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反馈| 投稿专区| 加入收藏| 注册会员|
热门搜索:小麦粮食视频

提示

您还未开通数字报,数字报会员可免费查看!

石粮走笔:野生稻与纬度

2017/10/10 10:05:27石少龙收藏

2018中国粮食市场发展报告

52.00

  

过去,国内外专家一度认为,因冬季寒冷,野生稻只能长在北纬26°以南区域。王象坤教授“普野引上山演化为粳,引向洼地演化为籼”的假说,所依据现象是,籼稻较适宜低纬度、低海拔的湿热地区种植,粳稻较适宜高纬度或低纬度的高海拔温度较低地区种植。  

野生稻蕴藏着耐寒、耐旱、耐瘠、等有利基因,才得以享有“植物大熊猫”的美誉。其中耐寒是一个重要因素。随着野生稻发现地域的扩大,“北纬26°以南说”的观点被频频打破。  

北纬25°附近,普通野生稻分布较少。但有野生稻生长的广东仁化县,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及罗城、临桂、永福县,湖南省江永县,均超过北纬25°。湖里湿地野生稻所在的湖南省茶陵县,地处北纬26°30′~27°7′区间。高纬度下野生稻的耐寒基因,让育种专家欣喜不已。  

最北分布标志着最具耐寒特质。  

《科技日报》曾以《我国“最北野生稻”在保护中繁衍》为题,介绍东乡野生稻从本世纪初濒危时的1.5亩扩展到2014年的28.9亩,从当初小面积种树保护发展到现在140亩范围的围墙保护。东乡县岗上积镇的野生稻位于北纬28°14′,极端低温为-8℃。如此高纬度有野生稻,野生稻还有如此的抗寒基因,真是野生稻实物新见证。湖北省农科院地处北纬30°37′,多年对多省野生稻进行耐寒性试验,发现东乡野生稻才能安全越冬。  

1978年东乡野生稻的发现,使得我国普通野生稻分布北限北移3度多。在经线上,纬度每差1度,实地距离大约为111公里,北移3度多,至少就推移了333公里,从种植角度看,这在地理上并非一个短距离。专家指出,江西东乡、湖南茶陵普通野生稻的发现,为在纬度较偏北地区寻找野生稻提供了启示。史前时期的江南气候比现在温暖得多,这正是普通野生稻能在此地区繁衍的重要原因。但这一地区在1978~1982年的全国野生稻资源普查中,有些地方尚未考察,那里有无野生稻尚无定论。  

专家试验表明,普通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在纬度间有较大差异,在北纬23°以北,随着纬度的增加,其遗传多样性逐渐降低,原因是那些地方年均光照时间下降,年均气温降低,影响野生稻生长。但栽培稻却不受此限。籼稻是由野生稻演变成的栽培稻,粳稻是籼稻由南向北引种后逐渐适应低温的变异型。  

我国水稻种植已突破“北纬48°”的禁区。2011年,位于北纬48°42′35″~51°00′05″的嫩江县,试种水稻1500亩,亩产均在500公斤以上。2012年,位于北纬51°8′20″的呼玛县三卡乡,35亩水稻试验基地获得成功,实现高寒地区水稻种植零的突破,成为全国纬度最高的水稻种植区,被称为“最北的稻香”。  

黑龙江北纬48°~北纬51°区间,有耕地面积2000万亩左右。在包括黑龙江的中国北方、朝鲜半岛、日本等纬度较高的地区稻米一年只能收成一次,在东南亚、中国华南地区及台湾等纬度较低的地区,稻米一年有3次收成。  


责任编辑:万佩琪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

粮油市场报微信公众号

粮油市场报新媒体产品群

回复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