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反馈| 投稿专区| 加入收藏| 注册会员|
热门搜索:小麦粮食视频

提示

您还未开通数字报,数字报会员可免费查看!

麦收

2018/7/19 10:30:56粮油市场报网收藏

2018中国粮食市场发展报告

52.00

修图后的麦田.jpg

季节转换得好快,到了5月下旬,布谷鸟就在空中飞来飞去,温馨提示着农民算黄算割。5月23日朋友圈出现了横水、长青开镰割麦的消息,作为粮食人,心里就开始发急。收割的开始,意味着收购的到来,老家有地有麦的我,又多了另一层牵挂,不时惦记着那5亩麦子能否顺利收割,因此比平时更加关注老天的脸色。  

凤翔是个产粮大县,粮食市场购销十分活跃,今年小麦质量好于去年,众多粮商都看中了新小麦这个香饽饽,牛顶麦草垛———攒足了劲。果不出所料,开秤收购后几天时间,收购价就一路攀升。粮价上涨,庆幸的是农民的粮食能卖个好价钱,担忧的是粮价不稳则市场易乱,纠结中只得深入一线履行监管职责。周内几乎天天头顶烈日下粮点,家里的麦子无暇去看一看,到了周五,天气预报预测的小雨阵雨按时下了起来,心里不免开始焦躁,好在到了午饭时分就按预报的预测风驻雨停,下午多云转晴晒起了太阳。  

周六没敢睡懒觉,吃过早饭,戴上草帽,骑上单车急急往老家赶。临近村子就急忙拐向承包地。抬眼望去麦子已金黄一片,弯腰细细拨弄麦穗,由于昨天的雨和昨夜的湿气,麦穗是潮湿的,这时收割就增加了晾晒的难度,看着头顶的太阳,就盼着它把更强的光芒洒向这麦田。  

午饭过后,开始寻找割麦机,别的人还想让麦子在地里晒晒太阳,我就想着趁大家还都没叫机子先下手为好,既让闲着的割麦机有麦割,也省得与别人抢机子,再说了,趁早割回来还有地方晒,省得与人争晒场。  

去村旁找割麦机幸运地碰上组里一个小青年刚从割麦机上下来,一问,说是这会儿正好闲着,我就叫上机子去了我家的承包地。两旁的麦都没割,找到界畔,我交待那小伙给两邻家多留一行麦,免得割伤了邻家的麦子闹麻缠。骄阳下,割麦机隆隆响着拉起了一道土尘,我站在地头静静看着割麦机潇洒的姿态,心里感叹农业现代化带给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变化。  

作为60后,我们曾切身感受过艰辛的麦收。那是一场最为庄重,最为紧张,最为辛苦,最为神圣的战斗,也是一场人海战役,从开始收割到碾打结束要历经1个多月时间,经过几十道程序。那个年代全社会各行各业都无条件支援夏收,机关学校厂矿都要放忙假。现在麦收,像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一切显得不紧不慢,有条不紊;过去是麦收时节无闲人,现在的麦收带上了节日气氛,特别是年轻人回家割麦就像是回乡过劳动节,穿戴哪像个割麦的样子!麦是用三轮车拉回家的,门前的水泥路扫干净后就开始晾晒麦子。骄阳下,老婆、儿子、儿媳轮流搅动麦子,两个小孙子也跟着帮起倒忙。现在的麦收,真是每个环节都充满着轻松和快乐!晚上,麦子收起后就散堆在水泥路一侧,等待明天继续晾晒。  

第二天,太阳早早就升起了,一家人重新将麦子晾晒开来,到了下午两三点,麦子已晒得咯嘣响,便联系收粮。现在卖粮更是省事,晒干后甚至不用装袋子,收粮车上自带吸粮装置,只要把粮收成堆,一通电抽粮管就自动吸上车箱。收粮人是邻村的,在结账时问我每斤算多少钱,我说按现在行情结吧,他说最高收到1.22元,我说你开车上门来拉粮,扣除运费就按1.2元算吧。  

自己暗想,现在收粮的也不容易,每斤就赚个二三分钱,况且还上门收购,搭了工夫还要烧油,要按最高价结账,他去哪儿赚钱呀。  

今年的麦收就这样结束了,从收割到卖粮实际只用了一整天的时间,这个过程波澜不惊。但今年的收成不尽人意,减产幅度比较大,将近5亩小麦打了2600多斤,亩产500多一点,卖了3100多元,收入比往年减少了四成。  

减产的原因主要是4月初的那场冻害,由此看来,在自然灾害面前,粮食生产还是脆弱的。  

周一正常上班,继续关注粮食收购市场。  

随着整个收购的推进,粮质粮情变得有点复杂,冻害导致的小麦成熟度不一,未成熟绿色颗粒增多,增加了收购难度,加上收购价过快上涨,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另外收购价过快上涨,入库成本高,用粮企业观望等待,迟迟不愿大量采购,农民看着粮价上涨,也产生了惜售心理,这复杂的对峙,需要时间来化解。  


作者单位:陕西省凤翔县粮食局  


责任编辑:职钊立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

粮油市场报微信公众号

粮油市场报新媒体产品群

回复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