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反馈| 投稿专区| 加入收藏| 注册会员|
热门搜索:小麦粮食视频

提示

您还未开通数字报,数字报会员可免费查看!

粮站的孩子

2023/12/25 10:37:42粮油市场报收藏

□傅中平

鳞次栉比的粮库,黑色瓦片覆盖的屋檐下是麻雀遮风挡雨的家。粮站地面大部分是水泥地,没有丁点儿泥巴。这水泥地金贵着呢,不信,你瞧:出了粮站,所到之处都是泥巴地,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水泥地的用途也多,粮库不够用的时候,它可以用来打露天堆,能临时堆放粮食。它又可以成为农民伯伯的晒场,当粮食中所含水分超标时,一袋一袋的粮食便被倾倒在水泥地上,摊铺均匀后晾晒。

太阳要是烈的,一个或半个太阳便可以蒸发掉多余的水分。当然,在粮站孩子的眼中,这里还是“翻跟头”“跳房子”“比摔跤”“老鹰捉小鸡”等杂耍的好场所。

粮站的职工大多住在粮站里,房屋多是那种低矮的瓦顶平房,一排一排的。平时,只要哪家孩子在住家区扯着嗓门一声喊,平房里的孩子们就好像听到了某种暗号,通通像小麻雀一样齐刷刷地从“巢”里飞奔出来,不约而同往一个方向———晒场上来了。

他们穿着解放鞋或布鞋,直接在晒场的粮食上追逐奔跑,稻谷或麦子被踢得到处都是,引得农民伯伯心疼地大呼:“这不得了喽!”有时他们又模仿着大人,帮助农民伯伯收粮食,一人在前面背绳子,一人在后面扶推耙,一副可人的模样。此时的农民伯伯则哭笑不得:“哪个要你们搞哟,别给我帮倒忙了!”见没有得到表扬,孩子们会泄气地丢下农具,嘴里嘟囔着:“哼,不要搞就算,我们玩去喽。”一溜烟便不见了踪影。

晒场上还有孩子们喜欢玩的一个物件———风车。那是一种木制农具,是粮站放在晒场上给农民伯伯除去瘪壳稻、灰尘等杂质用的。孩子们会用“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来决胜负,输的孩子负责摇50下摇把,赢了的孩子则把头骄傲地放在出风口,一边享受着扑面而来的风,一边笑着说:“好凉快啊!”捉迷藏可是粮站孩子们的拿手好戏。游戏往往是在粮库里进行,一个人逮,一群人藏。躲的地方可谓五花八门,可以躲在米包后面,也可以躲在油布下面,更绝的是找一个空麻袋一头钻进去,任人怎么找也找不到。待到从米包里爬出来,满身都粘着白色米灰和纤维毛,回家少不了要挨家长一顿打骂。

粮站是麻雀最爱停留的地方。白天,它们成群结队落在晒场上啄食粮食,夜晚,它们栖息在树上或是屋檐下。这群当时还被定为“四害”之一的雀子,在粮站却过着一种“衣食无忧”的生活。李白如果有知,绝不会发出“嗷嗷空城雀,身计何戚促”的感叹。因为是“四害”之一,大人们除了用毒饵灭杀之外,每个粮站都配有气枪,专门用来射杀麻雀。殊不知,粮站的孩子是天生的捕麻雀高手,他们借用梯子,爬上粮库高高的屋檐下掏麻雀窝。

此外,他们还有一桩绝技。那时候,孩子们手上大都会有一把弹弓。尤其是粮站的孩子,如果没有弹弓,感觉是一件特别没有面子的事。一年四季都将弹弓别在腰间、神气活现的粮站孩子,身经百战之后,个个练就成“神枪手”。锁定目标后,他们从腰间不慌不忙地掏出弹弓,再摸出一粒石子裹在弹包里,待闭上左眼瞄准之后,右手将牛皮筋拉满,只一松手,那粒石子便飞也似地射了出去,不偏不倚正好击中麻雀。只是可怜这小小的麻雀,头一歪便一命呜呼了。有时,孩子们会对这小小的生灵生出一丝怜意,如果麻雀还没有断气,他们便团团围着它,又是喂它喝水又是喂它吃米,又是为它祈祷。当大人们和孩子说“不要可怜它,麻雀是害鸟”时,孩子们这才罢手。最后,他们还不忘在地上挖一个洞穴,以孩子们最高规格的礼仪安葬它。当然,也不忘剪下脚来,和老鼠尾巴一起拿到粮站换钱。

盛夏到了,粮站围墙边种植的树上,知了在枝头喋喋不休地鸣叫。粮站的孩子一心要捉住它,怎奈,它又太高了。有孩子说用弹弓,经验的大一点的孩子则说,绝不能用弹弓,打中死了就不会再叫了。孩子们要的是会叫的活知了,因此,必须要活捉。他们从晒场上抓一把小麦放进嘴里不停地嚼,每嚼出一口白色的浆水,吐掉,再嚼……直到满口的小麦全部嚼碎,再将口中的面团吐出,在清水中洗去麦皮,便成了黏黏的面筋。找来一根长长的竹竿,将面筋粘在竹竿头上,这便成了一件粘知了的神器。每每将竹竿伸向枝头,小伙伴全都屏住呼吸。当竹竿头触及到知了时,只听知了一声尖叫,拼命想挣脱面筋的束缚。怎奈,面筋牢牢地粘住翅膀,任它怎样扑腾也无济于事。这时,小伙伴们齐声欢呼,仿佛也成了枝头高声鸣叫的知了……粮站的孩子,无论走到哪里都备受羡慕。当有人说,他是粮站的孩子,周边的人马上从头到脚打量着你,好像你有多么的与众不同。就连在学校里,老师一听是粮站的孩子,都要高看一眼。孩子们并不懂这些,只是感到奇怪,奇怪大人们的眼神。成年以后,他们只是觉得,粮站孩子的童年是幸福的,因为有的玩。有人抬杠说,不对,是因为有的吃———粮站有的是米,粮站的孩子还能饿着吗?仔细想想,虽然有玩笑的成分在里面,但也确实反映了粮站在那个特定的年代是一个让人羡慕的单位。那时,买粮食都要凭粮本定量供应,粮食部门职工其实也不例外。也就是说,即使饭量大、不够吃,定量核定这么多,也就只能买到这点米。而我们小孩子家确实不会饿,因为有时会溜进加工车间,揣一点山芋干子放在身上嚼着吃。外人羡慕粮站还有一个原因,那时候要想买点好米(粳米、糯米)、好面(富强粉),一般是买不到的。而粮站职工“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一点便利是有的。

曾经,就因为是一个带有光环的单位,粮食部门的许多职工子女都是子承父业顶了职。父亲更是预言:“粮食部门什么时候都不会孬的。”但是,父亲没有想到的是,后来国家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粮食供应取消了定量计划,粮食市场和经营更是打破垄断,走向了开放。一时间,大街小巷私人粮店多了起来,而国营粮站则变得门前冷落车马稀。

失去了头顶的光环,粮站的孩子不再被人羡慕。但这何尝不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呢?


责任编辑:莉莉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

粮油市场报微信公众号

粮油市场报新媒体产品群

回复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