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反馈| 投稿专区| 加入收藏| 注册会员|
热门搜索:小麦粮食视频

提示

您还未开通数字报,数字报会员可免费查看!

浙江嘉兴:丰收田里见“风景”

2023/11/28 11:16:07粮油市场报收藏

□朱海洋

近日,在浙江省桐乡市濮院镇的万亩稻田里,遍地金黄,人头攒动,一场庆丰收活动如期举行。稻田当秀场、田埂作T台,时装秀别出心裁,音乐会伴着阵阵秋风,更具别样滋味。这头文艺范儿,那厢正“酣战”,割稻子变身成为竞技赛,大伙捧着稻穗,喜笑颜开。

嘉兴素来被誉为“鱼米之乡”,古时曾是“江南第一大粮仓”。如今,田园亦是公园,尤其大片晚稻成熟后,引来不少人“打卡”。当然,“门外汉”看重颜值,只觉田园风景独好,若是懂技术之人则会发现,背后的绿色、生态理念无处不在。秋收时节,笔者走进嘉兴的田间地头,试图探寻那风景背后隐藏的绿色发展“密码”。

田里污染田里治

走进濮院镇的万亩方,这里涉及6个行政村,叠加了多个工程后,连片面积从原来的1200亩增加到3000多亩。刚下地头,桐乡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茹美先带笔者看水渠:“瞧,这条是中排渠,全长700米,采取的是‘H’型,中间种了挺水植物,两侧的植物吸附性很强,用于吸附农田退水中的氮磷等物质。”

司空见惯的渠道,竟还有如此多门道。据了解,项目区内所有排渠各有不同,另外还有支排渠、浅溪式排渠,利用断头浜和田间河道,这里还建了3处生态拦截沟渠,以及10处水下森林,通过“稻田+生态沟渠+拦截渠+水下森林”,实现农田退水的逐级净化和生态处理。

嘉兴水网密布,做好“水文章”,可谓答好“生态卷”的重中之重。作为“浙北粮仓”,嘉兴市拥有125万亩稻田,一直以来,农业面源污染不容小觑。为此,嘉兴在全国率先创新“农田自动排放、生态沟渠沿途沉淀、水生植物吸附、三池两坝过滤储存”的农田退水“零直排”模式。目前,这一模式在嘉兴覆盖面积已经达到28.2万亩,域内削减主要污染物1/3以上。

平湖市是嘉兴最早探索农田退水“零直排”的地区之一。近两年,当地不断迭代升级,将“田—沟—河—圩”节水减排技术进行集成。简而言之,就是切断农田肥药流失的载体,把肥、药控制在田间,让稻田变身为“海绵”,利用水稻耐淹特性,最大限度收集利用雨水资源,既节了水,又减了肥。

近几年,浙江推行“肥药两制”改革,即化肥农药实名制购买和定额制施用。嘉兴从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入手,积极推进“肥药两制”改革试点,下辖7个县(市、区)全部通过创建,成为浙江省首批实现全覆盖的地市。

如何实现减肥减药?嘉兴主推高效施肥法:稻麦作物,倡导“秸秆还田+配方肥+脲铵”;经济作物,主打“有机肥+水肥一体化”。去年,该市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将近50%。2021年以来,嘉兴市减少不合理化肥用量3062吨、农药用量211吨。

数字化“新农具”更高效

55岁的车家田两年前从江苏来到了海宁市周王庙镇石井村,总共流转了400亩土地。今年,镇里有个绿色农田建设项目正好落在了石井村一带,面积3300亩、总投资3253.2万元,包括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渠改造等一系列工程。这季生产,车家田明显察觉到了变化。

“之前灌溉,总免不了东漏西漏,现在一处不漏,一块田一个‘水龙头’,省水又省工。水好了,水稻自然长得壮,亩产能差不多提高三五十斤,还省了肥料。”车家田的直观感受背后,固然有基建改造之功,其实还仰仗于“数智化”平台。

周王庙镇农办工作人员哀嘉彬向笔者展示了“一屏”如何管好千亩田。“这个平台主打的就是一张网感知、一地图管理、一平台数据、一体化保障,与地头的AI农情视频站、智能虫害监测系统、病害监测预警系统、墒情监测预警系统等设备内外联动,实现了农田环境、农作物生产和用地监管全程全方位综合感知。”

如今,这样的场景在嘉兴已成为一种新常态。无论春耕备耕还是后续的生产管理,无人机、5G物联网、智能农具、数字传感器等农业数字化“新农具”齐亮相。许多地方还依托“绿色农田”智慧平台,对数千亩稻田进行数字化管理,精准掌握稻田的土壤温度、湿度、pH值、空气温湿度、光照量以及病虫害等实时数据。

据了解,近年来,嘉兴大力发展乡村数字经济,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三农”领域的推广应用。《2022浙江省数字乡村发展报告》显示,嘉兴市数字乡村发展总体水平达74.7%,位居浙江省第二。

在桐乡市洲泉镇小元头村,种植户施用沼液,靠的就是一部手机。打开APP,找到田块对应的灌水器,点击开关键,就能自动控制,不仅高效,还更精准。眼下,这个600多亩的沼液资源化利用示范区内,利用5.4千米的地下低压管网,能够将沼液和灌溉水同步浇灌到农田,越来越受到种植户们的欢迎。

田园乡村共美丽

嘉兴的农房基本沿河而居,生活区本身就与农田区共为一体,治理农田水环境,实际上也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在嘉兴市委副秘书长、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潘侃看来,除了倡导生态化与数字化,嘉兴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还十分注重美丽田园与美丽乡村的有机融合,从而发挥出绿色农田的最大效益。

在洲泉镇的东部,以一条和美乡村精品线为轴,串联起产业发展区、城乡融合区、善治宜居区三个区块,推动小元头村等8个村抱团发展。这个和美乡村示范片区取名为“丝履湘溪水映洲泉”,顾名思义,水为灵韵所在,亲水平台、观景平台、滨水栈道等一众节点的精心打造,让“水乡人家”的韵味扑面而来。

可以看到,当农田置身于美丽乡村的舞台时,已不再是简单的生产空间,田园风光与村落景致相映成趣,尤其是打破行政村的疆域后,蚕桑、牧业、稻虾等产业之间相互交织,以万亩高标准农田为基底,文化遗存、红色遗址、水乡村落等各放异彩,既有看头,又有玩头,还有“吃头”,让人流连忘返。

当农田变身风景田,许多生态细节就成为了研学的亮点。看,田埂上各种花朵肆意盛开,这是害虫天敌的“家”,美了稻田不说,还实现了生物防治;瞧,过去的闲置荒地,摇身一变成为生态绿道,为田间小动物提供栖息地;田与田之间还“别有洞天”,专门设置了涵洞,便于生物穿越。在许多乡村,农田成了开展运营的“主战场”,大米也成了“后备箱经济”里的伴手礼。

眼下,嘉兴又在浙江省率先开展了全域未来乡村建设。潘侃表示,接下来,将从单一关注村庄环境风貌“硬设施”,发展到关注村庄经营、文化历史等“软服务”,统筹布局乡村产业与美丽乡村发展,把美丽乡村打造为产业发展的典范,推进和美乡村组团式发展,向全域共美、景致精美升维。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绿色生态农田,注定将被赋予更多元的意义和价值。


责任编辑:莉莉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

粮油市场报微信公众号

粮油市场报新媒体产品群

回复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