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米”食文化
2017/10/10 10:07:14粮油市场报网收藏
蒹葭苍苍,稻海茫茫。地处长江中下游里下河平原的东台,水稻种植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境内湖泊河流纵横交错,水网密布,有鱼米之乡之称。
这里的民风朴实,流传着许多与稻米相关的风俗习惯,尤其是“米”食文化,更具特点。
“糕、粽、团、圆”是首当其冲的“米”食,寓意为“高、重、团、圆”,巧妙借用中国文化中的谐音元素,表达了一种心愿和向往。
步步“糕”升
“糕”,是人们最为敬重的“米”食之一。它在所有“米”食中最具代表性,是当家传统糕点,因此人们对糕情有独钟,不仅有民间的蒸糕,还有制作经细、入口即化、片片如雪的云片糕;还有高端大气、老少皆宜的八珍糕。品种繁多,声名远扬。
打我记事时起,就喜欢吃家中做的蒸糕,尤其刚出蒸笼的那种,在氤氲的香气中,抓上一块热乎乎的蒸糕蘸一点白糖吃,又甜又香,好不惬意。
新出锅的蒸糕,晶莹剔透,雪白如玉,图案清澈,四方端正,糯香诱人。
蒸糕,用的是一种木制的方格蒸笼,底板上刻着各种图案,图案内容有着浓厚本土文化特色,如双喜、幸福、吉祥、丰收等美好的文字,还有鸡、鸭、鱼、猪等图形。有什么样的图案,蒸出的方糕上就显示什么图形。
蒸糕过程并不复杂,必须选上好的糯米,用清水淘洗浸泡一夜,第二天把浸透的米沥干水,然后送去粉碎。以前都是人工舂米,或者用水石磨磨,这种传统方法加工出的米粉,蒸出的糕糯,口感极好。可惜如今这种方法几乎绝迹。蒸糕做好后三四天,待结了僵面子,大多数人家用冷水浸泡储存。也有的人家放在太阳下晒干储存,留着过年吃。
大年初一的第一餐,家家餐桌上必有一道蒸糕早点。吃蒸糕也是很有规矩的,盘子里装的蒸糕都是双数,且每人必须吃逢双数。寓意为步步高升,吉星高照,好事成双。
“糕”不离“粽”
有了“糕”就离不开“粽”。端午节吃粽子,全国人民都知道,而在我们家乡,除了与端午节外,粽子民俗文化涉及很广。比如孩子嫁娶,新郎新娘进入洞房时,就必须有糕粽。参妈为洞房里的新郎新娘端入蒸好的糕粽让二人吃,还念念有词:“一对新人吃糕粽,明日就把龙凤怀。”表示“龙凤呈祥”“重子嗣”等。当然,婚宴席上“糕”和“粽”也是必须的甜点。在我们家乡,糕、粽“米”食也成为人们圆梦的象征。有孩子考学的这户人家,就早早准备了糕粽,摆上香案,请列祖列宗保佑孩子“高重”榜眼、步步高升。并在开考头一天早上,准备“糕粽”让孩子吃,预示“高重”。
有“团”必“圆”
民俗中的“团”,也是由米粉做成,团不像汤圆那样小,但有鸡蛋那样大,外层再滚上一层糯米,喻示着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因是用米粉制做的实心糕点,且大而黏,平常很少食用,都是在重大喜事时方亮相,寓意为“团聚、团圆、团结”等。
有“团”必“圆”。圆,就是汤圆。除了元宵节吃汤圆外,家乡还有不少风俗也少不了汤圆。大年三十之夜吃汤圆,寓意为合家团圆;正月初一吃汤圆,寓意为全年生活甜蜜,即有个甜蜜的开头;冬至之日吃汤圆,寓意从春上到冬至全年家庭中样样圆满。除这些节刻吃汤圆之外,婚宴、建房宴、升学宴、生日宴现在都少不了汤圆。
总之,“糕、粽、团、圆”即“高、重、团、圆”,它相关相联,缺一不可。这分千百年来美食文化的传承,充分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责任编辑:万佩琪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正式启动2021/6/21 16:04:20
- “闽”见湘滋味 湖南好粮油飘香福州2021/6/21 14:50:36
- 优质粮食工程答卷优异优粮增加超5000万吨2021/6/21 11:33:04
- 北京20万亩小麦开镰收割2021/6/21 11:32:21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启动2021/6/21 11:31:44
- 护航产业发展棕榈油期权在大商所上市2021/6/21 11:30:56
- 山东省长李干杰到潍坊调研小麦收割粮食收储及燃气安全管理等工作2021/6/21 9:45:54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