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综合种养效益翻番 亩均净增收超1000元
2017/10/30 10:51:19粮油市场报网收藏
稻田里正常栽种水稻,环沟及中间水渠内放养龙虾、甲鱼、黄鳝等,稻田为龙虾、甲鱼提供食物及藏身场所,甲鱼粪便又成为天然有机肥……在浦口、高淳等地,这种稻田综合种养技术越来越多,一地多用、一水多用的共作模式,亩均净增收益超过1000元,综合种养实现效益翻番。稻田混养,温室鳖变身野生鳖
在浦口区永宁街道青山社区,种植大户赵学山正在悄悄进行一次混养试验:他从自己种植的1000亩水稻田里,选出80亩地,在四周围上了一圈高约50厘米的防逃板,稻田里按比例放入了一批甲鱼。
稻田综合种养效益翻番
甲鱼苗从马鞍山购进,2个月前放入时每只净重8两左右。“每亩放50只,一共放了4000只甲鱼苗,每只30元左右。”赵学山说。
这些原本长在温室内的甲鱼苗,在稻田里生长了2个月,长势如何?9月底,记者来到这片稻田探访,稻秧已经泛黄,沟渠内水深仍有1米多。只见一名工人跳入沟渠,在水草内摸索片刻,便捕获了一只爪子锐利、浑身淡青色的甲鱼。
赵学山掂量着甲鱼说,“这只甲鱼估计在1斤重左右,由于平时不喂饲料,增重不是太多,但完全生长在纯野生环境,属于真正意义上的野生甲鱼,品质好,市场受欢迎,这样的甲鱼卖到市场每斤起码60元。”
记者获悉,稻田、甲鱼共作的好处是绿色生态,甲鱼在稻田里面抓虫为食,其粪便可就地作为水稻的有机肥,水稻肥料投入减少,稻子产量几乎没有下降,又多了一笔甲鱼的收入——据赵学山测算,每亩地除去防逃板、开挖沟渠等成本,再减去甲鱼损失,每亩地一年可以增收约1500元。
“稻虾黄鳝共作”,亩均效益翻番
相比今年刚开始尝试稻田甲鱼共作的赵学山,永宁街道友联社区的许乃兵从去年就开始尝试“稻虾黄鳝共作”的生态种养模式。
许乃兵在当地承包了近2000亩地种水稻,其中230亩拿出来开展综合种养。他通过摸索后发现,对水稻田进行改造后,可以套养龙虾,龙虾捕捞结束后,再放养黄鳝。
在许乃兵的试验田里,水稻田除了中间开沟外,四周也挖出了4米宽左右的沟渠,沟渠内水草茂盛,稻田四周同样设置了防逃板。
“今年龙虾捕捞已经结束,每亩地大约增收六七百元,”许乃兵指着水稻田说,套养小龙虾的好处是除草、排泄物增肥。捕完小龙虾后,就可以向稻田投放黄鳝。一亩地只需投放6—8斤黄鳝苗,在春节前后开始捕捞,大约可以捕捞六七十斤黄鳝。两项相加,“稻虾黄鳝共作”的综合种养模式,每亩纯收益可以增加约2000元。
在许乃兵看来,综合种养模式的效益,比单纯种植普通水稻的效益翻番,水稻品质也提高了,真正的生态大米,市场也更受欢迎。
9000多亩地“一地多收”
“一水两用、一地多收”,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在提高土地与水资源使用效率的同时,也增加了农民收入,成为水产养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背景下的新探索。
今年南京市大力实施退渔还湖、还库、还河,网围养殖需要退减、网箱养殖需要退出,随着放养面积不断缩减,养殖布局进一步优化,渔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的推广应用是实现渔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实现了“一水两用、一地多收”,带动了农民增收。目前,南京市稻田综合种养水面已经达到9000多亩。
据市农委相关人士介绍,在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动下,水产养殖经济效益不断提升、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相比去年,今年上半年水产业产值增长了5.7%,达27.3亿元左右。今后,南京市将进一步加快推进渔业生产新设施建设和新装备应用,大力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池塘工业化养殖等新技术、新模式,推动水产养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提高地产水产品自给率和品质,提高本地养殖户种养效益,促进渔业产业提质增效。
原标题:稻田综合种养效益翻番亩均净增收益超1000元
来自:网易新闻
责任编辑:武洋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正式启动2021/6/21 16:04:20
- “闽”见湘滋味 湖南好粮油飘香福州2021/6/21 14:50:36
- 优质粮食工程答卷优异优粮增加超5000万吨2021/6/21 11:33:04
- 北京20万亩小麦开镰收割2021/6/21 11:32:21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启动2021/6/21 11:31:44
- 护航产业发展棕榈油期权在大商所上市2021/6/21 11:30:56
- 山东省长李干杰到潍坊调研小麦收割粮食收储及燃气安全管理等工作2021/6/21 9:45:54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