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的记忆
2023/6/15 10:34:16粮油市场报收藏
在豫北小城济源长大并从事了40年的粮食工作,我对小麦有着别样的感情。小时候,最期待的是什么时候能吃上白蒸馍或者捞面条。然而平时吃的大都是蒸红薯、蒸菜糕、玉米面糊糊,如果偶尔有个头疼脑热,能喝一碗飘着香葱的酸汤面叶,那病大概会好上一大半。
小麦面好吃,但记忆中,小麦由播种到管理到收获,整个过程漫长而又艰辛。
播种前,要施足底肥,然后深耕,给小麦铺一张肥沃的“产床”。那些农家积攒多时的牛羊猪粪、绿肥,要一趟一趟地运到田间,均匀撒开,然后由农人扶着犁,指挥牛马把整块地犁一遍,再踏着带齿的耙,把犁过的地蹚平,然后打出一格一格的畦子,才能播种。
播种摇耧是个技术活。漏斗下面的缝隙调多大,耧摆跳动到啥位置,摇耧时用多大劲,让牲口走多快,这些都影响着播种的质量。
小麦“一辈子”要喝三次水:入冬前浇一次“越冬水”,春节后浇一次“返青水”,扬花后10天左右再浇一次“灌浆水”。至于除草、打虫、施追肥,那是一样也不能少的。如果冬天能下几场大雪,对小麦来说,再好不过。正所谓“麦盖三场被,头枕白馍睡”。
“灌浆水”一浇,麦穗渐渐饱满起来。等到收割前麦粒泛白,人们割几捆青麦穗,在火上燎去麦芒,然后搓出青麦籽,用簸箕簸去青糠,在石磨上磨成长长短短曲曲弯弯的“碾馔”,那就是青黄不接时最美的时鲜美味了。
“蚕老一时、麦熟一晌。”人们一旦发现哪块地里的麦子熟了,一刻也不敢耽搁,全家老小戴着草帽,穿上长袖衣服,夹着镰刀,就直奔烈日下金黄色的麦田去了。
大人们一次割六行,唰唰唰地往前冲;孩子们一次割三行仍拉在后面,年老体弱的甚至坐在凳子上一寸一寸往前挪。偶尔惊起一只野兔,“嗖”的一声从眼前蹿过,一时间喊声一片:“兔儿!兔儿!”“逮住!逮住!”“跑哪儿了?”割麦的人们一时间忘记了辛苦,撵兔的劲头比割麦子足多了。
不知是谁家的孩子吆喝着手上起泡了,只听他喊道:“我手割烂了!”,再不就是谁站直身子,边揉眼睛边喊:“我眼里进了一只小飞虫。”偶尔有麦穗透过衣服触到汗津津的皮肤上,那种刺痛、瘙痒的滋味,真是一言难尽。
挨到收工,只见大人小孩儿一个个趔着腰,一脸黑麦灰被汗水浸成一道一道的,都成了大花脸。
运麦进场,同样是一项大工程。男劳力们用桑木杈叉起麦铺,一下一下压着茬儿往平车上装,一直装到杈子尖儿也够不到的高度,才用大绳前后左右用力固定好。
打场时,老黄牛拉着青石碌碡,在铺好的麦子上一圈一圈地循环碾轧,人们用木杈将碾平的麦秸挑起来翻晒,之后老牛再拉着碌碡在上面碾轧,如此反复数次,直到麦粒与麦秸完全分离,铺在金黄色的麦秸片下面。
扬场的技术含量最高。一方面得靠老天爷送来凉风,另一方面还得靠手臂的巧劲儿。风来了,男人们手持木掀,迎风站立,一掀一掀把打好的麦子扬向天空。那脱去麦糠后净刷刷的小麦粒,便如金子雨一般,沙沙地落在麦堆上。而那麦糠,则随着风和庞大的扫帚,飘向远处。一位头戴草帽、手持竹帚的老者,随着扬场人的节奏,轻轻掠去偶尔落在麦堆上的麦糠。
夜幕降临,打麦场成了孩子们嬉戏打闹的最佳场所。有的在散发着麦草味的麦秸上翻斤斗,有的在白光光的场地上打马车、斗鸡,有的在麦堆间捉迷藏……
晒麦的时候,需要不时地用竹耙推着翻晒,还得看着别让猪拱、鸡刨、鸟啄……若有一片乌云飘来,落下几滴大雨点,那整个晒场都慌了神。“快点!下雨了!”的吆喝声,杂乱的脚步声,刮板、木掀与麦子的摩擦声,融会在一起,像是一场短兵相接的战争。直到晒了一地的小麦被拢成一堆儿,蒙上塑料布,人们才能长长地呼口气,算是收兵。
打好的麦子首先要挑出好的部分上缴国家。在交粮的高峰期,各式的车辆排成队,等在粮所门前。当年壮劳力背着沉重的粮袋,喘着粗气,通红的脸上流着汗水,一步一步踩着路板,攀上仓内粮面最高处倾倒的场景,至今还在眼前浮现。
手持“粮探”的质检员,仔细察看手中小麦的色泽,分出白麦、花麦或者红麦。听着小麦在嘴里“咯嘣咯嘣”的响声,判断小麦的水分含量。再用容重器测出小麦的容重,定出等级。
“宁流千滴汗,不坏一颗粮”,这是我们粮食人的座右铭。不但要确保仓内粮面平整、一尘不染,还要保证仓房门窗严密、粮温适中、无病虫害、无霉变。如果发现粮食有生虫迹象,保管员就要戴上防毒面具施药熏蒸。
2006年,国家取消农业税。至此,在中国大地上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成为历史。从此,农民种地不但不用交税,而且还能领到种粮补贴。
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日渐提高,人们犁地、耙地、打垄有了一体机,除草有了除草剂,打药用上了无人机。联合收割机独立完成收割、脱粒、扬场、麦秸打包等繁重劳务,原来由成百上千名农民耕种的土地,如今只需数十人即可轻松完成。粮食经纪人直接到田间地头收购小麦,种植户只消坐在地头的树阴下,即可享受丰收成果。
仓储保管也实现了智能化。自动取样、电脑检验、电子过秤、自动输送、自动清理等先进设备,早已取代了过去的肩扛人背。售粮农民坐着不动,就能在一站式便民售粮大厅看到整个售粮过程。粮食结算也实现了“一卡通”,粮款当天就能打到银行卡上。
如今,白面馍、白米饭已经成为国人的家常便饭,人们由吃不上饭到有饭吃,再到能吃饱、吃得好,日子越来越好。(张国胜,作者单位:河南省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责任编辑:莉莉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正式启动2021/6/21 16:04:20
- “闽”见湘滋味 湖南好粮油飘香福州2021/6/21 14:50:36
- 优质粮食工程答卷优异优粮增加超5000万吨2021/6/21 11:33:04
- 北京20万亩小麦开镰收割2021/6/21 11:32:21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启动2021/6/21 11:31:44
- 护航产业发展棕榈油期权在大商所上市2021/6/21 11:30:56
- 山东省长李干杰到潍坊调研小麦收割粮食收储及燃气安全管理等工作2021/6/21 9:45:54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