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减肥增效“加减法”:让农业生产方式“绿”起来
2018/6/5 10:13:38粮油市场报网收藏
“河南粮食生产减肥增效示范”项目集中了中科院控失肥、有机肥替代等核心技术成果,项目既着眼当下粮食生产减肥不减产,又考虑未来地力提升,意义深远。
日前,在河南省封丘县,中科院STS(科技服务网络计划)区域重点项目“河南粮食生产减肥增效示范”接受了第三方评估专家组的小麦现场测产。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吴跃进介绍了测产结果:“项目示范的减肥增效技术产品在河南省不同土壤类型、不同轮作方式上效果明显。”据悉,“河南粮食生产减肥增效示范”项目由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河南省土壤肥料站和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承担,以提升河南粮食生产养分利用效率、土壤地力和综合效益为目标。
突破可持续发展瓶颈
近年来,河南粮食总产量始终位于全国前列,2016年粮食总产量达5947万吨,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9.7%,居全国第2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量的肥料投入。”吴跃进说。
然而,相关文献资料显示,河南省与我国很多省份一样,在粮食生产中普遍存在化肥施用量偏高、肥料利用率偏低、秸秆还田效果较差的问题,共同构成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为提升河南粮食生产养分利用效率、土壤地力和综合效益,2017年,中国科学院启动了STS区域重点项目“河南粮食生产减肥增效示范”。
吴跃进介绍,项目围绕河南省潮土、砂姜黑土和水稻土三种主要土壤类型,以及小麦—玉米、小麦—水稻、小麦—大豆等主要轮作模式,针对化肥施用量、施肥方法和秸秆还田措施等关键问题,推广环境友好的高效化肥和有机肥、秸秆转化促腐以及科学施肥技术等产品和技术,实现粮食生产减肥增效、培肥地力、“藏粮于地”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目标。
调“绿”生产方式
5月25日至26日,验收专家组分别对封丘、永城和信阳核心示范区的小麦进行了现场测产、核算。验收专家组认为,通过施用新型肥料、增加秸秆还田等,减少了化肥使用量、提高或稳定粮食产量,实现了节本增效、培肥地力、藏粮于地,调“绿”了农业生产方式。
在小麦—玉米轮作核心示范区封丘县黄陵镇,千余亩小麦已黄熟。专家组围绕不同施肥处理进行测产,结果显示:小麦品种徐麦35在控失肥示范田平均亩产412公斤、在有机肥配合无机肥示范田平均亩产444公斤,在绿聚能复合肥示范田平均亩产404公斤,分别较习惯施肥田块增产39公斤、73公斤、33公斤。
在小麦—大豆轮作核心示范区永城市双桥镇,优质强筋小麦郑麦7698在控失肥、绿聚能和有机无机肥均减氮10%的施肥条件下,相比习惯施肥分别增产36公斤、76公斤、45公斤。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科院河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主任吴四发认为,“河南粮食生产减肥增效示范”项目集中了中科院控失肥、有机肥替代等核心技术成果,项目既着眼当下粮食生产减肥不减产,又考虑未来地力提升,意义深远。
吴跃进告知,根据项目目标,通过减少化肥使用量、增加秸秆还田等技术的实施,将推广新型化肥和减肥增效新技术面积3000万亩,带动农民粮食生产节本增效收益5~10元/亩,累计增加社会效益1.5亿~3亿元。
责任编辑:万佩琪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正式启动2021/6/21 16:04:20
- “闽”见湘滋味 湖南好粮油飘香福州2021/6/21 14:50:36
- 优质粮食工程答卷优异优粮增加超5000万吨2021/6/21 11:33:04
- 北京20万亩小麦开镰收割2021/6/21 11:32:21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启动2021/6/21 11:31:44
- 护航产业发展棕榈油期权在大商所上市2021/6/21 11:30:56
- 山东省长李干杰到潍坊调研小麦收割粮食收储及燃气安全管理等工作2021/6/21 9:45:54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