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反馈| 投稿专区| 加入收藏| 注册会员|
热门搜索:小麦粮食视频

提示

您还未开通数字报,数字报会员可免费查看!

三、2019年中国玉米市场分析

2020/2/27 10:01:41粮油市场报收藏

  

内容提要:  

2019年是玉米市场化改革平稳推进的一年,玉米市场供需关系进一步优化,农民种植收益不断改善,企业收益稳定需求不断扩大,市场形成了一致的“慢牛”预期,但非洲猪瘟半路杀出,玉米饲料需求受到强烈冲击,仅剩深加工企业独立支撑局面,玉米价格看多预期也被打破。然而年底随着养殖的逐步恢复,玉米价格正逐步回到正轨,并且新年度玉米种植面积下降、临储库存不多等因素令2020年玉米市场依然充满希望。在此我们将从政策、供需、价格、深加工、养殖等多方面回顾2019年国内玉米市场情况,并对2020年玉米市场做出展望。  

一、玉米价格走势回顾与展望  

2019年,受非洲猪瘟疫情冲击,国内玉米现货价格走势可谓跌宕起伏,近似走出了“W”形态,价格重心震荡下移,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国玉米收购均价为1840元/吨,较上年末下跌30元/吨左右。非洲猪瘟导致生猪存栏快速下降,饲料玉米需求大幅缩减,玉米牛市预期打破,年度消费量多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国储拍卖热情也随之下降,年度拍卖21次共成交2191万吨,较去年1亿吨的成交量相去甚远,成交率仅为27.19%,临储库存剩余5000万吨左右,悲观情绪一度笼罩市场。但随着年底生猪养殖规模探底回升,以及玉米产量下降等因素综合影响,市场声音逐渐理性,消费需求也开始回升,市场预期渐稳。2020年玉米种植面积下降程度和生猪养殖恢复情况将在供需两端成为决定玉米走势的核心因素,中美贸易谈判取得阶段性成果也会对农产品及玉米替代品市场产生影响,对国内玉米价格造成间接影响,此方面不确定性较大需保持关注。  

(一)、一至三月价格下跌阶段  

2019年初,市场普遍看好玉米后市,贸易环节存粮主体较多惜售情绪严重,春节前玉米价格始终保持强势,而春节后非洲猪瘟疫情威力逐渐显现,企业节后补库需求大不如前,各屯粮主体资金压力较大,并且担心临储拍卖4月开启进一步影响销售,存粮主体被迫开始出货,价格快速下跌,至3月底一度下跌近百元每吨。以公主岭地区入库价格为例,春节前价格炒至1760元/吨仍难以调货,而春节后不久报价1680元/吨卸粮车辆都排起长龙。在此期间全国玉米收购均价由1870元/吨附近下跌近100元每吨至1775元/吨水平。  

(二)、四月至六月价格上涨阶段  

进入4月份,临储拍卖传言四起,各方对临储拍卖政策研判不一,市场分歧较大存粮主体如坐针毡在“扛”与“割”之间摇摆不定,但随着临储拍卖底价上提200元/吨的传言逐步落实,玉米价格开始快速上修,至5月中下旬,整体现货价格也随拍卖价格上修近200元/吨,临储拍卖政策再次显现其对现货市场“救世主”般的影响力。手中囤货尚未出手的存粮主体无不欢呼雀跃感激涕零,察觉到消费乏力的贸易主体借机快速将存货甩出,而一些固执的存粮主体却将政策拉动研判为行情反转的起点,继续捂货。但全年仅2191万吨的临储拍卖成交量清晰的反应了市场乏力的需求和悲观的预期。在此阶段全国玉米收购均价由不足1800元/吨快速拉升至1950元/吨附近。  

(三)、七月至九月高位震荡阶段  

7月份临储拍卖主导市场,各地价格与临储拍卖为基准区间波动,随着饲料消费下降的影响逐步显现,以及8、9月份部分南方地区玉米上市,价格逐渐失去支撑,临储拍卖成交率下降,价格重心逐渐下移,在此时期价格维持在1900-1950元/吨区间震荡。  

(四)、十月至十二月震荡筑底阶段  

进入10月份华北主产区玉米开始批量上市,收购均价快速回落,较9月份高点下跌近100元/吨,之后在东北玉米整体上市偏慢的支撑下,10月下旬价格开始回升,多空僵持。由于对市场前景普遍悲观,因此各环节存粮较少,需求有限,因此11月中下旬至12月随着整体上量增加价格再次下行。但与此同时,一直持续下降的生猪存栏量开始回升,表明饲料需求最差的阶段已经过去,饲料玉米消费开始回升,预示着本轮玉米价格探底回升的拐点即将来临。  

二、玉米供需情况回顾与展望  

生产方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玉米种植面积约为41284千公顷,较2018年种植面积减少约2%,2018/2019年度总产量25717万吨,比2017/2018年度下降约190万吨,下降0.7%,预计2019/2020年度总产量为26077万吨,比2018/2019年度微增359.6万吨,增长1.4%。进口方面,受我国玉米进口配额限制,整体玉米进口量将依然稳定在500万吨水平。库存方面,临储库存虽然年度消化降速,但绝对库存已经降至5000万吨水平,未来库存方面市场预期的利空作用会逐渐缩小。消费方面,2018/2019年度非洲猪瘟对生猪养殖带来毁灭性打击,饲料消费大幅下降,年度下降幅度在1000万吨水平,至17500万吨水平,而深加工方面增长保持稳定,维持在500万吨而其他方面消费普遍持稳,2018/2019年度消费总体下降500万吨至27292万吨,与2018/2019年度产量缩减相匹配,供需继续维持紧平衡局面。预计2019/2020年饲料消费将呈现恢复性增长,预计至少能维持17500万吨水平,而深加工方面将依然保持500万吨的稳定增长,因此年度消费有望恢复到2017/2018年的水平,维持在27795万吨附近,与年度产量增长预估匹配,因此整体供需依然维持紧平衡态势。  

三、玉米市场政策回顾及展望  

进入2019年,随着玉米市场化改革继续顺利推进,即使在非洲猪瘟对需求严重冲击的背景下,玉米价格也并没有大幅下跌,卖粮难也未再出现,说明市场调节作用已经显现,过去供远大于需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供需匹配程度更高,有关玉米的政策也明显减少,玉米市场向全面市场化迈进,对2019年主要政策简要梳理如下:  

(一)、玉米种植者补贴  

上半年东北三省一区相继公布玉米生产者补贴金额,区域分化明显,体现出国家对整体农业种植结构优化的努力,在鼓励大豆种植的同时,适当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具体补贴标准为黑龙江大豆255元/亩,玉米30元/亩;吉林大豆265元/亩,玉米86元/亩;辽宁大豆276元/亩,玉米76元/亩;内蒙古大豆235元/亩,玉米100元/亩。种植者补贴在保证最基本种粮积极性的同时发挥调解种植结构的作用,从近期农业农村部的表述看,2020年东北地区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将延续,预计政策也将依然以鼓励大豆种植适当调减玉米种植为基调,补贴标准可能维持与2019年相近的水平。  

(二)、2019年不再对玉米深加工进行补贴  

2017、2018作为玉米市场市场化改革的头两年,为了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有关方面一直给与东北深加工企业新季玉米采购补贴,而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供需失衡逐步扭转,2019年玉米价格并未大幅下跌,即使在非洲猪瘟的冲击下基层玉米销售依然顺畅不存在“卖粮难”的问题,因此有关方面没有再对东北玉米深加工企业进行补贴。而2020年随着需求的恢复,整体形势应优于2019年,因此预计深加工方面依然不会有补贴政策,且深加工企业目前也都能保持一定盈利,继续补贴只会加剧深加工企业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三)、控猪瘟促生产政策密集出台  

2019年非洲猪瘟疫情席卷全国,国内生猪养殖受到压重打击,有关部门持续出台政策采取多项措施控制疫情、恢复生产。2019年6月下旬,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意见》,部署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全面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  

2019年8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综合施策恢复生猪生产,取消超出法律法规的生猪禁养、限养规定,发展规模养殖、支持农户养猪,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保障猪肉供应等五方面举措。之后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银保监会等部门,出台涵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养殖用地、给与贷款贴息、提供补助补贴、禁养区给与过渡期严禁一刀切、运输优惠、抵押贷款支持、农机补贴等17条政策措施支持生猪生产发展。  

2019年9月,中央财政进一步采取措施,促进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一是切实落实好非洲猪瘟强制扑杀补助政策。二是完善种猪场、规模猪场临时贷款贴息政策。三是加大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力度。四是提高生猪保险保额。五是支持实施生猪良种补贴等政策。六是强化省级财政统筹力度。  

2019年11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出台《关于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促进生猪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未来3年计划安排500亿元信贷规模和资金,集中用于支持生猪全产业链发展及储备调控体系建设。银保监会召开银行业保险业支持生猪稳产保供座谈会,要求加大生猪养殖、生产、储运、销售等全产业链的信贷投放力度。  

可以预见2020年有关方面依然会持续支持生猪生产恢复,相应后续政策也会进一步出台。  

(四)、燃料乙醇全面推广政策可能调整  

在2018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财政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中规划,到2020年全国范围内将基本实现车用乙醇汽油全覆盖。两年以来已经有大量燃料乙醇项目投产,剧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统计2019年玉米燃料乙醇产能已经达到425万吨水平,比上年增加135万吨(增加产能包括新建、扩建及改造等),虽然产能快速增加但仍然不能满足2020年1200-1500万吨燃料乙醇的理论需求量,而发改委最新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燃料乙醇并不在支持类名录之中,可以看出似乎政策有调整迹象。一方面粮食库存下降影响远期原料供应,即使按照2020理论需求量保守计算,满足全部产能每年也需要消耗3000-4000万吨粮食,而随着玉米和水稻去库存工作快速推进库存已经大幅降低,如果燃料乙醇项目继续快速扩张投产,远期原料供应可能难以满足,届时可能会再次出现“与民争粮”的问题,缓解对石油依赖显然不能影响粮食安全。另一方面,国际油价持续维持相对低位,添加燃料乙醇经济性有限,综合分析且结合市场动态来看,目前全面推广似乎已经放缓,燃料乙醇项目发展在未来几年将进入平稳期,其玉米消耗快速增长可能告一段落。  

综上我们认为,只要2020年国内玉米价格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政策干预会继续减少,将玉米的供需调节交给市场,这也是“供给侧改革”的最终目的,但有关方面依然会保留部分应急政策措施,在玉米价格出现大幅波动时,出台相关政策来稳定市场,一方面保护农民利益,另一方面为行业发展保驾护航。  

四、2020深加工行业增长可能放缓  

2019年玉米市场化改革“红利”逐渐吃完,玉米深加工行业也告别了前两年的超高盈利,无论是酒精企业还是淀粉企业盈利整体趋稳,全年平均开机率在70%附近,年度消费依然保持7-8%的高速增长,消费增量约为500万吨,这主要是由于前期新建或扩建的项目普遍在2019年投产,保守估计年度产能增加在750万吨水平。在饲料消费严重萎缩的大背景下,占全部玉米消费近40%的深加工扛起了玉米收购的大旗,快速消耗玉米支撑市场价格,在2019年如此严峻的形势下玉米价格依然没有大幅下跌,深加工消费增长功不可没。但高速发展之下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及产能过剩问题也开始显现,尤其是氨基酸类项目可谓惨淡经营,开机率仅勉强维持50%。2020年行业竞争势必进一步加剧,行业告别高速增长期,“修炼内功”提升管理和技术水平将成为企业的首要任务,行业整合也可能发生,对于玉米消费而言,由于2020年依然有一部分新增产能投产,消费增长依然可期但预计幅度可能不及2019年水平。  

五、非洲猪瘟造就“超级猪周期”  

2019年非洲猪瘟对国内生猪养殖造成严重冲击,有关方面预计2019年全年猪肉产量为4255万吨,下降21.3%。供应大幅且长期的减少催生了此轮超级猪周期,2019年底国内生猪价格飙升至34.03元/公斤,达到2018年底价格的约2.5倍,二元母猪价格也达到62.88元/吨较2018年底的29元/公斤上涨近117%,仔猪价格也由2019年初的22.44元/公斤上涨至目前的75.53元/公斤。养殖利润相当可观,目前基本在2500元/头,复养难度较高供应恢复至少也要到2020年中期,因此在此期间猪肉价格依然会维持较高水平,养殖利润也会相当丰厚。  

养殖方面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19年度生猪和能繁母猪去1-9月呈现款速下降趋势,从10月份开始出现回升态势,12月份数据显示全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2.2%,连续3个月环比增长,比9月份增长了7.0%。规模化养殖恢复明显,12月全国年出栏5000头以上规模猪场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分别增长2.7%和3.4%,均连续4个月增长。整体生猪养殖形势继续恢复,2020年生猪产能恢复有望步入快车道。而12月猪饲料产量也环比增长2%,连续4个月增长,预示着2020年玉米需求也将跟随好转。  

进口猪肉方面,海关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进口猪肉210.8万吨,增加75%,进口虽然较多但显然无法填补国内供应缺口,2020年预计依然保持增长趋势。  

2020年将是国内生猪养殖恢复的一年,行业结构也将充分洗牌,由于设施和防疫等技术方面的不足,在没有非洲猪瘟疫苗的情况下复养难度大风险高,而实力较强的规模化大型养殖企业具备较大优势,且自身仍有存栏便于商品猪转种猪加快产能恢复,而被疫情“清栏”的中小型养殖户和养殖企业,复养则面临仔猪投入大防疫风险高等问题,因此虽然养殖利润可观但其规模增长困难。因此行业将呈现强者更强,小散退散的趋势。而饲料消费上也会随着生猪养殖而逐步恢复,禽料等其他饲料消费继续保持增长,整体饲料消费玉米有望恢复到2018年水平。  

六、展望  

综合各方面分析,我们认为2019/2020年度玉米供需依然维持紧平衡状态,首先种植面积继续调减,产量不会有明显增加;其次储库存有限对市场没有冲击,玉米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再次深加工方面需求增长将从爆发期转入稳定期;最后随着非洲猪瘟的防控水平提高,饲料需求也会逐步回升,消费端有保障,因此判断年度价格回归到逐步上涨的轨迹之中。  


责任编辑:戚燕娣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

粮油市场报微信公众号

粮油市场报新媒体产品群

回复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