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措并举江苏全链条节粮减损成效明显
2025/5/14 10:07:18粮油市场报收藏
本报讯(记者 胡增民 通讯员 苏粮宣)5月8日,粮油市场报记者从江苏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近年来,江苏围绕建立粮食流通节约减损长效机制、提升储粮质效水平、推动减损技术研发和装备应用、营造爱粮节粮浓厚氛围,从六个方面发力,推动全链条节粮减损,不断提升节粮减损质效。
加强立法修规,筑牢粮食减损法治根基。江苏高度重视、积极建立健全节粮减损法规制度体系,推动多部门综合施策,全社会共同参与。《江苏省粮食流通条例》对粮食节约作出规定,明确地方政府、粮食经营主体和用粮单位等责任义务,为全省开展粮食节约减损提供法治支撑。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粮食节约减损的意见》,对推进粮食节约减损的任务进行分解,明确责任。
重视产后服务,把好粮食流通第一道关口。健全完善产后服务体系。“十四五”以来,全省大力推进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以财政资金为引领,鼓励、带动社会各类主体积极参与,为粮食生产提供全方位服务。截至目前,全省建成238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涉粮企业烘干设备2445台(套),烘干能力15.58万吨/日,实现从产粮大县扩展到产粮县“全覆盖”,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同时,全省持续推进产地烘干中心改造提升,结合新型农业服务主体、种粮大户等,不断提高粮食产地烘干能力。预计到2025年底,全省粮食烘干中心(点)数量达7200个,产地烘干能力达92%以上,总体满足产地烘干需求,有效减少粮食产后“隐形浪费”。
改善储粮条件,夯实粮食减损硬件支撑。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现代型仓储设施覆盖率”纳入全省高质量考核指标体系,激励各地提升仓储设施水平。全省完好仓容达4700万吨,现代型仓储设施覆盖率达90.4%。出台现代化粮库建设指南和管理导则,指导“安全、智慧、绿色、美丽、廉洁”粮库建设。扩大绿色储粮技术应用,用科技赋能粮食减损。
全省储粮新技术应用仓容占比73.6%,国有粮库实现绿色储粮技术应用全覆盖。低温准低温储粮仓容占比近五成,总量居全国第一。2024年完成出库的地方事权粮食储存综合损耗率仅为0.53%,低于国家对政策性粮食考核要求的1%。
完善物流体系,减少粮食运输损失。充分利用江河湖海交通优势,发挥水运主体作用,持续优化提升江海集中物流通道、内河分散物流通道、原粮铁路快速通道和成品粮临港快速物流通道。完善现代化粮食仓储、散粮接发、集装箱接卸和联运转运设施,推广集装单元化和散粮装卸新技术,大力发展粮食多式联运,实现公铁水多式联运和多种装卸方式的无缝对接,减少原粮转运过程损失。目前,全省重要物流港口装卸散粮损耗约为0.1%,损失较小。
推广适度加工,推动粮食消费理念革新。全省落实“两新”政策部署,推动粮油加工设备更新,推广应用先进适用、节能环保、安全可靠的粮油加工设备,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设备,减少粮食加工损耗。
江苏粮油机械制造业总产值多年居全国第一,作为粮机强省,对于推广适度加工具有先天的技术装备优势。江苏积极做好粮油适度加工标准化试点培育,主持修订有关加工精度行业标准,引导加工企业和消费者走出过度追求“精米白面”的误区,减少加工损失。大力推进全谷物行动,减少资源浪费和营养流失。做大粮油精深加工,打造“循环经济”模式,把副产品的附加值挖掘出来,提高粮油综合利用率。
强化节约意识,营造全民节粮爱粮浓厚氛围。创建了全国首个以“节粮爱粮”为主题的专题网站,结合世界粮食日、粮食安全宣传周、粮食科技活动周等活动,开展粮食节约减损宣传教育。加强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全省拥有7个国家级基地、57个省级基地。“十四五”期间,通过开展国家标准宣贯、公益广告征集发布、有奖知识问答等系列活动,扩大粮食节约减损宣传范围,在主流媒体报道1800余篇次,覆盖人群1110余万人次。
责任编辑:王博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正式启动2021/6/21 16:04:20
- “闽”见湘滋味 湖南好粮油飘香福州2021/6/21 14:50:36
- 优质粮食工程答卷优异优粮增加超5000万吨2021/6/21 11:33:04
- 北京20万亩小麦开镰收割2021/6/21 11:32:21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启动2021/6/21 11:31:44
- 护航产业发展棕榈油期权在大商所上市2021/6/21 11:30:56
- 山东省长李干杰到潍坊调研小麦收割粮食收储及燃气安全管理等工作2021/6/21 9:45:54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