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稻岁月
2023/7/13 15:02:24粮油市场报收藏
捡拾的稻穗要上交给生产队,在确保“颗粒归仓”的同时,还要确保“颗粒归公”。拾稻穗的时光和记忆可以成为历史,可以慢慢被遗忘,但尊崇劳动、敬畏自然、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的传统却一刻也不能丢。
文学大师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讲述了自己母亲在大集体年代,因捡拾集体麦田里的麦穗,被驱赶和殴打的故事,令人心酸和悲伤。对于捡拾麦穗和稻穗,现在的小孩子们可能有些陌生,但对于经历过农村大集体时代的人们来说,却是非常熟悉的劳动场面。
笔者家乡是南方水稻产区,虽没有麦穗但是却有稻穗捡。捡拾稻穗,既跟粮食的重要性和紧缺性有关,又与当时的生产耕作方式息息相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资短缺,粮食更是紧张,很多人都有饿肚子的不堪经历,人们努力的意义就在于能吃饱饭。人们视粮为宝、惜粮如命,每一粒粮食都是农人的宝贝。同时,就当时的生产方式来说,稻谷收割完全靠人工,作业方式粗放,在割稻、打稻的过程中,很容易在田间地头遗落一株株稻穗。每一株稻穗上都至少有十几颗甚至二三十颗的稻粒,也许一株稻穗不起眼,但归集起来却是一笔不菲的粮食财富。所以,就催生了一项劳动:拾稻穗,生产队会安排专人负责捡拾遗漏的稻穗稻粒,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当然,捡拾的稻穗稻粒不归捡拾者所有,而是要上交给生产队,在确保“颗粒归仓”的同时,还要确保“颗粒归公”。
南方双季稻产区,每年的“双抢”最辛苦最忙碌,由于当时全部是人工抢收,大人都忙着抢进度抢时节,没有空闲的人员和多余的精力,这捡拾稻穗的劳动一般就专门交给生产队里的小孩子们来做。农村“双抢”与学生们放暑假的时间几乎完美契合,刚放暑假,“双抢”也开始了,小学生们就被组织起来,通过选择后,部分孩童会被生产队选上,跟随收割作业组去稻田里捡稻穗。说实话,能被选上去拾稻穗还是蛮高兴的一件事情,因为去捡稻穗并不是无偿,生产队会临时给予捡拾稻穗的孩子们工分补助,在减少粮食损耗为集体增收的同时,又为自己的家庭作出了贡献。
捡拾稻穗次数多了,多少悟出了些门道,捡拾也就变得熟稔起来。捡拾稻穗重点是这几个地方,一是稗草丛,稻田中生长一些稗草,稗草丛中会夹杂一二株稻穗,农民割稻时往往忽略,捡拾时,就要从稗草中找出稻株来;二是泥田和稻茬上,在割稻以及稻把传送过程中容易遗落稻穗,需要仔细搜寻;三是稻谷脱粒时,稻把不齐整,个别稻穗没有完全脱粒,需要在稻草堆中再翻捡一遍。捡拾稻穗,不需要什么技艺,只要用心和专心即可。
拾稻岁月中,身心也得到了磨练。农村孩子虽说对生产劳动并不陌生,但捡拾稻穗的现场和亲身经历,还是让人产生震撼、感动和敬佩。水稻“双抢”季节,正是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从清早起,白花花的太阳光就毫无保留地照射大地,没有一丝的风,野外的稻田,热浪袭人,连空气中都弥漫着酷热的味道。农民们顶酷暑、战高温,割稻的人们在稻田里一字排开,手握镰刀,弯腰弓背,一整天机械地重复着割稻动作,热了,抹一把汗水,累了,伸腰舒一口气;打稻的人,脚踩打谷机,双手紧拿稻把伸进滚筒脱粒,手脚并用,累得精疲力竭。一粒稻谷,光是在成熟时节收割归仓就要付出如此多的艰辛和努力,更别说从育种、栽培、管护等全链条全环节的付出了,以及还有后续的整晒、保管、加工等过程,真正体会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每一粒粮食都是劳动和汗水的结晶,每一个人都应当唱响“爱粮节粮”的主旋律。
如今,拾稻穗的场景已不多见,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粮食的丰收和增产,人们已无一日三餐之忧,不再有去田间地头捡拾粮食的动力。再则,农业生产也日益机械化现代化,在粮食收割环节,联合收割机取代人工作业,在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效率的同时,更是在节粮减损的指导思想下,设备更完善,收割技术更成熟,使得收割环节的损耗大幅度降低,田间也无稻可捡,这是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馈赠。
拾稻穗的时光和记忆可以成为历史,可以慢慢被遗忘,但尊崇劳动、敬畏自然、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的传统却一刻也不能丢。(郑学良,作者单位:农发行湖南怀化市分行)
责任编辑:莉莉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正式启动2021/6/21 16:04:20
- “闽”见湘滋味 湖南好粮油飘香福州2021/6/21 14:50:36
- 优质粮食工程答卷优异优粮增加超5000万吨2021/6/21 11:33:04
- 北京20万亩小麦开镰收割2021/6/21 11:32:21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启动2021/6/21 11:31:44
- 护航产业发展棕榈油期权在大商所上市2021/6/21 11:30:56
- 山东省长李干杰到潍坊调研小麦收割粮食收储及燃气安全管理等工作2021/6/21 9:45:54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