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反馈| 投稿专区| 加入收藏| 注册会员|
热门搜索:小麦粮食视频

提示

您还未开通数字报,数字报会员可免费查看!

周八士·八宝饭·八亩沟

2017/9/30 9:26:47粮油市场报网收藏

2018中国粮食市场发展报告

52.00

  

陕西省岐山县,西周王朝的肇基之地,周文化发祥地。解放前,岐山县城有个经营西岐名吃的百年老店,名叫照壁背后,大门两边镶有著名的木刻对联,上联是“周八士闻香下马”,下联是“汉三杰知味停车”。汉三杰大家都知道是汉高祖刘邦的3位文武大臣萧何、韩信和张良。但说到周八士知道的人还确实不多,因周八士而命名的八宝饭、地名八亩沟以及八亩沟擀面皮就更具传奇色彩了。  

周八士  

周八士在西周历史或文献中确有记载。《论语·微子》:“周有八士:名伯达、伯(kuò扩)、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guā瓜)。”传说周八士是今河南襄城县人,是4对双胞胎兄弟。尽管史料和史学家对周八士身世生平没有详细记述,生活年代也说法不一,但周有8名才德之士看来是确实的。有史学家这样描述周八士:周强盛剪商时,有伯达通达义理,伯适大度能容,仲突有御难之才,仲忽有综理之才,叔夜柔顺不迫,叔夏刚明不屈,季随有应顺之才能,季騧德同良马。据说周武王就是靠10位治乱大臣和周八士夺取了天下,巩固了政权。  

八宝饭  

大约在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伐纣后,曾在西周国都丰镐(今西安市西郊)举行隆重的庆典活动。王室的“庖人”特用八样最珍贵的原料精心制作了美味佳馔“八宝甜饭”(后人用核桃仁、葡萄干、花生米、芝麻、樱桃,红枣和优质糯米做成),表示对开国元勋“周八士”的敬仰之情。“八宝甜饭”上桌后应配以山楂汁味道更独特,但庖丁(厨师)有意改为用烧酒火化红糖,寓意歌颂“周八士火化殷纣王”的丰功伟绩。这道“八宝甜饭”流传至今,成为传统名贵陕菜。  

“八宝甜饭”在全国各地的宴席上都有,其典故大同小异。八宝甜饭在岐山城乡筵席上是一道标志性佳肴,当这道菜上来之后,就标志着筵席的热菜上完了,下面就该上主食了,筵席也接近尾声了。现在的八宝甜饭仍然是城乡居民春节宴客的必备美馔,以色、香、味、形俱佳而著称,尤以点燃烧酒、火化红糖而引人入胜。  

八亩沟  

周八士追随武王伐纣,功劳甚高。武王为表彰他们的功绩,决定召见嘉奖八士的母亲。相传周八士的母亲长得较丑,八兄弟怕母丢丑,便找容貌娇好的姨母代替觐见。武王一见产生怀疑,派人查访,果然有诈。于是以“不孝”之罪,将8位兄弟处死,以儆效尤。但鉴于他们为兴周作出过贡献,遂将8人统一安葬于距先周墓葬群3里地左右的今岐山县城北的八亩沟村,因有8座坟墓,被称作八墓沟。3000多年后,人们为避讳“墓”字之不吉利,改名为八亩沟,解放初期八亩沟村南曾有龟石碑数座,今已荡然无存。  

需要说明的是,自远古至周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古人墓葬是“不封不树”的。就是说墓葬不封土堆,也不种植树木,没有标志,这也成为后世人们谈论西周墓葬的基本原则。这种“不封不树”的薄葬做法,不仅影响到魏晋帝王,还被臣民广泛遵奉,成为一种自上而下普遍遵从的制度。  

随着八亩沟擀面皮的名气越来越大,围绕着八亩沟派生了各种版本的民间故事。远一点的是说唐代给风定级的那个太史令李淳风是岐山人,一日,唐太宗发话:“西岐乃西周肇基之地,系元圣周公故里,周礼之乡,有什么佳肴,淳风爱卿带入宫中,让朕享用享用。”李淳风遵帝命回到岐山老家,向乡党、家人打听岐山面食名吃。有一天,家中一侍女怯生生跪拜在李淳风面前说:“大人,小奴的姑姑家在八亩沟,每去探望,姑姑必有擀面皮招待,好香啊!大人不妨去看个究竟,说不定能了却皇上的心愿。”太史令听后大悦,次日便来到八亩沟,详察品尝后,择日便将家中报信小奴女和居住在八亩沟的姑姑、姑父数人带入长安,在御膳房擀起面皮来,太宗及皇室成员食后赞不绝口,从此岐山擀面皮誉满京师。  

近一点的是说清代皇宫御厨王同江是八亩沟人,创出了一种叫御京粉(面皮)的美食。告老还乡后将此厨艺传授给乡党,八亩沟靠擀面皮为生的人越来越多,越做越好,后来就成了岐山美食的代表流传至今。  


责任编辑:万佩琪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

粮油市场报微信公众号

粮油市场报新媒体产品群

回复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