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反馈| 投稿专区| 加入收藏| 注册会员|
热门搜索:小麦粮食视频

提示

您还未开通数字报,数字报会员可免费查看!

“想不开”的屈原

2020/6/29 9:37:18粮油市场报收藏


□王张应


在张恨水的心目中,屈原的形象一定是特别高大的。1939年8月16日,张恨水于重庆《新民报》上发表过一篇题为《大哉屈原》的文章。  

张恨水回忆,儿时刚学两句辞章,好高骛远的他就读起屈原的《离骚》来。结果,只见满纸是草木鸟兽,神仙云雾,落个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后来,年岁大了,他再买回两本注疏的《楚辞》看看,也只是似懂非懂,还是不得要领。直等自己人到中年,四处碰壁,体会到世事艰难,回头读《离骚》,他才恍然大悟。若是有人问他悟出了什么,张恨水就会告诉人家,他悟出的是“不得已”三个字。  

谁的“不得已”?当然是屈原的“不得已”。  

在张恨水看来,以屈原的忠贞品质和超人才智,在当年七国争雄渴求人才的时候,屈原哪里不能去?他到哪里都会受人欢迎,都会得到重用。进一步说,屈原可以学孔丘、孟轲,不难以仁义之说游齐梁;退一步说,屈原也可以学苏秦、张仪,轻松做诸侯上客,可他偏偏死守楚国,尽忠于那一对亲小人远君子的怀王父子,这未免太想不开了。可是,屈原的伟大就在于他的想不开。屈原是楚人,他就一定忠于楚国,宁愿愤而投江,也不去效力邻邦,做有害于故国的事情。如此想不通的屈原,何尝不是杀身成仁呢?在那篇文章末尾,张恨水借用曹雪芹的几句话赠屈原、赠《离骚》:“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篇文章发表于抗战期间,我读于张恨水散文集《最后关头》。当年于报纸上读到这篇文章的人,都知道张恨水想说什么:要像屈原那样,身为楚人,一定忠于楚国。所有的中国人都这样想了,还愁打不败丧心病狂的侵华日寇吗?借屈原故事,张恨水是在为抗日加油鼓劲啊。  

在张恨水另一本散文集《上下古今谈》中,遇见张恨水写屈原的另外一篇文字《也吊屈原》,发表于1943年6月11日重庆《新民报》。见报日是农历五月初九,端午节才过去几天。民国年间,端午节曾被定为诗人节。端午节本来就是民间纪念大诗人屈原的传统节日。张恨水于那年的端午节作了几首诗,却没有在端午节当天发表,而是节后几天才发表。  

张恨水的诗没发表于其他诗刊,而是发表于报纸的白话谈话栏目,这样读者更广泛。  

其一曰:“蒲剑悬门艾叶香,贞臣故事话潇湘。谁将角黍投江祭,只有朱门投送忙。”其二曰:“湘水无情吊岂知?龙舟竞赛始何时?江头观渡人千万,未必人人解楚辞。”其三曰:“女嬃当日詈申申,宋玉风流只效颦。若道风流重出处,贾生而后更何人?”其四曰:“立言辞赋未能高,事莽扬雄自‘解嘲’。若是九皋灵不味,也应羞读‘反离骚’。”第五首呢,只写到一半:“楚弓楚得不须夸,两女倾城是楚娃。”后面两句是什么,只有张恨水本人知道了。  

“楚弓楚得”是有典故的,张恨水在另外一篇文章《楚王与楚人》里写到。战国时楚恭王一次出游,失落了他心爱的乌嗥弓,王的左右很自责,纷纷提出要去寻找。楚恭王却不当回事,对身边的大臣说,楚王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之?张恨水非常欣赏这位楚王的大度,身在朝廷却有民间智慧,他明白楚王失去的弓,说不定会被某位楚人拾得,知道是楚王的爱物,一定会璧还楚王,哪里需要楚王手下的人,兴师动众,私下里寻找呢。  

读到张恨水引用“楚弓楚得”的典故,我隐隐感觉到,张恨水是在替屈原惋惜。作为楚国名臣,屈原咋就没遇上这位开明的楚王呢?再说,同样在楚国,都是楚王,差别咋就这么大呢?七言四句,只写了头两句,张恨水便打住了,不再往下写。他觉得话说远了,就此搁笔。  

作者单位:农发行安徽省分行


责任编辑:戚燕娣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

粮油市场报微信公众号

粮油市场报新媒体产品群

回复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