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反馈| 投稿专区| 加入收藏| 注册会员|
热门搜索:小麦粮食视频

提示

您还未开通数字报,数字报会员可免费查看!

青苗发,功罪千秋任评说

2023/11/16 10:45:51粮油市场报收藏

元丰八年(1085年)七月的一天,江苏江宁。

夏日炎炎。穿城而过的秦淮河,有气无力地淌流着。岸边的一株株垂柳,无精打采地耷着叶子。尖利聒噪的蝉鸣,一阵焦似一阵,令人觉得燠热难耐。第二次去相的王安石,隐居在秦淮河畔的老宅中,悟佛参禅、研经著书。午间,忽然而至的一封朝廷邸报,令昏昏欲睡的王安石内心一凛,困意全无。捧展邸报,一行行读来,背间顿觉寒意彻骨:哲宗荣登大宝,太皇太后高氏奉神宗遗命临朝听政;司马光被任命门下待郎(即副宰相),范纯仁等反变法派人物重返朝堂;下诏废罢保甲、方田均税、市易等新法,恢复旧朝规制……

十年新法,一朝尽毁;平生功业,终付流水。一脸怅惘的王安石,对此骤变感到突然,但好像又早有预感。他将邸报又反复细读几遍,尤其是有关废除新法的诏命,生怕昏花老眼错过什么重要的信息。

没有提及“青苗法”?!王安石心中疑惑。但思忖片刻,似乎也悟到了什么,遂苦笑一声,喃喃自道:“司马十二作相矣!”

(一)

口中念及的“司马十二”,正是与王安石在朝堂上缠斗多年的“政敌”司马光。

司马光,生于天禧三年(1019年),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王安石,生于天禧五年(1021年),庆历二年(1042年)中进士,入仕后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早年,王安石与司马光也是情志相契的良友,与吕公著、韩维在仁宗年间并称为“嘉祐四友”,相互间“同在从班,特相友善”。因司马光于家族兄弟中排行十二,因此亲友近朋私下又呼其“司马十二”。

同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同是一代人杰,两个人却因为对于“熙宁变法”政见各异,终于桥归桥、路归路,相背而行,甚至针锋相对、水火不容。

治平四年(1067年),宋英宗驾崩,年仅十九的神宗赵顼继承大统。此时的大宋朝表面上是锦绣繁荣、盛世升平,而由于官僚机构膨胀、财政入不敷出,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持续蔓延,军备松弛、军力孱弱,辽夏等外邦不断扰边、虎视眈眈……事实上是内忧外患,积弱积贫。尤其是财政赤字连年攀升,“百年之积,仅余空簿”。

一心要效法尧舜的宋神宗,想到了王安石,想到了王安石在嘉祐三年(1058年)上奏的那封长达万言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于是也便有了熙宁元年(1068年)四月那次君臣促膝长谈的“越次入对”。面对神宗期望的眼神,王安石慷慨奏对:“治国之道,首先要确定革新方法。”激勉神宗励精图治,勤勉作为,厉行变法。

君臣际会。神宗对王安石的变法筹谋大为激赏,王安石对神宗的知遇垂青更是备受鼓舞。正如他在《浪淘沙》词中写道的那般:“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谈笑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在神宗的强力支持下,熙宁二年(1069年)二月,朝廷任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设立“制置三司条理司”,由此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拉开了帷幕,史称“熙宁变法”。变法的核心是“理财”和“整军”。在“理财”方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事,用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主旨在于“开源”,先后颁行了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等;同时,为“整军”而公布的置将法、保甲法、保马法也先后分布。

同一项新法,难免有利有弊。“变法派”看到的是正面良效,而“反变法派”看到的是负面危害。变法推行伊始,反对之声蜂起,尤其集中于财政领域的“青苗法”等新政。其中,司马光的态度最为强烈,他主张“节流”,认为无必要实行新法,遵循旧法,亦可解决危机。认为“青苗法”是痴人说梦,“不加赋而国用足,不过是设法阴夺民利,其害甚于加赋”。面对司马光等反变法派的指摘,王安石直言辩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司马光太了解这位昔日老友的执拗,既气愤又无奈,上表:“臣之与安石,犹冰炭不可共器,若寒暑不可同时。”辞官离朝,谪居洛阳十五年,绝口不论政事,悉心编撰《资治通鉴》。

(二)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或者,只有写于皇祐二年(1050年)夏天的这首《登飞来峰》,最能反映变法之初王安石的心境。胸怀改革大志,高瞻远瞩,为实现心中抱负无所畏惧、雄心百倍、勇往直前,何惧浮云蔽日、艰难险阻?

而作为变法的重要内容,也是“变法派”与“反变法派”争论的焦点,“青苗法”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据史载,“青苗法”初行于唐朝。唐之中后叶,为缓解财政危机,增加年岁收入,依托常平仓储粮,推出“青苗法”。至宋,与“青苗法”相类的政策,也曾在多地施行。如当时的陕西转运使李参根据西北“兵多民少”生产不足以供给的现状,为保边防粮草之需,特向苦寒之地的民众发放“贷款”,从而使得自耕农积极性大涨,粮食丰收、农民获益,而且地方赋税丰足、边防稳固。同期,王安石在知明州鄞县时,也有相类的举措,收效显著。

王安石重新优化的“青苗法”,“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旨在以政府发放的普惠性小额贷款,限制或代替豪富发放的高利贷,抑制农民被盘剥、土地被兼并,同时为政府财政“开源”,既利民又富国。

“以常平、广惠仓见在斛斗,遇贵量减市价粜,遇贱量增市价籴,其可以计会转运司用苗税及钱斛就便转易者,亦许兑换,仍以见钱,取民情愿预给。”将各地常平仓广惠仓累积储存的约一千五百万贯石粮食,兑换成现钱,由乡民自愿申请借贷。着重申明,借贷时必须坚持自愿原则,各地不得强制摊派。

“取当年以前十年内逐色斛斗、一年丰熟时最低实直价例。”为求公允,乡民借款时,以本年之前十年内丰收年的粮食,作为该年粮价折算标准。

“五户以上(河北路以十户)为一保,约钱数多少,量人户物力……客户愿请者,即与主户合保,量所保主户物力多少支借。”借贷者每五户(或十户)结成一保,根据保户内家庭的实际财产情况及需求,进行放贷。农户申请用贷,须与主户联保,且要考虑主户的家产情况。

“第五等户并客户,每户贷钱不得过一贯五百文,第四等每户不得过三贯文,第三等每户不得过六贯文,第二等每户不得过十贯文,第一等每户不得过十五贯文。”根据请贷户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级,设立贷款上限,控制风险。

“有愿给本色,或纳时价贵,愿纳钱者,皆许从便;如遇灾伤,亦许于次料收熟日纳钱。”借贷期满,农户在归还时,可以缴纳现款,也可以按价折成粮食。若当年遇到灾荒,可以推迟纳还。

“如支与乡村人户有剩,即亦准上法,支俵与坊郭有抵当人户。”城乡居民均可借贷,但首先保障乡村农户,有剩余则也借给城镇人家。

“每年正月三十日以前贷请夏料,五月三十日以前贷请秋料,夏料和秋料分别于五月和十月随二税偿还,各收息二分。”每年贷款分两次进行,到期后随交夏秋两税归还,同时还本付息,利息20%。

“先行于河北、京东、淮南三路,俟成次第,即推之诸路。”首先在河北、京东、淮南试行,之后再在各地进行广泛推广。

“广惠仓除量留给老幼贫穷人外,余并用常平仓转移法。”新法也考虑到基本的应急需求,提出广惠仓仍要做好基本的赈灾保障。

(三)

青苗法,自熙宁二年(1069年)九月实施,元祐元年(1086年)八月废止,存续十六年。

虽屡被“反变法派”攻讦,称其“唆民求利,取利甚重”。然而它不仅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实行国家直接向民众贷款的金融制度,是世界金融史上最早的样板”,而且在施行期间确实给宋廷政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据《宋会要辑稿·食货五》记载:“散钱最多元丰六年,散一一零三万七七七二贯石匹两,敛一三九六万五四五九贯石匹两”,利息近四百万贯;熙宁六年的利息二百九十二万贯。如此可观之收入,大大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也因此“青苗法”成为“熙宁变法”中最具影响的法例之一。

当然,不可否认由于“青苗法”自身的设计缺陷,加之施行过程中王安石用人不当,尤其是基层官员急功近利,强行摊派、擅自加息、野蛮催收等劣行层出不穷,使得农户深受其害,甚至家破人亡,使得“青苗法”最终黯然离场。

“有趣”的是,熙宁五年(1085年)五月司马光官拜门下待郎,大权在握,短短数日内便废除了保甲法、方田均税法等,但只字不提“青苗法”。直至元祐元年(1086年)八月,各地仍在继续发放青苗钱。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执政之后的司马光此时才发现,表面繁荣之下的宋王朝实已千疮百孔,维系政府运转的大量钱财,从何而来?想想都怕,这也让司马光犹豫再三,不敢贸然中断这条“财路”。而此时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当王安石得知老友司马光为相时的那声苦笑,以及那句“司马十二为相矣”背后的潜台词———“老朋友,你终于当上宰相了!也许只有坐到了这个位子,你才会真正理解我的苦衷啊!”

不但在司马光为相期间,即使到南宋、元、明诸朝的财经政策,依然可见“青苗法”的影子,只不过变换名字罢了。

长期以来,政经史学界对“熙宁变法”、对“青苗法”,以及对王安石本人,一直争议不断。但不可否认,王安石是一位顶天立地的政治家、坚毅果敢的改革家。黄庭坚在《跋王荆公禅简》中评价王安石“余尝熟观其风度,真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酒色,一世之伟人也”;清末民初梁启超在《王安石传》中如此评价“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而于变法初衷,清代学者李绂在《穆堂初稿》中认为王安石眼见国家衰弱,不得不担负起富国强兵的重任,恰又遇到大有作为的君主,于是立制度、变风俗、力排众议而推行新法。他是为“谋国家万世之安”,而不是为了个人利益,“其术即未善,其心则可原,何奸之有?”

古往今来,凡为改革者,终是难逃缠身。想起王安石的非非是是、想起“青苗法”的是是非非,不禁又想起一部电视剧的几句歌词:“数英雄论成败,古今谁能说明白,千秋功罪任评说,海雨天风独往来,一心要江山图治垂青史,也难说身后骂名滚滚来,有道是人间万苦人最苦,终不悔九死落尘埃,轻生死重兴衰,百年一梦多感慨……”(韩红军,作者单位:中原粮食集团多福多食品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莉莉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

粮油市场报微信公众号

粮油市场报新媒体产品群

回复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