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9年中国粮食市场综述
2020/2/25 15:20:58粮油市场报收藏
【内容提要】
2019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2019年我国农业农村继续保持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精准脱贫成效显著,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农村民生进一步改善,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为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权和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019年,各地积极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保障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的同时,稳步推进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工作,调减低质低效作物种植,扩大大豆、杂粮等优质高效作物种植规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作物,全国粮、经、饲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41亿亩,比上年减少1462万亩,下降0.8%。尽管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但农业气候对粮食生产总体有利,使得粮食单产水平提升,导致2019年全国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201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6384万吨,比2018年增加594万吨,增长0.9%。其中谷物产量61368万吨,比2018年增加365万吨,增长0.6%。豆类产量2132万吨,比2018年增加211万吨,增长11.0%。薯类产量2883万吨,比2018年增加18万吨,增长0.6%。2019年,全国粮食作物单产381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6.6公斤,增长1.8%。其中,谷物单产418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10.1公斤,增长2.5%;豆类单产128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2.7公斤,增长2.1%;薯类单产269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3.1公斤,增长1.2%。
图1-1-1 2004-2019年全国粮食产量及增幅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表1-1-1 2018年和2019年我国粮食产量情况 单位:万吨,%
| 2018年 | 2019年 | ||
产量 | 产量 | 比上年增减 | 增减幅度 | |
粮食总产量 | 65790 | 66384 | 594 | 0.9% |
其中:谷物 | 61003 | 61368 | 365 | 0.6% |
豆类 | 1921 | 2132 | 211 | 11.0% |
薯类 | 2865 | 2883 | 18 | 0.6% |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一)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 种植结构继续优化
2019年是我国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的第四年,这一年我国粮食生产再创新高,党和政府紧紧围绕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继续出台第16个涉农中央1号文件,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完善粮食价格补贴政策,粮食种植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1.中央1号文件连续16年聚焦三农
2019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自2004年以来连续出台的第16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中央1号文件。《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适应国内外复杂形势变化对农村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意见》提出要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策导向,全面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落到实处,要在干部配备、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等方面切实把“优先”体现出来。《意见》提出要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抓好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五个主要硬任务抓好落实工作。《意见》是决胜全面小康攻坚冲刺阶段的一号文件,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交汇推进时期的一号文件,是改革开放40年新时代农村改革再出发的一号文件,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三农”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2.完善粮食价格补贴政策
2019年国家继续完善粮食价格补贴政策,继续在小麦、稻谷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综合考虑粮食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国内外市场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各方面因素,连续第二年小麦最低收购价,维持稻谷全品种最低收购价不变,维持大豆、玉米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政策。下调2019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至每50公斤112元,比2018年下调3元,调降幅度为2.61%;维持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每50公斤120元、126元和130元不变。在生产补贴方面,2019年国家继续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实施玉米及大豆生产者补贴。中央财政将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拨付到省区,由地方政府制定具体的补贴实施办法,明确补贴标准、补贴对象、补贴依据等,并负责将补贴资金兑付给玉米、大豆生产者,2019年各省制定的大豆生产者补贴均大幅高于玉米生产者补贴。为支持深化稻谷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保障农民种粮收益基本稳定,国家继续对有关稻谷主产省份给予适当补贴支持。
2019年,我国粮食种植业结构调整继续深入推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谷物和薯类播种面积减少,豆类播种面积增加。初步统计,2019年,全国谷物播种面积14.68亿亩,较上年减少2736万亩,下降1.8%。其中,稻谷4.45亿亩,比上年减少744万亩,下降1.6%,主要是南方地区“双季稻改单季稻”,进一步缩减了品质较差、单产较低的早稻和晚稻播种面积,有效增加了品质更好、单产更高的中稻面积。小麦3.56亿亩,比上年减少809万亩,下降2.2%,主要是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区等低产地块逐渐退出小麦生产等结构性调整因素所致。玉米6.19亿亩,比上年减少1269万亩,下降2.0%,主要是东北地区种植结构调整,减少玉米种植,改种大豆。2019年全国薯类播种面积1.07亿亩,比上年减少58万亩,下降0.5%。2019年,全国豆类播种面积1.66亿亩,比上年增加1332万亩,增长8.7%。其中,大豆播种面积1.40亿亩,比上年增加1382万亩,增长10.9%。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三省一区”大豆面积增加量占全国增加量的9成以上,尤其是黑龙江省大豆面积增加1068万亩,占全国增加量的77.3%。
图1-1-2 1980-2019年全国粮食种植面积及同比增减幅度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二)粮食收购量略增 拍卖成交量下降
2019年,我国粮食生产连续十六年丰收,粮食供应充足,受国内非洲猪瘟疫情引发生猪存栏大幅下降的影响,国内粮食饲用需求疲软,粮食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格局。国家有关部门深入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抓好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把握好玉米去库存节奏,加大稻谷去库存力度,合理调整粮经饲结构,多措并举降低粮食生产成本。2019年,国家连续第二年小幅下调小麦最低收购价,维持稻谷最低收购价不变,同步下调临储小麦和稻谷的拍卖底价,上调临储玉米拍卖底价;玉米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市场活跃度继续提升,玉米去库存进度超预期,稻谷的库存仍处于上升趋势。
1.市场需求较弱,收购量同比略增
2019年国家修改完善并及时公布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夏粮收购开始后,由于小麦和早籼稻市场价格均低于最低收购价水平,在主产省先后启动了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秋粮上市后,根据秋粮上市和市场价格情况,国家在各主产省先后启动了中晚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月12月31日,全年各类粮食企业共收购玉米、粳稻、中晚籼稻、早籼稻、大豆及油菜籽17804.2万吨,同比增加6.24%。分品种来看,玉米、粳稻、中晚籼稻、早籼稻及油菜籽收购量同比下降,而小麦及大豆收购量同比增加。一方面,小麦政策性收购量大幅增加,是由于2019年夏收小麦产量、质量均高于往年,符合最低收购价小麦质量要求的数量增加,小麦托市收购量较上年大幅上升,小麦收购量同比增加41.10%;大豆收购量同比上升也受到地方储备收购增加的影响。另一方面,2019年国家将稻谷拍卖底价下调500元/吨,拍卖底价大幅下调,引发稻谷拍卖成交同比大增,拍卖粮流入市场增加了市场供应,市场价格中心下移,收购主体获利空间缩小,收购积极性不高,粳稻、早籼稻和中晚籼稻收购量分别同比下降-19.08%、-2.86%和-16.06%。三是下游需求不振,2019年全年国内生猪养殖业持续受到非洲猪瘟疫情的负面影响,下游需求同比锐减导致2019年玉米收购量下降,同比降幅2.73%。具体品种来看,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计,截至9月30日夏粮收购结束,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7076.2万吨,同比增加2061万吨;主产区早籼稻累计收购599.9万吨,同比减少178.7万吨;主产区油菜籽累计收购94.1万吨,同比减少18.1万吨。截至12月31日,湖北、安徽等14个主产区累计收购中晚籼稻2852万吨,同比减少84万吨。黑龙江等7个主产区累计收购粳稻2753万吨,同比减少649万吨。黑龙江、山东等11个主产区累计收购玉米4204万吨,同比减少117万吨。黑龙江等7个主产区累计收购大豆225万吨,同比增加33万吨。
表1-1-2 2019年各类粮食企业分品种累计收购量 单位:万吨
总计收购量 | 小麦 | 玉米 | 粳稻 | 中晚籼稻 | 油菜籽 | 早籼稻 | 大豆 | |
2018年 | 16759 | 5015.2 | 4322 | 3402 | 2936 | 112.1 | 778.7 | 193 |
2019年 | 17804.2 | 7076.2 | 4204 | 2753 | 2852 | 94.1 | 599.9 | 225 |
增减幅度 | 6.24% | 41.10% | -2.73% | -19.08% | -2.86% | -16.06% | -22.96% | 16.58% |
数据来源:国家粮食局(年度数据截至当年12月31日)。
2.粮油政策拍卖成交分化,玉米去库存接近尾声
按照稳步有序消化库存的思路,2019年国家有关部门合理安排国家政策性粮油竞价销售的投放量,并根据不同品种的库存情况和市场行情,分别对小麦、稻谷和玉米拍卖底价进行了调整。小麦销售底价较上年下调了120元/吨,稻谷销售底价较上年下调了500元/吨,而玉米销售底价较上年提高200元/吨。明显的底价下调,提振了原本疲软的小麦和稻谷竞价销售,稻谷全年成交量同比明显增加;玉米销售底价上调,加之玉米饲用需求同比大幅下滑,令玉米拍卖成交量同比大幅下降。
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数据显示,2019年通过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累计拍卖成交政策性粮油4201.4万吨,同比减少-7779.2万吨。其中,玉米成交2223.4万吨,同比减少7789.6万吨;小麦329.4万吨,同比减少536.6万吨;稻谷1575.1万吨,同比增加717.6万吨;食用植物油15.3万吨,同比减少13.1万吨;大豆58.1万吨,同比减少142.6万吨。
从2019年各品种拍卖结果和年底库存情况来看,临储大豆和食用植物油的去库存工作已经基本结束;临储玉米期末库存数量仅余约5000万吨,去库存接近尾声;临储稻谷和小麦的期末库存依旧庞大,稻谷去库存进度有所加快,而小麦去库存进度依然缓慢。
(三)CPI前低后高 粮价维持平稳
2019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继续维持温和上涨的态势,下半年涨幅明显加大,走势前低后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9%,涨幅较2018年CPI上升0.8%,延续了2012年以来涨幅低于3%的态势,下半年猪肉价格的大幅上涨,引领月度CPI指数迅速走高至4%以上,令年度CPI接近3%的“红线”。2019年粮食价格涨幅为0.5%,与2018年持平,相比2010-2011年两位数的涨幅,2012-2019年粮食价格涨幅均在5%以内(见表1-1-3),其中2016-2019年粮食价格涨幅均小于2%,2018-2019年涨幅更是小于1%。从2019年粮食价格指数的月度走势来看,基本维持在0.5%至0.6%的窄幅区=间震荡,全年走势呈现前低后高的趋势。在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中,粮价波动最小,粮食价格在CPI中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非常明显。
表1-1-3 2010~2019年粮食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CPI
年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年度CPI |
2010 | 109.8 | 109.7 | 109.5 | 109.8 | 110.2 | 110.4 | 110.6 | 110.8 | 110.9 | 111.1 | 111.4 | 111.8 | 103.3 |
2011 | 115.1 | 114.8 | 114.9 | 114.6 | 114.3 | 113.9 | 113.7 | 113.5 | 113.3 | 113.2 | 112.7 | 112.2 | 105.4 |
2012 | 106.1 | 105.7 | 105.2 | 104.8 | 104.6 | 104.3 | 104.1 | 104.0 | 104.0 | 104.0 | 103.9 | 104.1 | 102.6 |
2013 | 104.7 | 104.9 | 105.0 | 105.0 | 105.1 | 105.1 | 105.1 | 105.0 | 104.9 | 104.8 | 104.7 | 104.6 | 102.6 |
2014 | 103.1 | 102.8 | 102.7 | 102.8 | 103.0 | 103.2 | 103.3 | 103.4 | 103.4 | 103.5 | 103.2 | 103.1 | 102.0 |
2015 | 102.9 | 102.9 | 102.8 | 102.8 | 102.7 | 102.6 | 102.5 | 102.4 | 102.3 | 102.2 | 102.1 | 102.0 | 101.4 |
2016 | 100.7 | 100.7 | 100.6 | 100.6 | 100.6 | 100.6 | 100.6 | 100.5 | 100.5 | 100.5 | 100.5 | 100.5 | 102.0 |
2017 | 101.2 | 101.2 | 101.4 | 101.5 | 101.4 | 101.5 | 101.6 | 101.6 | 101.7 | 101.6 | 101.5 | 101.3 | 101.6 |
2018 | 101.2 | 101.1 | 101.1 | 101 | 100.9 | 100.7 | 100.6 | 100.5 | 100.5 | 100.6 | 100.6 | 100.5 | 102.1 |
2019 | 100.5 | 100.5 | 100.5 | 100.5 | 100.5 | 100.5 | 100.5 | 100.5 | 100.5 | 100.5 | 100.5 | 100.6 | 102.9 |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整理。 说明:1.粮食指人们用作主食的各种成品粮及其加工品,包括大米、面粉、粗杂粮以及各种粗、细粮制品,不包括薯类、豆类及糕点食品。 2.以上年同期价格指数为100。
(四)粮食进口减少 油脂进口增加
2019年我国粮油进口依旧呈现粮减油整的局面,粮食中谷物进口量明显下降,而大豆进口小幅增加,食用油进口量大幅增加。国内需求疲弱,中美经贸摩擦导致进口成本增加,国内粮食去库存导致内外粮食价格差缩小,我国对粮食的进口需求延续下降趋势。国内大豆进口量较2017年进口峰值明显下降,国内临储食用油去库存基本结束,国内食用油供应减少,导致对进口食用油的需求增加。海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累计进口粮食10609.2万吨,较2018年同比下降9.2%,连续第二年同比下降。分类来看,2019年进口谷物和谷物粉1785万吨,较2018年同比减少了12.8%;2019年进口大豆8851.1万吨,较2018年的8803.7万吨增加47.4万吨,增幅为0.5%。2019年我国累计进口食用植物油953.3万吨,较2018年的629万吨增加324.3万吨,增幅高达51.56%,连续第三年同比增加。
谷物中分品种看,小麦、玉米进口量同比增长,其他品种进口量均同比下降。2019年累计进口小麦348.8万吨,同比增12.5%。累计进口玉米479.3万吨,同比增36.0%。累计进口稻米254.6万吨,同比减17.3%。累计进口高粱83.2万吨,同比减77.2%。累计进口大麦592.9万吨,同比减13.0%。
粮食出口方面,2019年我国谷物出口数量为323.6万吨,同比增长26.8 %,其中玉米和稻米出口量增幅明显。2019年累计出口玉米2.6万吨,同比增加110%。累计出口稻米274.8万吨,同比增长31.4%。累计出口小麦31.3万吨,同比增长9.7%。累计出口高粱4.1万吨,同比减少15.3%。累计出口大麦315.4吨,同比减少95.5%。
受国家近几年下调稻谷最低收购价及降低政策性稻谷底价的影响,2019年我国大米与东南亚大米之间的价差大幅缩小,进口大米的价格优势下降,导致大米进口量下滑,大米出口同比增幅明显。高粱进口量继续大幅减少主要是受到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
随着中美两国在2020年1月签订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中美农产品贸易壁垒有望消除,中国自美国进口农产品数量将会大幅增加,预计2020年我国大豆、玉米、小麦、高粱和食用油等粮油品种的进口量将会增加。
(郑州粮食批发市场 杨京)
责任编辑:戚燕娣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正式启动2021/6/21 16:04:20
- “闽”见湘滋味 湖南好粮油飘香福州2021/6/21 14:50:36
- 优质粮食工程答卷优异优粮增加超5000万吨2021/6/21 11:33:04
- 北京20万亩小麦开镰收割2021/6/21 11:32:21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启动2021/6/21 11:31:44
- 护航产业发展棕榈油期权在大商所上市2021/6/21 11:30:56
- 山东省长李干杰到潍坊调研小麦收割粮食收储及燃气安全管理等工作2021/6/21 9:45:54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