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反馈| 投稿专区| 加入收藏| 注册会员|
热门搜索:小麦粮食视频

提示

您还未开通数字报,数字报会员可免费查看!

拒绝浪费共同守护大国粮仓

2020/4/7 14:39:03赵瑞华收藏

  

疫情全球蔓延,久违地让粮食成为信息化时代舆论场中,众人关注的公共话题。  

是否需要囤粮,有人造谣、传谣、带节奏,有人在思考、争辩、探根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稳步推进,在粮食生产劳动力转移,耕地让位城市、工业扩容,粮食消费需求却持续提升的挑战面前,我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付出了巨大成本。  

从春种一粒粟,到秋收万颗子,再到我们的餐桌,其间有良种补贴、种植补贴、农机补贴、最低收购价收购、粮食存储等诸多环节,都需要国家、各级地方政府拿出真金白银来投入,为的就是“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个成本有多大,可参考三农财政支出总量来一个核算。  

一场疫情引发的对全球粮食贸易供应链风险的担忧,不稳定的情绪遭遇炒作、传播、谣传,演变成比疫情更可怕的恐慌。  

无论囤粮与否,所有参与这次粮食公共话题讨论的人,更应该因此而爱惜粮食、拒绝浪费。因为,你所认识的粮食或已经变了模样走进生活。  

当前,我国人口总量在增加,肉蛋奶人均消费量也将维持增势,满足这些基本的美好生活向往,都要基于粮食总供给量的稳定和提升。  

现实情况是,我们一方面在耕地、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努力稳定、提升粮食生产,满足多元粮食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在饭店、食堂、餐桌浪费着粮食。  

大家公认的数据,据有关专家估算,我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食物约合2000亿元,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餐桌浪费,倒掉的米饭、面食制品等直接浪费自不多言。相信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一众好友酒足饭饱之后,在饭店留下一桌的鸡鸭鱼肉、生猛海鲜,殊不知是在浪费着更多的粮食。  

以玉米为例,2019年,我国玉米产量约2.6亿吨,其中近1.8亿吨转为饲料,做畜禽、水产养殖,约8000万吨作为工业用粮,转化为各种深加工产品。  

以我们食用量最大的猪肉为例,其饲料转化率为2.8∶1,就是说猪每增重1斤(包括肉和骨头),就需要2.8斤的饲料投入,倒掉的是猪肉,其实浪费的是我们种植面积最大的玉米和不远万里进口的大豆。  

吃不完的火腿肠、剩下半瓶子的可乐、甚至被丢掉的部分纸张和衣服……意外吧,也是在浪费粮食啊。  

我们一方面花大成本、下大力气增加粮食生产、进口大量大豆,满足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却又在浪费粮食以及粮食转化品。比起抢购,这场粮食公共讨论更应该教会大家的是了解粮食、爱惜粮食、拒绝浪费。  

满足14亿人的口腹之欲,我们的大国粮仓靠得住!但付出的代价是水资源在减少、肥沃土地在变贫瘠、资源环境在承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只是国家、政府、农民责任,减少粮食损失也不仅仅在田间地头、粮仓车间,更要落实在每个人的餐桌上,每个人的餐盘中,用自身行动抢回本不应、也不能浪费掉的粮食。  

大国粮仓靠得住,更要立得住、稳长远。守得住这份长远,光盘行动只是开始,更自律的公民应该自今天起,拒绝并抵制各种隐性粮食浪费。  

拒绝浪费,守得住大国粮仓,望得见绿水青山。  


责任编辑:戚燕娣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

粮油市场报微信公众号

粮油市场报新媒体产品群

回复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