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反馈| 投稿专区| 加入收藏| 注册会员|
热门搜索:小麦粮食视频

提示

您还未开通数字报,数字报会员可免费查看!

算盘

2023/8/10 15:00:27粮油市场报收藏

分配给城镇居民的每一袋面粉、每一斤食油、每一把挂面,都要在算盘上完成结算。农村返销粮,要通过算盘按照计划算出金额,把党的温暖传递到千家万户。

小时候,祖屋的土墙上挂着一把残缺的算盘。我不时取下来上下拨弄,听着算珠的碰撞声,颇感新奇。

长大后,时常在生产队、供销点、药房等场所看到拨动算盘的情景,很想明白其中的道理。

真正系统学习算盘,是20岁那年在粮校读书时。

同学们人手一把专业比赛小算盘,菱形珠,上面一颗,下面四颗。老师说:小算盘档距短,可节约时间;菱形珠,避免带动其他珠子;“上一下四”的设计,结合了当前十进制的算法,已足够。

练习算盘时要先熟悉口诀,直到形成条件反射。

那时学得认真,加、减、乘、除和小数点,无一不精。珠算考级,也取得不错的成绩。毕业后从事财务工作,每天沉浸在一片“噼里啪啦”的算珠声中,乐此不疲。

到了月底汇总财务报表时,粮食部门18个企业会计人员聚集在一起,眼盯着各自的报表,手指在各自的算盘上忙碌且有序地舞动,那脆响,那节奏,那专注的神情,犹如上演一场宏大的交响乐。

粮食购、销、调、存、加等数据,及收入、成本、费用、税金、资金来源和占用核算,一一在算盘上完成汇总。具体到粮食供应,分配给城镇居民的每一袋面粉、每一斤食油、每一把挂面,都要在算盘上完成结算。农村返销粮,要通过算盘按照计划算出金额,把党的温暖传递到千家万户。包括每一头牛每一匹马的补助粮,每一口猪的饲料粮,都要通过算盘,算出谷糠、麸皮、玉米、薯干的金额。

粮食收购更离不开算盘。对农民辛苦缴来的粮食,要通过算盘,扣除各种税费,按照确定的等级计算出农民的售粮收入。在缴粮比较集中的时段,往往需要五六个人同时用算盘计算。每天收购结束后,还需要用算盘把当天的结算单据分项目汇总。汇总到大半夜是常态。

当一笔数据完成,老会计会抓着算盘下框,随着“唰唰”两声,上下一抖,满盘凌乱的珠子立即归位,上珠在上,下珠在下。每当这时,我脑子里都会跳出白居易那句“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诗句。

1989年,我用上济源粮食局由省局统一采购的第一台计算机———长城0520CH。记得当时计算机价格2万多元,加上配套桌椅、打印机、压感打印纸、空调、地毯,价值4万多元。与现在的电脑彩色画面不同,DOS操作系统开机后,显示屏上出现的是一排排黑底白色字符。打印机型号是P7,打印纸两边排列着两行小孔。价格昂贵的计算机占用了专门一间房。我也沾了计算机的光,第一个用上了窗式空调。

自从用上计算机,财务决算汇总报表就告别了人工大会战。原来18个人加班加点两天时间才能完成的计算工作,如今一个人半天时间就搞定了。

上世纪90年代初,粮食收购用上了专用单片计算机。只要在键盘上输入毛重、皮重、扣杂、水分加价、定购任务、统筹粮等数据,计算机就会自动完成结算并打印出结算单据。一天收购结束后,只需要按一下汇总键,全天的收购数据就会显示到屏幕上,再不需要多人用算盘成半夜地计算了。

由于每年收购政策都有所调整,加之这种计算机质量不稳定,所以每年收购前,都需要到厂家修改程序和维修。后来,随着农业税的取消,粮食企业财务核算用上了计算机专用软件,粮食收购专用单片计算机也成了历史。如今,无论办公还是居家,计算机已成为标配,曾经的大小算盘变成了收藏品。但那些与算盘相关的说法,还在人们的口耳间相传。比如“三下五除二”,比如“二一添作五”。

小小的算盘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任何先进技术,只有通过不断交流,才能不断完善进步。自从我国算盘发明以来,方框和圆珠成了千年不变的标配,拇指、食指和中指分工明确,学习算盘离不开珠算口诀,“噼噼啪啪”的算珠碰撞声早已深入到国人骨髓。

从15世纪开始,中国的珠算逐渐传入日本、朝鲜、东南亚各国。算盘走出国门,国人熟知的上二下五七子大算盘,逐步被改造为上一下四的小巧五子小算盘,圆形的大算珠改成了菱形的小算珠。算盘由大变小,缩短了算珠移动的距离,提高了运算速度。原来的三根手指分工打算盘,变成了食指和拇指打算盘,剩余的三根手指用于握笔,提高了记录珠算结果的速度,改进后的小算盘走进了珠算竞技的赛场。随后,人们又打破了实物算盘的概念,将算盘的盘式、档次及算珠的浮动变化描绘到脑子里,透过知觉、形象、记忆等过程,在大脑里完成珠算运算,即珠算式心算。

计算机普及的时代,珠算和珠心算对于少年儿童的智力开发依然具有现实意义,电脑计算固然省时准确,但是缺少直观过程的答案,只能是一种计算工具。

珠算和珠心算则能使少年儿童真正理解整个运算的过程,有助于锻炼思维能力。

元朝诗人刘因有诗:“身方气正骨铮铮,起落铿锵和璧声。排好良心一串串,不谋私利为天平。”噼里啪啦的算珠声渐行渐远,但算盘的骨骼与气度,却永留心间。(张国胜,作者单位:河南省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责任编辑:莉莉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

粮油市场报微信公众号

粮油市场报新媒体产品群

回复
添加评论