产率很高的发达国家,也有劳动力成本很低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出路,只能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不可能再回到低劳动成本的历史状态。
国际市场对国内市场平衡的影响,空前密切。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农产品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关联性日益密切。我国农产品贸易额已达1850亿美元,农业外贸依存度为20%。更重要的是,现在考虑国内市场和补贴政策时,必须高度重视国际市场因素。否则,就会出问题。近年来的粮棉市场情况,已经给了我们足够的警示。
宏观经济的发展态势,制约作用重大。我国农业增加值在全国GDP中的比例,已经降低到8.6%了。而农业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的比例,却仍然高达28%。这两个比例数字的偏差,是农村居民收入低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基础性原因。根据恩格尔定律,未来农业在GDP中的比重将继续下降。实际上,沿海一些发达地区,如上海和北京,已经低于1%;天津、浙江、广东等已经低于5%。宏观经济的发展态势,决定了吸纳农民工的能力;而加快农业劳动力向外转移,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之必须,是提高农民收入之必须。
总之,在新时代中,农业农村仍是基础,仍有短板。十九大强调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原因即在于此。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需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强化农业农村的创新发展动力。
原标题:农业农村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变化有哪些?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武洋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正式启动2021/6/21 16:04:20
- “闽”见湘滋味 湖南好粮油飘香福州2021/6/21 14:50:36
- 优质粮食工程答卷优异优粮增加超5000万吨2021/6/21 11:33:04
- 北京20万亩小麦开镰收割2021/6/21 11:32:21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启动2021/6/21 11:31:44
- 护航产业发展棕榈油期权在大商所上市2021/6/21 11:30:56
- 山东省长李干杰到潍坊调研小麦收割粮食收储及燃气安全管理等工作2021/6/21 9:45:54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