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蔬果曾被用来“炫富”
2017/9/22 9:52:58粮油市场报网收藏
为引起儒生们的好奇心,秦始皇密令在骊山下坑谷中,利用温泉流经处地温较高的条件,冬季种瓜,结果瓜秧茂盛,真的开花结果了,这在当时实在是一大奇闻,轰动了整个长安城。
我国是世界上利用温室栽培蔬菜最早的国家,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出现了。据《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记载,西欧最早的温室栽培出现于17世纪,名为“绿色的房屋”。美国到1880年才有温室栽培。日本拥有温室栽培技术是在1830~1840年,因为当时温室使用的覆盖材料是油纸,故称“纸屋”。从世界范围看,我国温室栽培技术领先世界1700多年。
为“坑儒”设计冬季种瓜
在秦始皇时代,西安骊山曾利用温泉在冬季种瓜成功,这是利用地形小气候冬季种瓜成功的实践例证,在汉代卫宏的《诏定古文官书序》中,详细介绍了这一传说。“秦既焚书,患苦天下不从所改更法,而诸生到者拜为郎,前后七百人。乃密令冬种瓜于骊山坑谷中温处。瓜实成,诏博士诸生说之,人人不同,乃命就视之,为伏机;诸生贤儒皆至焉,方相难不决,因发机,从上填之以土,皆压。终乃无声。”秦始皇为了统治国家,消除异己,密谋杀害众儒生。他为了引起儒生们的好奇心,密令在骊山下坑谷中,利用温泉流经处地温较高的条件,冬季种瓜,结果瓜秧茂盛,真的开花结果了,这在当时实在是一大奇闻,轰动了整个长安城。于是秦始皇诏见博士儒生,介绍寒冬生瓜奇闻,儒生们感到新奇,但又半信半疑。秦始皇遂令众儒生前去骊山现场观看,当儒生们正在聚首观望时,秦始皇一声令下将众儒生推入坑内,活活地将他们掩埋了。这就是我国历史上秦始皇“坑儒”的故事。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在秦代就发明了利用温泉地热种植蔬菜的技术。唐朝诗人王建在《宫前早春》中曰:“酒慢高楼一百家,宫前杨柳寺前花,内苑分得温汤水,二月中旬已进瓜。”就是用温泉水促成栽培的描述。
宋朝出现“唐花术”
除利用温泉进行温室栽培外,之后又产生了利用蕴火、日暖、畜粪霉热等进行反季种植的方法。《汉书卷八十九·召信臣传》中记载:“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南宋时期,都城临安附近东西马塍的花农发明一种花卉促成栽培技术,称“唐花术”。花农们根据花卉生活习性,采用人工方法控制花卉的发育,使花朵的开放尽随人意,这在花卉栽培史上,是一项重要的突破。宋代周密在《齐东野语》中详细记载了这项创新技术。他写道:“凡花之早放者,名曰堂花(唐花)。其法以纸饰密室,凿地作坎,缏竹置花其上,粪之以牛溲、马尿、硫黄,尽培溉之法,然后置沸汤于坎中,少候,汤气熏蒸,则扇之以微风,盎然盛春融淑之气,经宿则花放矣。若牡丹、梅、桃之类,无不然……余向留东西马塍甚久,亲闻老圃之言如此。”自汉至唐,温室栽培技术仅供皇室贵族享用。一些圣明的君主和清廉的官吏,都认为温室栽培过于糜费扰民,不主张发展。那时候,温室栽培规模很小,数量很少。经过劳动人民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改造创新,到明清时期,温室栽培技术得到推广,已经成为正常的农事。据明代学者刘侗、于奕正合著的《帝京景物略》记载,北京右安门外南十里的草桥已经是“唐花之乡”了。杨士聪著《玉堂荟记》说:“京师花卉瓜果之属,皆穴地温火而种植其上,不时浇灌,无弗茂盛结实,故隆冬之际,一切蔬果皆有之。”元朝时园艺种植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蔬菜栽培技术也有新的创造,阳畦风障植韭技术在农书中已有记载。据王祯《农书》记载:“至冬,移根藏以地屋荫中,培以马粪,暖而即长;高可尺许,不见风日,其叶黄嫩,谓之韭黄。”又言:“就归畦内,冬月以马粪覆阳处,随畦内蜀黍篱障之,用遮北风。至春,其芽早出;长可二三寸,则割而易之,以为尝新韭。”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助长了社会上对反季节花卉、蔬菜瓜果的需求,保护地栽培面积有所扩大,栽培技术不断提高。明代王世懋所撰《学圃杂疏》载:“王瓜出燕京者最佳,其地人种之火室中,逼生花叶,二月初即结小实,以备春盘荐生之用。”可见400多年前,我国温室黄瓜促成栽培已取得成功,以后又相继创造了改良式温室。到清代末期,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温室,其结构形式为一面坡式,以玻璃作为透光材料,夜间采用草帘保温。在2000多年发展过程中,我国传统设施园艺也曾取得巨大的成绩,但随着西方近代科技在19世纪的迅猛发展,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的差距日益增大,不得不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被宫廷贵族“专宠”千余年
温室栽培作为一种农业生产方式的出现和发展,在东西方虽有不同点,但却都是在农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为了服务于宫廷、贵族才出现的。在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10世纪,欧洲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人处于最盛时期,已有关于园艺学的记载。
对当时保护地栽培的兴起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贵族为了夸耀自己的豪富,在舞会上陈列反季节栽培的蔬菜;另一种说法是罗马帝国的第五代皇帝尼禄生病后,御医泰斯欧可理泰司要他常吃蛇瓜。可是蛇瓜产自热带,喜欢高温多湿的环境,在农业基本靠天吃饭的古代,要保证一年四季都能获得这种作物实在是很困难。古罗马人为了满足皇帝的愿望,创造性地发明了类似现代温室的设备。在蛇瓜可以正常生长的季节结束以后,人们往木箱中装上土,在里面种上蛇瓜,然后把木箱放进一个房间里,因为那时还没有发明玻璃,他们就给房间装上云母薄片,既能使阳光透进室内,让蛇瓜吸收利用太阳光热,还能保持室内温度。
温室在出现后的1000多年里,基本上都是富人专有。但富人们在“炫富”的同时,无疑也推动了温室的发展。
法王亨利四世曾经建造了向阳的拱形房屋来种植豌豆,以促进豌豆早熟;路易十四不仅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还最早建成了有简单玻璃屋顶的温室。16世纪到17世纪时,法国人酷爱橘子,为了在冬天也能保护好橘树,他们专门有一种“橘子温室”,拥有橘子温室甚至成为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凡尔赛宫中就建有一座150多米长、13米宽、15米高的橘子温室。
除了橘子,凤梨也是那时温室里主要种植的作物。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除了在政治军事上有卓越成就以外,还是一位富翁兼凤梨爱好者。他曾经花钱在自己位于弗吉尼亚州的维农山庄建了一个凤梨温室,用来招待客人。
责任编辑:万佩琪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正式启动2021/6/21 16:04:20
- “闽”见湘滋味 湖南好粮油飘香福州2021/6/21 14:50:36
- 优质粮食工程答卷优异优粮增加超5000万吨2021/6/21 11:33:04
- 北京20万亩小麦开镰收割2021/6/21 11:32:21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启动2021/6/21 11:31:44
- 护航产业发展棕榈油期权在大商所上市2021/6/21 11:30:56
- 山东省长李干杰到潍坊调研小麦收割粮食收储及燃气安全管理等工作2021/6/21 9:45:54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