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反馈| 投稿专区| 加入收藏| 注册会员|
热门搜索:小麦粮食视频

提示

您还未开通数字报,数字报会员可免费查看!

小满麦秋至

2019/5/30 10:43:32粮油市场报网收藏

  

蓝天下的小麦.png


●麦到小满日夜黄。  

●早修农具早打算,莫等麦熟打转转。  

小满时节,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夏季,南北温差进一步缩小,降水量进一步增多,自然界的植物趋向丰满和茂盛,农村到了夏收、夏种、夏管的“三夏”大忙季节。由于此时小麦籽粒处于乳熟后期,民间有“小满小满,麦粒渐满”“麦到小满日夜黄”“小满十日见白面”“早修农具早打算,莫等麦熟打转转”等谚语。  

我老家河南长垣县,为黄河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土层深厚,土质较好,夏季农作物主要是冬小麦。近年来长垣县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较快,城市和城镇建设日新月异,但我的记忆中,依然抹不去那在昔日“三夏”大忙季节挥汗如雨的身影和镜头。  

给我印象最深的麦收程序,有备农具、磨镰刀、割麦、捆麦、拉麦、拾麦、打场、扬场、晒麦、缴公粮等。准备农具无需多讲,麦前磨镰刀的“哧哧”声响,伴随着爷爷用大拇指试过镰刀锋刃的那道白光,至今仍让我心有余悸。及至一家老少来到将要收割的麦田,那“砰砰砰”疾跳的心,方才为刺鼻的麦香所抚慰。父亲、母亲、几个叔叔婶子齐上阵,每人“把”两耧地,弯着腰身向前割。不长时间,天地间就只听见镰刀与麦秆碰撞发出的声响了,一株株熟透了的麦子躺倒在地,任由爷爷粗实的大手来捆扎。  

捆麦也是个技术活儿。爷爷专门从地里找那些还泛着潮气的麦子,连根拔出来,抖干净根上的泥土,把麦根对着麦根扎在一起,再从中间分开,就拧成了一根“麦绳”,顺手将割倒在地的麦子拢一堆、扎一捆,待麦子割完,麦地里便会整整齐齐“站着”或“躺着”几十个麦捆。之后,天晌午了,人也热了、乏了,大家就坐到地头的树荫下吃馍、喝水,闲不下来的爷爷、父亲和叔叔们,仍急着往麦场运麦,不然那一大块一大块的麦子,运到天黑透了还不知道能不能运完。  

割麦的过程中,有时还“穿插”撵兔子的娱乐活动。“麦倒兔子现。”每到这个时候,被惊了的野兔子虽然奔跑得迅速,可一旦被人发现,张口一喊,那旁边割麦子的人就会参与到围追堵截的战斗中。最终,兔子无论往哪个方向跑,都难逃被捉住的厄运。  

小时候农村学校不放暑假放麦假。割麦子可不是什么好活儿,大人们就让我们跟着拾麦,或者站麦车压车,但就这样轻的“工作量”,我们也是叫苦连天,不愿意干。所以大人们在训斥的同时,常不忘叮嘱我们要好好学习,不然将来要一辈子“修理地球”(种地的土话)。  

麦秋时节那种被麦芒刺挠得像小虫子爬的难受劲儿,会一直持续到打场。随着一垛垛麦子被桑杈(桑树制的木杈)挑开,日头晒干,石滚就可以大显身手了。有时是牛拉着,有时是手扶拖拉机带着,骨碌碌转的石滚一圈圈碾过来,躲在麦糠里的麦粒就再也藏不住了,只等傍晚南风起,那经木掀轻轻地往上一撩,饱满瓷实的麦粒便会“脱糠而出”,散落一地。而那空虚的麦糠,被风力吹到了远处,拉起一条细长的“丘陵”,仿佛欲最后看一眼曾与它亲密相依的麦子……现在科技发达了,大型收割机一出动,以前操劳数十日的麦秋大忙,一天甚至一晌就能够结束。“五黄六月”,农村已很难再见到麦镰、碌碡(石滚)、木杈、木锨等传统农具了,有的村子甚至连牛都没有。白驹过隙,我很是怀念早先那喝着“柳叶儿茶”、在凉风习习的树荫下话麦秋的日子。  

前些天我回老家,从麦田边茁长的猪殃殃、泽漆、婆婆纳、田旋花、米瓦罐、宝盖草身上,恍惚看见了杏儿、桑葚等一群熟悉的农家果子的模样。“小满葚子黑”“杏儿满街跑”,它们多么像我童年“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的伙伴,只要乡间货郎手中的拨浪鼓一响,我们“被摇醒”的朗朗笑声,就会如潮水一般,涌出家门,涌出街巷,而村外那逐风荡漾、湖水般的麦田,也愈发藏不住其内敛的“黄金”……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责任编辑:职钊立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

粮油市场报新媒体产品群

回复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