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反馈| 投稿专区| 加入收藏| 注册会员|
热门搜索:小麦粮食视频

提示

您还未开通数字报,数字报会员可免费查看!

为了天下粮仓飘香

2019/9/19 10:44:58粮油市场报收藏

  金秋时节,走进乡村田野,穿越历史空间,但看寻常人家衣食沧桑巨变,从饥饿贫穷到温饱小康再到营养健康,秋风送爽的最是山乡粮仓飘香。

  运粮马帮的历史见证

  翻越秦岭入川,重走巴蜀古道。自先秦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马帮是秦蜀古道最主要的粮草运输方式。西汉著名丞相萧何《留守歌》“栈阁连云兮,马啸车喧”和南宋诗人陆游“危阁闻铃驮,湍湍见桤船”诗句,描写的正是秦蜀古道运粮马帮的繁忙情景。

  秦蜀古道广元段,是唐代诗人李白描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路段。宋代诗人孙应时《入栈》“落虹横绝壁,匹马上浮云,咫尺南北断,毫厘生死分”,生动描述了秦蜀古道广元段之道路艰险。

  对于在秦蜀古道经历无数次生离死别考验的广元市利州区第十七代龙潭马帮帮主何德富老人来说,烙印在他记忆深处终身无法忘怀的不是马帮既艰难惊险又苍凉悲壮的传奇故事,而是1958至1960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期间运粮途中不堪回首的往事和生死情怀。

  经历连续两年自然灾害后,到1960年上半年,秦蜀古道沿途野菜被人采光吃尽,人们开始吃树皮、观音土,饿死村民大量增加,出现了龙潭马帮所见“行百里路,见百具尸,村人哭丧达于四野”的惨景。一天,龙潭马帮遇见一老奶奶怀抱小手紧捏观音土孙儿双双饿死路旁,马帮10多条汉子齐刷刷跪地而泣。此情此景,令何德富既悲痛又惊叹,既困惑又茫然。悲痛的是,这些乡亲饿死的命运;惊叹的是,人们常说饥荒生盗匪,然而,这些乡亲宁可饿死也不盗抢马帮运送的粮食;茫然的是,这样的惨景何时是尽头?共和国不会忘记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四川人民作出的牺牲和贡献,2008年汶川大地震,国家调拨和全国各地捐赠灾民的救灾粮食就达数百万吨,确保了数千万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没有一个灾民因缺吃少穿而饿死冻死。如今的秦蜀古道,青葱翠绿,鸟语花香,没有了古时“壮士弯弓与虎决,吼声撼山箭满血,生捉虎子出虎穴,七十骷骸死冤雪”的凄凉悲壮。站在绿荫道上,历历在目的是书写在秦蜀古道石岩壁上反映地震灾区人民不等不靠、自强不息、敢于拼搏精神的醒目的标语:“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而眼前浮动的则是四川地震灾民排起长龙眼噙泪花手托一篮篮鸡蛋感恩解放军、感恩祖国的动人情景。

  进入新世纪,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现代粮食物流的发展,龙潭马帮的生意骤然减少。龙潭马帮商队最后一次生意不再是运粮,而是2000年四川电视台到龙潭乡拍摄《川北剿匪记》历史剧,将龙潭马帮的8匹马按每匹每天70元价格租用了几天,打这以后,再也没有人雇请马帮做生意了。从此,这支数代人在秦蜀古道往来穿梭的龙潭马帮商队淡出人们的视线,成为烙印在人们心中艰辛苍凉的历史记忆。如今的秦蜀古道,再也没有了清代诗人王士祯30年间两次入蜀描述的“至今三十年,白骨满梓益”的疮痍凄凉景象,而是正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历史巨变!

  公粮余粮的时代变迁

  站在遗弃在乡村滚麦场重达千斤石碾上,乡村粮站围墙上两幅“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标语,见证着公粮、爱国粮、议价粮、余粮的时代变迁。

  “交完公粮爱国粮,胸无牵挂心情畅。虽说自家吃不饱,国家安全我甘愿。”这正是大集体时代农民踊跃交完公粮后的喜悦心境。

  公粮、爱国粮是粮食紧缺时代中国农民忍饥挨饿为支持国家经济建设而作出的无私奉献,而农民有余粮交售则反映了中国农村从贫穷落后走向小康富裕的发展历程。

  原广元市昭化粮站支部书记王成林,如今退休赋闲在家,回忆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民排起长龙到粮站踊跃交公粮、爱国粮的情景,他动情地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既是我们国家粮食匮乏时期,也是中国人口出生高峰时期,那时,多子女家庭靠挣公分从生产队分得的人均口粮是很少的,因而,这样的家庭生活也最艰辛,然而他们却要把筛子筛过上面最好的粮食交给国家,而把筛漏在地上颗粒饱满不一的粮食留给自己。”上世纪70年代初,广元市昭化镇石盘村村民张文国养育6个儿女,连同父母一家10口人,夫妻俩一年挣得的公分分到的口粮仅够全家人吃3个月,于是,全家人“置件新衣家中搁,儿女赶集轮穿着,红薯南瓜当充饥,春节才有肉下锅”。

  那时广元多产煤,南部县多产盐,嘉陵江船运业兴盛,为了补贴家用,张文国到嘉陵江船运当船工。“脚蹬石头手扒沙,两股绳索肩上拉。打霜落雪天下雨,一年四季滩上爬。周身骨头累散架,挣得收入难养家。”在大集体时代,像张文国这样辛苦一年还是一家人吃不上饱饭的家庭比比皆是。然而,那时候,社员对交公粮、爱国粮却毫无怨言。正如时任石盘村村支书张明全说:“苏修制裁我国,印度侵扰我国,越南仗着苏联撑腰犯我边境,我们不少农家子弟在部队保家卫国,国家有困难,我们勒紧裤带不要紧,总不能让孩子们饿着肚子上战场打仗啊!”朴素的话语,饱含着大集体时代农民浓浓的爱国深情!1979至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突破了“一大二公”“大锅饭”旧体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粮食连续几年增产。1984年,广元山村也同全国一样,首次实现粮食产需平衡,略有结余,农民告别饥饿时代过上了温饱日子。那一年,石盘村民自发约定,夏收月圆之夜,家家户户炕一个大锅盔祭天庆丰收,感谢党的好政策!“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自己的”,这既是包产到户后农家对产新粮食的安排,也体现了农民对国家、集体的热爱胜过爱自己的无私大爱!由于粮站不可能再像人民公社时期那样以大队或生产队为单位约定安排收粮顺序,一家一户农民多选择在赶集天到粮站交定购粮或议价粮。这时最忙绿的要数粮站职工,他们既要向售粮农民准备好茶水、汗巾、避暑药水,又要验质称斤,还要进仓堆码,有的职工连续劳作16小时以上,有的职工因为中暑晕倒在工作岗位上,还有职工在堆码粮食过程中遇到粮堆垮塌而落下终身残疾……从1993年国家放开粮食价格、放开粮食经营到2004年国家实行粮食全面市场化改革,大批粮站职工下岗,但他们那种“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精神却在乡村粮站树起了座座丰碑。

  2006年,国家取消了2600多年来存在的农业税,从此,农民不再有交公粮的任务,种粮农民不但不交粮,还享受国家种粮补贴。这时,农民卖到政府设立的收购网点的粮食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余粮。

  从农家粮柜米缸到彩钢小粮仓

  小时候生活在山区农村,那时,农村相亲,女家到男家最重要的一件事要看男方家粮柜米缸大小、装粮多少,若是男方家粮柜米缸太小,柜里缸里装粮太少,这亲事也就黄了,粮柜米缸俨然成为评判相亲对象的重要标尺。殊不知,粮柜米缸这两样农民祖祖辈辈的储粮工具却饱含了农家多少心酸多少泪!原来山乡农家自当年粮食收获开始便有三大犯愁难题:一是秋收梅雨季节,农家无法及时晾晒粮食导致新粮霉烂。二是老鼠耗粮,辛苦劳作一天的农民怕粮柜被咬穿,常常半夜多次起身驱赶老鼠。三是为防粮食被虫蚀,农家常备硫磺敌敌畏,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农家小孩误喝农药而死的人间悲剧。于是有乡村民谣:“山区农村三大害,雨季无法把粮晒,为防老鼠和虫害,出了人命更悲哀!”2008年汶川大地震,青川县大批农家房屋、晒场被毁,粮食部门急灾区人民所急,在帮助灾区农民代收代储粮食的同时,开始谋划如何帮助农民储好粮,降低农户粮食产后损失。

  2013年秋收时节,由于阴雨连绵无法及时晾晒,苍溪县禅林乡明阳村苟道银、王加伍收获的近3万斤稻谷发热变黄,经质检部门检验,3万斤稻谷部分出现黄粒米超标而不符合国家最低收购价收购质量标准。收还是不收?面对农民兄弟焦虑的神情,苍溪县国家粮食储备库主任王勇说:“即使企业亏一点,也不能让农民出现卖粮难。”他让粮库职工对苟道银、王加伍交售的稻谷进行了整理,联系饲料加工企业对清理出的发黄稻谷进行了销售处理。

  2014年,国家开始大规模实施农户科学储粮工程和产后服务体系建设,三年间,仅广元市就为农民配置单仓容量1000公斤彩钢小粮仓近5万个,建立粮食烘干中心12个,年减少农民粮食产后损失1000万元以上。一个小粮仓破解了千百年来农家粮柜米缸储粮虫蚀鼠耗难题。正是:“农家有了小粮仓,不患老鼠睡得香。不施农药与硫磺,少了虫害心不慌。止损降耗见奇效,农家环境更美好。”

  从保应急供应到大众营养健康

  储粮千日,应急一时。2008年汶川大地震灾难初期,青川县山河破碎,交通中断,3万部队官兵齐聚青川抢险救人,无数家庭断粮断炊。为了确保救灾部队粮油应急供应,面对余震不断、山体崩裂、碎石滚落的危险,每一次应急粮油运送都意味着冒险。在广元市粮食局档案室至今收藏着当时广元市军粮供应站职工王斌到青川救灾前线运送应急军供粮油时写给亲人的一封遗书:“爸爸,妈妈,妻儿,青川救灾前线部队营地粮油告急,作为军供职工,保证救灾部队粮油供给是我的职责,也是我的光荣,如果此去我回不来了,请记住,我深深地爱着你们!我来生还做爸妈的儿子,报答二老的养育之恩;爱妻,如果我不在了,您知道,我是为国送粮而死,虽死犹荣,不必为我悲伤,应为我的牺牲感到骄傲。如果我走了,烦请您替我照顾好爸妈,抚育我们的儿子长大成人,我在九泉之下也会不忘您的恩德!”为了地震灾区断粮断炊灾民有饭吃,青川县个体粮油经营户王小兰第一时间将她经营的所有库存粮食拿出来,交由县粮食局统一调配,解决了青川县城受灾群众的临时吃饭问题。事后有人说王小兰傻,问她为什么不把库存粮食高价出售,王小兰回答说:“粮字半边是良心的良字,作为粮食人,首先应把良心放在心上,国难当头,我昧着良心发国难财,那些在地震灾难中死去的父老乡亲会宽恕我吗?我的良心能安吗?”正是有无数像王斌、王小兰那样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天下粮人守护着天下粮仓,才会为共和国应急保障夯实量大质优的粮油物资基础。

  进入新时代,随着放心粮油超市向乡村延伸,绿色优质粮油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天下粮人秉持“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就是粮食人努力方向”的理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培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开心”和“舒心”,天下粮仓更飘香。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元市发展和改革委)











责任编辑:周栋梁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

粮油市场报新媒体产品群

回复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