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
2019/8/8 10:32:55粮油市场报收藏
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
虽非盛夏还伏虎,更有寒蝉唱不休。
———《立秋》
古时文人多悲秋。唐代诗人令狐楚曾作《立秋日悲怀》:“清晓上高台,秋风今日来。又添新节恨,犹抱故年哀。”诗圣杜甫也未免俗,逢秋便悲戚,发出大慨叹:“日月不相饶,节序昨夜隔。”“平生独往愿,惆怅年半百。”不知怎的,我也到了可以悲秋的年纪,却不曾悲秋。甚至,我还一如既往,像儿时那样,对立秋日的到来,总有一种莫名的期盼。
我记得,那时问起何时立秋,总有长辈抚摸着我的脑袋说,何时立秋与你这小鬼头有啥关系呢!是的,那年头,何时立秋的确与我没有多大关系,可我还是特别关心何时立秋。节气关乎农事,我那时已经懂得关心农事,喜欢蹲在田头看稻谷由青变黄。小暑大暑,一年当中以暑热命名的两个节气,是农事最繁重最紧张的时刻。在那一个月时间里,必须完成“双抢”———将成熟的早稻收割起来,还要将晚稻的秧苗栽插下去。
一年当中最炎热的天气,又赶上了最艰巨的劳动任务,乡人的辛苦不言而喻。大人的忙、苦和累,孩子是能看得见的,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帮不上什么大忙,仅能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提着那把黑黝黝的陶泥瓦壶,从家里出来,走走停停,在白花花的烈日下把茶水送到田畈上。
送个茶水都不容易,那孩子自然明白大人们在烈日下躬身劳作是个什么滋味,肩挑一两百斤潮湿的稻谷赤脚走在滚烫的田埂上又是多么不容易。从大人们急匆匆的脚步上,那孩子差不多能感觉到,立秋日的到来为时不远了。对于立秋日的期盼便是必然,似乎立秋日一到,大人们的苦和累也就到头了。
也可能是早年期盼立秋的缘故吧,成年以后,走出乡土,虽远离农事,每到盛夏季节我依然惦记甚至盼望立秋。这里面当然也有天气的原因,暑热难熬的日子,人都希望它快快过去,凉爽的日子早些到来。
生活在江淮之间的人们,对于夏天多持不欢迎态度。六月入梅,七月入伏,梅伏天是一年中最熬人的时光。从前,人家对娶回的新媳妇一般不会过早评价,不经历三个“梅伏天”,绝不说人家好与不好。之所以说要过三个“梅伏天”,就因为要经得起考验,长时间的考验,尤其是艰难时期的考验。
相对来说,梅天还要好一些,主要是潮湿。伏天就不一样了,它继承了梅天的潮湿,又加上了自己特有的闷热。以天为顶,以地为底,天地之间就是一个庞大的烤箱,世间万物都烘烤在这只巨大的箱体内。人在其中,不被烤得心神不宁烦躁不安才怪呢。
江淮地区的立秋,并不意味着真正的秋天已经到来。如同春天的到来不是立春,要到春分,真正的秋天也要到秋分前后。立秋尚未到来,秋分就更遥远了。
伏天分为三伏,头伏、中伏和末伏。一般情况下,末伏的后几天总会持续到立秋节气。虽然立秋了,还在伏天里,酷热不退也就必然了。吾乡有句谚语:“秋夹伏,蒸得熟”,说的就是“秋老虎”的厉害。当然,秋后的酷热,毕竟是指日可数了,亦如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秋前和秋后,天气酷热多少还是有点区别。
古人将立秋十五天分为三候:初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仔细体察,在江淮地区这三候虽不明显,但还是有些蛛丝马迹的。
先说风吧,虽还不凉,但也与秋前的火风有那么一点点不同。立秋前的风多是南风,裹挟了南方的潮湿和温热。立秋后风多从北方来,多少干燥一些,吹到人的皮肤上,能吸人的汗水。北方气温相对低一些,从北方送过来的空气原本是有凉意的,进了这只大烤箱凉意就不那么明显了。
至于露,立秋时节在江淮地区更是不易看到。昼夜温差大,夜间温度骤降,空气才会凝结成水珠吸附在草叶上。
说到蝉,那才最明显。立秋之前有蝉鸣,立秋之后那段时间,蝉叫得更欢。经过一个夏天的成长,植物体内的汁水由丰沛到浓烈,蝉吃好喝足,舒舒服服,也就得意自鸣了。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立秋过后,笼罩在江淮地区的大烤箱终会分崩离析,云层越来越远,天空越来越深邃。行走在合肥街头林荫道上,偶有一片半绿半黄的梧桐树叶落下来,嚓的一声栽在地上。此时,人才确信,虽然气温还在夏季,立秋节气真的到了。
(作者单位:农发行安徽省分行)
责任编辑:周栋梁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正式启动2021/6/21 16:04:20
- “闽”见湘滋味 湖南好粮油飘香福州2021/6/21 14:50:36
- 优质粮食工程答卷优异优粮增加超5000万吨2021/6/21 11:33:04
- 北京20万亩小麦开镰收割2021/6/21 11:32:21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启动2021/6/21 11:31:44
- 护航产业发展棕榈油期权在大商所上市2021/6/21 11:30:56
- 山东省长李干杰到潍坊调研小麦收割粮食收储及燃气安全管理等工作2021/6/21 9:45:54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