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反馈| 投稿专区| 加入收藏| 注册会员|
热门搜索:小麦粮食视频

提示

您还未开通数字报,数字报会员可免费查看!

天津小站稻:龙头带动产业提振 金字招牌荣光重启

2023/7/25 11:02:23王影影收藏

正值盛夏晴空烈日之际,记者却步入了一大片绿意盎然的水稻田。行走在田间步道,微风轻拂送来幽幽稻香,刚过分蘖期的水稻苗正茁壮成长,稻田中有鱼虾潜游,蜻蜓翻飞,远处沙鸥翔集,白鹭戏水觅食。坐拥这一派田园风光的并不是某个湿地公园,而是位于天津市津南区北闸口镇吕坨子村的“稻香源”小站稻绿色生态示范园区,也是天津食品集团利达粮油有限公司所属天津市优质小站稻开发有限公司的小站稻核心种植基地。

天津小站稻是我国著名优质的水稻之一,文化积淀深厚,是我国农耕文明时代的重要优秀结晶。近年来,天津市重振小站稻高端大米品牌,构建市、区两级统筹管理小站稻品牌组织架构,实现了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协同发展,依托天津食品集团等龙头企业的带动,正加快形成定位清晰、档次衔接、产品互补的新格局,小站稻金字招牌得到重塑,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持续提升。

深挖地源优势聚合发展  小站稻品牌走向复兴

天津小站稻原产于天津市津南区,已有千年历史,起源于宋、辽时期,发展于明代,成名于清朝末年,因当年军事重镇“小站”位于此地,故名为小站稻。作为北方稻作文化中的典型,小站稻具有“白里透清,油光发亮,粘香适口,回味甘醇”的特有风味,曾作为宫廷御膳之米。

新中国成立后,小站稻进入了发展黄金时期,一直持续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小站稻发展曾达到鼎盛,平均种植面积维持在23万亩左右。1972年华北大旱后,“九河下梢”之地水源断绝,小站稻一度趋于衰落,下滑到低谷时,全市种植面积仅存11万亩。

为重振小站稻产业,2018年,天津出台了《天津小站稻产业振兴规划(2018-2022年)》,开始全面推动小站稻产业振兴,从“一粒良种”到“万亩良田”,从单一种植到农旅融合,天津小站稻找到了振兴之道,开始走上复兴之路。

经过几年的恢复性发展,2023年,天津小站稻的播种面积已达到100万亩,天津市依托天津小站稻产业联盟,加强科研院所与龙头企业的合作,搭建了“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立了天津小站稻品种、基质育秧、栽培、收获、烘干、储藏、加工和食味评价等标准以及“公司+基地+农户”统一生产和加工标准,小站稻区域公用品牌开始形成标准化的链式发展模式。

同时,以利达粮油优质小站稻公司为中心的一批核心企业,创新打造了“天食小站稻”“利达小站稻”“日思小站稻”“和跃升小站稻”“津宝地小站稻”等一批产品品牌,并深入开发稻耕文化等多重功能,推动形成集高效生产、生态保护、观光休闲、示范服务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现代都市型农业模式。

各方同心、同向、同力,小站稻这颗明珠开始光彩重现,并迈向更大舞台。今年5月5日,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党委书记、主任金汇江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小站稻已经开始走出天津,品种覆盖京津冀和山东、江苏等地1000万亩种植区域。下一步,天津市将进一步调整优化小站稻产业发展布局,以津南、西青等区为重点,打造5万亩品牌文化和种业科技核心保护区,以武清、宝坻、宁河等区为主,打造60万亩优势产区。未来五年,力争实现全产业链产值和品牌价值“双百亿”目标。

龙头舞产业活  小站稻实现全产业链提升

龙头强才能产业壮,要想聚链成群,离不开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天津食品集团胸怀使命重塑天津小站稻金字招牌,建立天津小站稻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分子育种基地、小站稻品质与食味分析评价中心、水稻智能化育秧基地,着力打造集选种育秧、标准种植、稻谷收储、稻米加工、市场营销、集散流转、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小站稻全产业链体系,让“中国饭碗”装上更多“天津优质粮”。

集团旗下天津利达粮油有限公司作为天津小站稻产业振兴主力军企业之一,在2020年控股天津市优质小站稻开发有限公司,依托其优质小站稻育秧基地和国内先进的信息化种植管理系统,从育种、种植到收割全程监管,实现小站稻品质严控,在小站稻复兴之路上全面发力。

立足小站稻“源、种、魂”核心优势,稳步推进小站稻“三品一标”建设,增大绿色种植基地面积,完善小站稻特色农业示范基地现代农业标准体系建设,打造小站稻高品质优势,充分发挥小站稻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

优质小站稻公司董事长聂飞对粮油市场报记者介绍,作为一家围绕优质小站稻做文章的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他们充分利用“小站稻”地理标志商标,带动津南区及周边水稻种植业实现品牌化、高质化、高端化。在小站稻核心种植区开展小站稻新品种、新技术、新的种植方式的试验、示范及推广,完善和提高小站稻的生产标准,并搭建物联网管理平台,实现产品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全程可监测,提升了小站稻的品牌形象及附加值。

记者在走访中还了解到,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小站稻”品牌,优质小站稻公司不断加强小站稻加工中心标准化建设,公司引进世界先进的瑞士布勒生产线,并最大程度地保留稻米的营养成分、提升大米口感,提高小站稻溢价能力,强大产能,在满足自身需求后还可为周边种植农户免费提供代加工服务。

产学研企各方的协同发展,对小站稻的产业振兴发挥了“四梁八柱”的支撑作用,实现了从稻米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提升,被精心呵护打造的小站稻,已经成为天津农业的一张名片、乡村振兴的精彩示范。

擦亮稻作文化底色  小站稻农文旅融合走向深入

小站稻自清末周盛传的小站练兵而名满天下,至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为拓宽稻作文化赋能小站稻产业的深度和广度,天津市津南区政府精心打造“小站兵米文化特色小镇”,并把小站稻生态资源同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结合,举办“稻米节”等活动,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村稻作文化旅游产业。

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的“小站练兵园”,以小站练兵史实为基础,以北洋历史、天津近代文化、小站稻文化为脉络,已经成为兼具教育、休闲、购物等功能的主题型历史文化旅游区。近3000平方米的小站稻作展览馆,采用声光电以及图片、文字、影片、实物展示等形式,全方位回顾小站稻的历史文化渊源,展现农耕智慧。

通过“稻作文化组合拳”的加载助力,2017年天津津南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中国小站稻米之乡”称号,2020年1月小站稻种植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20年4月小站稻被农业农村部列入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小站稻耕文化特色小镇作为国家发改委20个精品特色小镇的“第二轮全国特色小镇典型经验”进行推广。

为给小站稻产业振兴注入更多活力,天津还积极探索集立体种养、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农业综合体模式,占地总面积1200亩的“稻香源”小站稻核心种植区,成为津南新的生态休闲游园景观和网红新地标。园区内规划了立体种养区域,开展了200亩的有机稻田养蟹,修建了景观栈桥、风车、稻田画,架设瞭望塔等休闲景观设施,湿地稻香美景吸引着城乡居民休闲观光,并承接了天津多所中小学及机构的农耕研学活动,不但提升小站稻品牌附加值,还以产业兴旺推动着乡村振兴。

今年5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公布了2023年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天津小站稻顺利入选,成为政府重点引导和支持发展的产业集群项目,历久弥新的小站稻正在迎来百年难得的发展机遇,小站稻产业也终将再创辉煌。


责任编辑:莉莉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

粮油市场报微信公众号

粮油市场报新媒体产品群

回复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