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反馈| 投稿专区| 加入收藏| 注册会员|
热门搜索:小麦粮食视频

提示

您还未开通数字报,数字报会员可免费查看!

大商所:努力为油脂油料行业提供更高质量服务

2019/11/7 14:27:55张建光收藏

第14届国际油脂油料大会在广州召开

大商所:努力为油脂油料行业提供更高质量服务

本报讯(记者张建光)11月7日,由大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大商所”)、马来西亚衍生产品交易所联合主办的“第14届国际油脂油料大会”在广州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为“开放、共赢、创新、融合”。

1.jpg

大商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席志勇在致辞时表示,大商所将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这个中心,全面推进多元开放、国际一流衍生品交易所建设,努力为油脂油料行业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席志勇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大豆生产大国演变为进口大国,一颗小小的大豆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巨变,也承载着大商所服务“三农”、服务实体经济的探索和实践。从大商所早期单一的大豆期货到分拆为黄大豆1号、黄大豆2号期货,浓缩着大豆压榨原料以国产为主向进口为主的行业变迁;豆粕期货从研发上市,到成长为全球第一大成交量农产品期货,折射着中国蛋白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从上市单一的豆油期货到豆油、棕榈油双油期货,反映了中国油脂消费结构的多元发展;从油脂油料期货到相关期权品种,从场内标准化产品到场外工具、产品和服务,显示出中国衍生品市场发育不断走向成熟。

席志勇认为,商品衍生品市场体系就好比一棵大树,现货是根、期货是干,期权、指数、互换、基差交易等工具是繁茂的枝叶。为了培育根深、干壮、枝繁叶茂的这棵大树,2012年以来大商所主要做了四方面工作。一是坚持开拓创新,逐步建立完善场内衍生品工具体系。2017年大商所上市了国内第一个商品期权——豆粕期权,推动发行境内首只商品期货ETF以及银行结构性存款及理财、券商收益凭证、期货资管计划、指数保险等产品16只。二是深耕场外市场,着力构建场内场外互连互通的多层次衍生品市场构架。目前已推出多种形式的商品互换业务,包括以黄大豆1号、豆油、豆粕等期货价格指数为标的的跨期价差、跨品种价差等,为产业企业更加精准地管理价格风险提供了操作便利和安全保障。三是优化规则制度,提高市场运行效率、进一步促进期现融合。在豆油期货品种上首倡动态升贴水制度,创新性地解决了华南地区交割库升贴水难题;优化黄大豆交割质量标准,调整完善黑龙江主产区交割制度,更加便利产地企业参与实物交割。四是扎根产业基础,不断创新市场服务模式和手段。首倡并持续扩大大豆等品种“保险+期货”试点,探索通过市场化方式帮助农民和涉农企业稳定收益。今年在试点基础上,推出覆盖范围更广、参与主体更多的“大商所农民收入保障计划”、“大商所企业风险管理计划”,综合运用“保险+期货”、场外期权、基差贸易等方式,为产业企业提供从种植到贸易、加工的全产业链风险管理服务。

席志勇强调,交易规模是表象,真正出彩靠功能。受益于我国产业客户和跨国粮商的广泛参与,大商所油脂油料板块已成为我国产业代表性最强的农产品期货、期权产品,成为大商所积极参与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依托。目前,“大商所期货价格+升贴水”的基差点价已逐步成为油脂油料行业普遍采用的定价方式,为产业企业提供了更加及时、高效的定价基准,深刻地改变了传统的“一口价”定价模式和贸易习惯;国内外大型粮油企业和超过90%的大豆加工厂深度参与大商所市场,有效进行风险管理。特别是2018年以来,面对国际贸易形势多变和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等复杂形势,中国大豆产业“临危不惧、临危不乱”,“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积极利用衍生品市场锁定利润、规避风险,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粮食安全。

他表示,下一步,大商所将在中国证监会领导下,按照“四个敬畏、一个合力”要求,坚持“巩固、充实、提升”工作方针,努力服务油脂油料行业更好发展。一是将积极推进油脂油料衍生品市场对外开放。积极推进棕榈油、豆粕、豆油等以特定品种以及QFII、RQFII等方式,允许境外交易者直接参与交易,进一步提升大商所价格的国际代表性和国际影响力。二是将加快油脂油料期权品种上市步伐。加快推进豆油、棕榈油期权品种研发上市,为产业企业提供更加丰富的避险工具。三是进一步提升油脂油料衍生品市场效率。通过调整豆粕、豆油等品种交割质量标准和交割升贴水等多种措施,让相关合约更加贴近进口大豆来源结构变化的现货实际。

2.jpg

马来西亚衍生产品交易所首席执行官何福元在致辞中表示,每年的油脂油料大会都能让贸易商、进口商、生产商和精炼商获取、分享全球油脂油料行业最新消息和趋势,已成为油脂油料行业信息共享的平台和载体。

中国是马来西亚最大的贸易伙伴。2018年,马来西亚与中国的贸易额达到1086亿美元,相当于4558亿令吉,占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总额的20%。中国是马来西亚第二大棕榈油出口目的地,今年1~8月共出口140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108万吨。

何福元介绍,马来西亚是世界主要的棕榈油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棕榈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8%,在满足全球油脂油料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马来西亚政府采取非常积极的措施,维持本国油棕种植区获得100%的马来西亚可持续棕榈油认证的目标(MSPO)。印尼和马来西亚两个世界主要的棕榈油生产国,目前都在努力增加国内生物柴油的法定消费量。马来西亚在采取领先措施的同时,马来西亚衍生产品交易所也在通过自身的努力,致力构建更加完善的生态系统,维持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以满足棕榈油波动性市场的动态需求。

据了解,FCPO原棕榈油期货是马来西亚衍生产品交易所最受欢迎的产品之一。自1980年以来,FCPO一直是原棕榈油市场的全球价格基准,为马来西亚衍生产品交易所提供了巨大的流动性,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参与。目前有42%的交易来自于马来西亚以外的国家和地区,超过34个国家和地区在该交易所中进行交易。

何福元说,2018年全球棕榈油总产量为7300万吨,而交易所的交易量为2.6万亿吨,达到了全球产量的3.6倍,很好的说明了该产品良好的商业参与性,尤其受到了买卖双方套期保值者的热捧。此外,为满足出口导向型精炼棕榈油市场需求,2018年马来西亚衍生产品交易所建立了精炼棕榈油期货合约(FPOL)。这找种以美元计价的产品将会在马来西亚港口与实物交割市场进行调整,并通过FOB的方式或者替代交付程序ADP设施的方式来进行交割。作为马来西亚衍生产品交易所表现最好的产品,截至10月25日,原棕榈油期权合约(OCPO)共交易了4万多手,相当于一百万吨的原棕榈油。

“为了补充FPOL,我们期待能够推出以美元计价的精炼棕榈油期权合约(OPOL)。”何福元建议。

3.jpg

中国大豆产业协会会长杨宝龙在大会上表示,中国大豆产业应对全球风险的成长,可以成为中国农业领域里的教科书。

杨宝龙认为,纵观中国大宗商品市场,大豆在中国的农业领域里国际化水平最高、资本能力最强。中国大豆贸易总量占全球65%,位于世界第一,为全球的油脂油料和大豆市场的发展,中国是有巨大贡献的。回顾中国大豆产业发展历程,从1996年中国作为一个出口国演变为进口国当年进口量111万吨,2000年突破1000万吨,2018年8800万吨,23年翻了近80倍,在这期间价格剧烈波动,定价机制和风控能力不断完善了整个行业的变革,中国的油脂油料企业也经历了风雨。

自21世纪初期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大豆产业经历了从弱不经风雨到多次的整合,目前已经进入了依靠系统能力竞争的阶段,采购、套保、基差、汇率、压榨利润、生产管理等多个头寸共同联合比拼。2018-2019年国际形势再次发生巨大的变化,在中美贸易摩擦和非洲猪瘟频发的背景下,大豆产业再次推向风口浪尖,但整个油脂油料行业风平浪静,独善其身,这与油脂油料行业企业的娴熟和专业地利用境内境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开展风险管理密不可分。

杨宝龙指出,当前我们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国内国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变革,中美贸易摩擦使得国际大豆的格局同样在剧烈演变,这为中国油脂油料行业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也为中国大豆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目前中国大豆进口来源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形成,国产大豆在积极发展,未来俄罗斯远东又将成为中国大豆的重要补充。与此同时,大豆产业振兴计划释放了大豆振兴的新信号,互联网+农业、农业+金融的各种竞争方式不断呈现。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将与大连商品期货交易所联合起来更好地服务和推动我国油脂油料行业的发展,并在新的全球环境下,以大豆产业作为立足点,以平台优势作为结合点,以风险管理作为增长点,为中国农业插上资本和科技的翅膀。

本次大会主题演讲方面设置了“新时期大豆压榨企业发展新格局与新挑战”“坚持探索创新、服务产业发展”等9个市场关注的热点话题,并安排了“衍生工具及平台创新与油脂油料产业发展”和“2019/20油脂油料市场发展展望”两个专题论坛,针对当前行业热点问题进行解读。


责任编辑:麦稻夫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

粮油市场报微信公众号

粮油市场报新媒体产品群

回复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